四川公务员|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
2021年四川公务员分为了上下半年两次,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已经完毕,恭喜各位已经顺利通过面试进入体检环节的考生,顺利上岸基本“铁板钉钉”。另外无缘上岸的考生朋友也不要灰心,因为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即将展开,根据四川人社局消息,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考计划将在11月举行。下图为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其中,明确有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计划,并且规划在了11月份下方。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 2020下 | 2019下 | 2018下 | 2017下 | 2016下 | 2014下 | 2013下 |
公告发布 | 10月28日 | 9月16日 | 11月19日 | 8月15日 | 10月25日 | 8月22日 | 9月13日 |
招考人数 | 1074人 | 6823人 | 2542人 | 4843人 | 6913人 | 7445人 | 6544人 |
报名时间 | 10月30-11月5日 | 9月18-24日 | 11月21-27日 | 8月17-22日 | 3月11-15日 | 8月23-29日 | 9月20-27日 |
准考证打印 | 11月30-12月4日 | 11月4-8日 | 12月18日 | 9月18日 | 11月28日 | 9月22日 | 10月28日 |
考试时间 | 12月6日 | 11月9-10日 | 12月23日 | 9月23日 | 12月4日 | 9月27日 | 11月3日 |
成绩查询 | 1月8日 | 12月14日 | 1月21日 | 11月1日 | 1月10日 | 11月19日 | 12月13日 |
面试时间 | 暂定1月30-31日 | 1月9-12日 | 3月中旬 | 12月8-11日 | 3月9-12日 | 12月11-14日 | 1月10-13日 |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三、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0下半年成都招警公告)
(一)报考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其中: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报考法医职位的,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特警职位的人员不超过25周岁。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2020年10月30日(报名第*日);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报考者本人有效毕业证记载学历和专业,应与拟报岗位要求的“学历”、“专业”两栏分别相符;
7.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有关回避的规定;
8.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二)学历、学位和专业:
各职位学历、学位和专业要求详见《成都市2020年下半年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职位表》(以下简称《职位表》,见附件)。
(三)报考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
1.有《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政治考察工作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人员;
2.在职(含试用期内)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3.现役军人;
4.2021年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在读的非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正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脱产就读且未毕业的人员不能凭已取得的学历学位报考);
6.其他原因不适合从事人民警察工作或具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人民警察)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四、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综合管理、警务技术职位(含法医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执法勤务职位(含特警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成绩的40%、30%、30%。
五、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语句排序作为国考和多省联考中的必考题型,虽然考题的数量不大,但是难度系数却属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非常高的,2-4道排序题很容易在众多考生之间拉开1-3分的差距。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如何科学有效地备考排序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考生总是习惯性地自己去解读题目,zui终的结果就是强硬捆绑两个本来关系不大的句子,从而错选了其他答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解读一下排序题的科学备考方式,为还处于迷茫中的考生提供一个便捷的直通车。
排序题的练习方式zui忌讳分散式练习,容易产生弱化解题技巧和零散式思维的错觉,所以就练习方式而言,比较建议各位考生以组题的形式进行专项训练,可以15-20题每组进行专项突破,从而强化对于技巧性的训练,培养排序题中的话题思维。此外,通过集中练习的方式,大家还可以全面把握排序中的规律,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如果各位考生将近10-15年国考、省考和事业单位的考题集中到一起来总结的话,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规律,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排序题都是围绕几个固定的特殊句式来考察的,能够熟记并灵活运用这些特殊句式,大家的解题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本文主要为大家讲解一类排序中的高频特殊句式——代词句,帮助小伙伴们降低排序题的难度。
提到代词,大家都不陌生,现代汉语中的指代词主要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几大类,而我们在解题过程中主要运用的就是人称代词(如她们、他们等)和指示代词(如这些、哪些、其等)两大类。而代词在排序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代词一般不位于句首(第*人称和第二人称除外);二是代词一般需要和指代对象进行捆绑。所以,各位考生在遇到代词句在排序中出现的时候,一定要熟练运用,排序题的答案也就可以顺利选出来了。下面大家来看一下指代词在近五年国考考题中的出现频率,从而认识代词的重要性:
年份 | 2017年市地级 | 2018年市地级 | 2019年市地级 | 2020年市地级 | 2021年副省级 |
对应题目 | 50、51题 | 53题 | 49、50题 | 47题 | 43题 |
接下来通过两个例题,帮助大家明确排序题中代词的妙用:
【例1】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A.⑥⑤③②④① B.⑥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⑤②③④①⑥
这道题目比较简单,观察选项首句特征,⑥句出现代词“这”,无指代对象,不能做首句,排除AB两项项;再确定⑤句后面接③句还是②句,②句讲的是积冰融化后,出现了植物且引来了动物;③句“又”表补充,谈论暖湿气流的影响;⑤句也是在说北欧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话题一致,顺序应为⑤③,排除D项。故本题的答案可以定位为C选项。
【例2】①我国的GDP总量早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既是zui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zui大的货物贸易国
②它绝对是国家的核心武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武器
③具有中远海作战能力和标志意义的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战舰的建造与运用,对于发展我国海上力量已刻不容缓
④对于一个大国,特别是一个正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国家来说,航空母舰决非可有可无的作战平台或大型武器
⑤我国的海洋利益仍在不断地拓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护,越来越多的海上运输安全亟待维护
⑥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众多大国(例如美国、俄罗斯、英国等)的实例,都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⑥①⑤③ B.⑤①④⑥③②
C.①⑤⑥③④② D.③④⑥②①⑤
这道题目略有难度,先观察选项,分别将①③④⑤作为首句,而四个句子又无明显特征,故首句不好确定。接下来看剩余两个句子,②句中出现代词“它”且提到“它是战略武器”这个话题,需要有指代对象,提及这个话题的只有④句,所以④②应捆绑,排出BD两项。再看⑥句中也出现代词“这一点”,对比AC两项,⑥句中的“这一点”是从多个国家的实例中总结出的,但是①⑤两句均在表达我国的情况,⑥句前应是④②,排除C项。故本题答案可以定位为A选项。
通过上面的表格以及两道例题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经认识到指代词在排序题中的重要性了,所以后期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也一定要多总结排序题中的一些特殊句式,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减少备考中的阻力,少走弯路。zui后再给大家强调一点,公考之路异常艰难,只有做到科学备考,才能决胜成公之路,预祝大家成功上岸!
本文属北京华图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未标明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判断如何备考》》》
论证一直是判断推理出题率比较高的一个模块,但很多人做论证都不能保证正确率尤其是削弱论证。由于我们的固化思维,正向肯定别人较容易,但逆向反驳别人就相对难一些,甚至有些人在做削弱时受题目理解的影响经常做成加强论证。我们今天就去看看削弱论证在我们不知道选项说的是什么意思情况下选出正确答案。
【例1】公众人物需要担当更多的道德责任,因为权力和责任是相等的,既然拥有常人不具备的优势地位,那么就应该比一般人承担更高的道德要求。因此,承受更多的舆论批评甚至人身攻击,哪怕是一定程度的失真,也是不得不付出的必要代价。
zui能质疑上述观点的一项是( )。
A. 普通人和公众人物应该具有同等的道德责任
B. 失真评价会影响公众人物对道德义务的履行
C. 更多的道德责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承受舆论批评
D. 公众人物正是因为没有尽到道德责任才会受到舆论批评
【答案】C
【解析】第*步,找论点。论点:承受更多的舆论批评甚 至人身攻击,哪怕是一定程度的失真,也是不得不付出的必要代价。第二步,找论据。这里要注意论点引导词“因此”,这个词语前方必然是论据。论据:公众人物需要担当更多的道德责任。论点中重点强调的是要“承受更多舆论批评”,论据强调的是“道德责任”,很明显两者说是两件事情,我们可以判定话题不一致。当话题不一致时,优先考虑拆桥,拆桥的选项必然是同时包含论据与论点关键词的,所以直接挑出来同时包含两个关键词的选项,这时候排除A、B,C、D都是包含两个关键词,但D选项的意思是收到舆论批评的原因是没有尽到道德责任与承受“更多舆论批评”无关,因此排除D 选择C项
【例2】某中学发现有学生课余用扑克玩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因此规定学生不得带扑克进入学校,不过即使是硬币,也可以用做赌具,但禁止学生带硬币进入学校是不可思议的。因此,禁止学生带扑克进学校是荒谬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zui能削弱上述论述?( )
A. 禁止带扑克进学校不能阻止学生在校外赌博
B. 硬币作为赌具远不如扑克方便
C. 很难查明学生是否带扑克进学校
D. 赌博不但败坏校风,而且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答案】B
【解析】第*步,找论点。论点:禁止学生带扑克进学校是荒谬的。第二步。找论据。论据:禁止学生带硬币进入学校是不可思议的。这里还是要注意“因此”引导词前面一定会跟着论据,同理与它类似的词语“据此”、“因而”、“依此”前方都是紧跟着论据。论据重点强调“禁止带硬币不可思议”,论据重点强调“禁止带扑克牌荒谬”很显然又是话题不一致,当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拆桥,直接去找同时包含两个关键词的选项,四个选项中只有B,因此选B项。
这道题的难点是选项不知怎么做削弱。首先,削弱首要目的是让论点不成立,也是就是学校禁止带扑克牌不荒谬,但逻辑说不通所以需要题型特征做辅助去理解选项。A项,能不能阻止校外赌博与禁止带扑克牌这件事本身就没关系;C项,很难查明带没带扑克牌与禁止带不带也是无关;D项,赌博的恶劣影响与禁止带扑克是两个话题,无关选项。B项,“硬币作为赌具远不如扑克方便”,硬币虽然能作为赌具但很明显不如扑克方便,而且硬币还有其他作用,因此能看出来禁止带硬币是荒谬,但是扑克效果却好过硬币,所以不能说禁止带扑克也荒谬。我们用白话来理解,现在可以带硬币进学校,但不能推断出也可以带扑克进学校,本质就是论据不能支持论点,两者没有必然关系,典型的拆桥。
云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助听器∶眼镜
A.钢笔∶日记
B.轮船∶邮轮
C.房屋∶别墅
D.冰箱∶烤箱
【答案】D
【知识点】判断推理-类比推理-外延关系-并列
【解析】
第*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助听器”是耳聋患者的辅助工具,“眼镜”是矫正视力的辅助工具,二者均属于辅助工具,但作用不同。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钢笔”是写“日记”的工具,二者属于工具对应关系,排除;
B项:“游轮”属于“轮船”,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C项:“别墅”属于“房屋”,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D项:“冰箱”是制冷工具,“烤箱”是用来烤食物或烘干产品的工具,二者均属于辅助工具,但作用不同,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申论如何备考》》》》
“物无妄然,必有其理”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正所谓天地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知“理”方才可知天下之“治”。治理之道要给合当今的现状合理的运行,因此要知晓因地置宜的发展方式, 更应回归民间,因人施象,并且还应善用科技,体现治“慧”。
提升治理效能是因地置宜的智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因地置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更多地基层也因为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而焕发活力。新民县剧团从送戏下乡到“种戏”,使戏曲在乡村中生根发芽。因地置宜创作作品,喜闻乐见的作品更加贴近了乡村生活,故而取得成功。Y县滥砍滥伐的现状,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引入“村寨银行”项目,将绿水青山回归于民众眼前。因地宜结合实际,才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长远之策。
提升治理效应是回归民间,因人施策的智慧,以人为本回归基层,才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强调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党和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应做到让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故而将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手段与基层工作相结合。曾经的粗放发展,污染乡村,破坏了人们温馨的回忆,而如今污染关停,多管齐下治理水城,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使政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关怀,在执政过程中做到了因人施教。求本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得其泉源,社会治理的智慧之道在于人民,有了人民,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才具备足够的力量!
提升治理效能要效善用科技,以科技来体现人文的智慧。科技的发展,给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重点区域全天候进行监控,干预了城市中的违规行为与不文明现象。微信群、线上工作交流工具的运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监管各方的互动。善用科技,是帮助人们进行更好的“观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有温度的科技帮助我们消除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障碍,也需要有温度的科技推动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友善的交流,帮助弱势群体,提升日常治理效能,科技的便利可以为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无限种温暖的可能。
社会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治理的智慧体现在因地置宜,体现在以人为本,体现在善国科技,体现在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当家作主,让绿色回归乡村,让科技有力量,让时代有温度,如此,便是“物无变者,必有其理”提升治理效能的智慧之道。
本文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