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内容
2021年四川公务员分为了上下半年两次,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已经完毕,恭喜各位已经顺利通过面试进入体检环节的考生,顺利上岸基本“铁板钉钉”。另外无缘上岸的考生朋友也不要灰心,因为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即将展开,根据四川人社局消息,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考计划将在11月举行。下图为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其中,明确有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计划,并且规划在了11月份下方。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 2020下 | 2019下 | 2018下 | 2017下 | 2016下 | 2014下 | 2013下 |
公告发布 | 10月28日 | 9月16日 | 11月19日 | 8月15日 | 10月25日 | 8月22日 | 9月13日 |
招考人数 | 1074人 | 6823人 | 2542人 | 4843人 | 6913人 | 7445人 | 6544人 |
报名时间 | 10月30-11月5日 | 9月18-24日 | 11月21-27日 | 8月17-22日 | 3月11-15日 | 8月23-29日 | 9月20-27日 |
准考证打印 | 11月30-12月4日 | 11月4-8日 | 12月18日 | 9月18日 | 11月28日 | 9月22日 | 10月28日 |
考试时间 | 12月6日 | 11月9-10日 | 12月23日 | 9月23日 | 12月4日 | 9月27日 | 11月3日 |
成绩查询 | 1月8日 | 12月14日 | 1月21日 | 11月1日 | 1月10日 | 11月19日 | 12月13日 |
面试时间 | 暂定1月30-31日 | 1月9-12日 | 3月中旬 | 12月8-11日 | 3月9-12日 | 12月11-14日 | 1月10-13日 |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三、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0下半年成都招警公告)
(一)报考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其中: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报考法医职位的,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特警职位的人员不超过25周岁。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2020年10月30日(报名第*日);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报考者本人有效毕业证记载学历和专业,应与拟报岗位要求的“学历”、“专业”两栏分别相符;
7.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有关回避的规定;
8.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二)学历、学位和专业:
各职位学历、学位和专业要求详见《成都市2020年下半年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职位表》(以下简称《职位表》,见附件)。
(三)报考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
1.有《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政治考察工作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人员;
2.在职(含试用期内)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3.现役军人;
4.2021年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在读的非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正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脱产就读且未毕业的人员不能凭已取得的学历学位报考);
6.其他原因不适合从事人民警察工作或具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人民警察)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四、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综合管理、警务技术职位(含法医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执法勤务职位(含特警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成绩的40%、30%、30%。
五、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同学们都知道,在行测的考试中言语所占比重是zui大的,而在言语题中,zui重要也是zui难的部分就当是逻辑填空题。这个题型的难点在于两点,第*点为题干中的逻辑,也就是规律不容易被找到,第二点则是选项中的成语比较难以辨认,尤其是有时两个成语都看着似曾相识,却难以区分它们的具体差别。那么今天的这篇文章干货满满,老师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个在知识储备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辨认考试中的易混成语的实用技巧。
在汉语中,我们所用的词都是有单个字组成的。区别于英语、法语等重结构的语言,汉语更注重的是语义,所以在理解每一个词的时候,单个汉字的意思尤为重要。那么在真正遇到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词语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把词拆解开来,具体理解每个字的含义,然后进行串联,这就叫做词义侧重或者语素差异。
比如说,“反映”和“反应”两个词,如果拆解开zui大的区别就在于“映”和“应”,从字面来看“映”指的是因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更具备画面感,所以应用语境为“反映本质”“反映真实情况”等,表示从现象看到内在。“应”指的是回答或随声相和,更侧重于给外界刺激进行反馈,所以应用语境为“应激反应”等。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成语。比如“殚精竭虑”和“废寝忘食”,两个词都可以表示认真努力工作或学习,但是通过字的拆解,可以发现一个侧重于的是“精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另一个侧重于的是“寝食”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可以看出努力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的使用。
【例】科学进步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试错的过程。虽然有时会因科技欠发达而付出惨痛的代价,但若就此止步不前,无异于________。填入划横线zui恰当的一项是:
A. 讳疾忌医 B. 舍本逐末
C. 一叶障目 D. 因噎废食
本题答案为D选项。根据提示“怕付出惨痛代价而止步不前”来判断选项。通常情况下,同学们可以优先排除B选项和C选项,B项“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C项“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都与文段无关。接下来对比A项和D项。“讳疾忌医”拆解字来理解字面含义为怕病被查出来而不去看医生,“因噎废食”含义为怕被噎到而不去吃饭,可以看得出来前者已经出现问题了,而后者不做的话就不会出问题,通过文段可以看得出来,是怕出错而不去做,所以从字面看“因噎废食”更合适这个文段。从词典解释来看,“讳疾忌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也是“因噎废食”也符合文段。
判断如何备考》》》
论证这一模块中,很多小伙伴感觉错误率很高,但是找不到做题技巧来提高做题正确率。其实,大家认真总结就能发现,在论证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集中在论据的识别上,那今天来说一说加强论据中的一种特殊选项-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在平行结构模块有所提及,指的是因A与B有某种共性,所以A有某一特征就能得出结论B也有某一特征。例:萨摩耶和比熊都是白色的狗,萨摩耶是粘人的,所以比熊肯定也是粘人的。那么在论证中类比论证的选项怎么分辨呢?我们来看几道例题:
【1】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zui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 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 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 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 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识别C项,城市衰落时间与干旱时间高度重合,出现了共性特征,所以得出衰落的原因是干旱,该选项就是典型的类比论证。
【2】格陵兰岛是地球上zui大的岛屿,形成于38亿年前,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通过这些蛇纹石,人们可以断定格陵兰岛在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补充下列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A. 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B. 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C. 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 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 洋大海
识别A项,在格林兰岛发现的蛇纹石与伊苏亚地区一致,出现了共性特征,所以由伊苏亚地区是海底大陆得出格林兰岛也是海底大陆,该选项也是典型的类比论证。
学会了识别类比论证这一选项后,来给大家说一说遇到这一类选项如何选择:
类比论证属于加强论据的选项,但类比论证只是可能性加强,没有必然的加强效果,加强力度较弱,所以,在做题过程中,只要选项中出现其他的加强项,则可直接排除该选项。
可以看到第*题,B项是解释说明,而C是类比论证,进行强度比较确定性加强论据>可能性加强论据,所以选择B。
第二题,A项是类比论证,B是建立联系,进行强度比较,建立联系>加强论据,所以选择B。
以上就是关于类比论证的识别和选择技巧,希望对正在备考的同学有一定参考。
云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常识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地理知识出现频率也是比较高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会有所涉及。其中对于常见农作物的考察也有出现。
在考察过程中有以地理位主要考察内容的形式,比如南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以及主要的油料或者糖料作物;也有结合历史来考察农作物的形式,比如某个朝代的任务对应吃了某种常见的农作物等。今天华图教育就与大家共同学习下历史与农作物的关系。
常见农作物的原产地及进入中国的大致时间:
一、粮食作物: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zui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在四世纪初的东晋时期已经有一定面积的种植。
水稻:水稻的原产地就在中国,有近一万年的种植历史。
玉米:原产地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墨西哥等地),于明朝中期传入中国(与哥伦布航海时间较为接近)。
高粱:1、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中国;2、中国原产。高粱的变种比较多,大部分品种在非洲出现,但中国也有近5000年的高粱种植历史。
谷子(稷):原产地为中国。是zui为古老的一种粮食作物。
二、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油菜:原产地为中国。也是目前zui主要的油料作物。
向日葵、芝麻:原产地为美国。16世纪元朝传入中国。
三、糖料作物:
甜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大约在公元1500(元朝)左右传入中国。
甘蔗:原产地在印度,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国。
四、蔬菜瓜果类:
番茄:原产地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附近,于明代传入中国。
黄瓜:原产地为印度,西汉时期传入中国。
辣椒:原产地为中南美洲,于16世纪(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西瓜:原产地为非洲,于五代时期传入中国。
柑橘、苹果、李、杏、桃:原产地为中国。
菠萝:原产地为南美洲,于1605年(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葡萄:原产地为中亚、西亚,公元二世纪(汉朝)传入中国。
通过对这些主要农作物的整理会发现,除了一些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外,有外国传入中国的农作物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原产地也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主要分为两大时间段,汉朝传入中国的主要是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地区的作物,这很有可能是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或者是丝绸之路打通之后传入中国的;其次就是明朝,明朝主要是十五实际至十六世纪,对应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美洲,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原产地也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通过这两个明显的时间段和所对应的地区,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在之后应对这类知识点的考察中,我们也可以有一定的判断依据,那么现在如果说秦始皇的宴会中摆放了葡萄和西瓜,你们认为正确吗?
申论如何备考》》》》
背景: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第二百八十条规定: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2004年山东聊城的陈某高考以546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专科院校,但是被他人冒名顶替而失去了求学的机会,直到16年后才发现。这样的案例在过去多有存在,很多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很多家庭蒙受了巨大损失,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如今,刑法将冒名顶替纳入处罚条款,此类犯罪行为将得到有效的遏制。
观点: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是一种严重的非法侵权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之所以频频出现,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受害者维权意识不足,缺少维权常识。参加高考的考生一般年龄不大,社会阅历较浅,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能够及时察觉,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一些家长也没有意识和能力为自己的孩子维权。第二,存在黑色产业链条,操纵不法行为。此类冒名顶替事件的受益者往往通过金钱或者关系达到侵权目的,有条件实施的人或组织在背后操纵,这就构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条。第三,录取学校审核、把关不严,没能及时制止冒名顶替行为。录取学校责任意识不强,审核方式原始而粗糙,往往只通过一些表格和照片就确认了学生身份,没有采取更加保险的措施进行审核工作。第四,生源地的高中和招生办没有尽到信息公开和及时发放录取通知的职责,甚至有部分管理者参与到冒名顶替的非法活动中。此外,过去网络信息普及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为杜绝此类冒名顶替事件的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第*,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从而起到震慑和打击此类不法行为的作用。要大力进行普法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法律常识,从而提高考生及家长的维权意识和能力。第二,要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切实改善招生环节的审核工作,确保不存在任何漏洞,对失职者要追究其责任。第三,要加强对高中和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强化主管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对出现工作失误的人员要追责,对参与不法交易的犯罪分子依法处罚。第四,要不断改进信息公开工作,使公众能够通过权威、便捷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冒名顶替上大学这种违法犯罪行为将失去滋长的空间和土壤,法制在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公平法治的教育环境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