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事考试网|四川2021年公务员报名时间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 2020下 | 2019下 | 2018下 | 2017下 | 2016下 | 2014下 | 2013下 |
公告发布 | 10月28日 | 9月16日 | 11月19日 | 8月15日 | 10月25日 | 8月22日 | 9月13日 |
招考人数 | 1074人 | 6823人 | 2542人 | 4843人 | 6913人 | 7445人 | 6544人 |
报名时间 | 10月30-11月5日 | 9月18-24日 | 11月21-27日 | 8月17-22日 | 3月11-15日 | 8月23-29日 | 9月20-27日 |
准考证打印 | 11月30-12月4日 | 11月4-8日 | 12月18日 | 9月18日 | 11月28日 | 9月22日 | 10月28日 |
考试时间 | 12月6日 | 11月9-10日 | 12月23日 | 9月23日 | 12月4日 | 9月27日 | 11月3日 |
成绩查询 | 1月8日 | 12月14日 | 1月21日 | 11月1日 | 1月10日 | 11月19日 | 12月13日 |
面试时间 | 暂定1月30-31日 | 1月9-12日 | 3月中旬 | 12月8-11日 | 3月9-12日 | 12月11-14日 | 1月10-13日 |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报考司法警察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报考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其他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成都公务员招警,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综合管理、警务技术职位(含法医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执法勤务职位(含特警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成绩的40%、30%、30%。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在言语考试中把握文段主旨是很重要的,主旨概括、意图判断、标题选择题等题型都是需要把握文段主旨,因此如何找主旨句是大家都需要掌握的方法。我们一般是通过两个方面来找主旨句,一方面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另一方面是从微观的角度通过关联词语来分析文段,而在找主旨句时我们也是需要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运用,而不是单单只从一个方面就能帮我们顺利找到主旨句。
而到底应该怎样将这两方面很好的运用起来,准确的找到主旨句,这是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头疼的地方,因此我们来具体说明一下该怎么运用。
首先,我要通过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找到文段的总句,总句即是主旨句,而在找总句时我们应该建立“服务”与“被服务”的意识,就是我们在分析文段时要了解每句话的作用,总句就是“被服务”的,而其他的分句的作用都是用来“服务”总句的,因此我们了解了哪几句话是“服务”的,哪句话是“被服务”的,那我们就能找到总句。
其次,当我们找到总句之后,特别是当所找到的总句句式较长时,我们需要分析在这个总句中重点强调的是什么,是句子的哪个部分,而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关联词语进行分析,比如转折关联词,转折之后是重点;递进关联词,递进之后是重点等等,zui终找到文段的主旨句。这就是我们结合行文脉络与关联词语找主旨句的方式。
在运用关联词语找主旨句时有很多同学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因为根据关联词来找重点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有些同学一看到文段中有关联词,文段都还未仔细分析,就认为主旨句已经找到了,比如看到了“但是”,就认为“但是”后的句子就是文段的主旨句,这种方式是十分不可取、不准确的。关联词是连接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这里的句与句之间不只是指两个完整句子之间,它还是指两个半句之间的关系。比如,如果“但是”前面是逗号,那说明“但是”连接的是半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转折之后的重点指的就是这一句话的重点,而不是整个文段的重点,除非“但是”连接的这个句子刚好是我们找到的总句,那么“但是”之后的内容才是文段的主旨句,否则不然;如果“但是”前面是句号,那么说明“但是”连接的是两个完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这时“但是”就是对前面内容的否定。
下面我们来看3道例题:
【例1】跟电影中 创意以导演为中心不同,电视行业创意的中心是编剧。编剧在电视行业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小画框给视觉发挥的空间没那么大,语言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情景剧还有故事情节作为吸引力,而喜剧秀就完全是靠演员的表现和语言的魅力了;又都是在棚里拍,从拍摄上讲是纯技术活儿,创意都在于对话和表演。
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zui准确的是:
A.比较电视与电影行业创意上的差异
B.强调语言魅力对电视行业的重要性
C.分析电视行业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D.解释电视行业创意以编剧为中心的原因
文段的第*句话引出了“电视行业创意的中心是编剧”这个话题,第二句话由“之所以……是因为”倒装因果的关联词引导的,说明编剧在电视行业重要的原因,而zui后一句话是进一步对原因的解释说明,第*句和第三句话都是对第二句话进行服务的,因此文段的总句就是第二句话,而倒装因果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这题主旨句的同义替换项就是D选项。
【例2】未来数年,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增加30%或者更多。在Sila Technologies等创业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全新的锂硅电池在技术方面将远超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新型锂硅电池的阳极主要用硅来制造。比起当前用石墨制作的电池阳极,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在现实应用中,硅阳极往往比较脆弱,或者寿命很短。Sila Technologies已开发出一种原型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即通过将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结合,使产品变得更耐用。
以上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新型锂硅电池将使智能手机等电池的容量大幅增加
B.新的创业公司总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一骑绝尘
C.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克服了传统电池技术的瓶颈
D.新的电池技术的运用必将大大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
文段的第*句话引出观点,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电池容量增加。接着后面三句话进一步解释说明了新技术可以使电池容量增加的原因。zui后两句话说明的是新技术本来存在一些问题,但问题也已经解决了。后面的五句话都是在为第*句话做服务,因此第*句话是文段的总句,也是文段的主旨句。
【例3】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不同于纪录片,短视频的记录是一种拼图式记录,它聚合与拼贴了普通个体对生活瞬间的碎片化记录,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角合力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
A. 短视频与纪录片的不同之处
B. 短视频和纪录片都具有记录功能
C. 短视频记录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D. 短视频记录的是碎片化内容
文段的第*句话是说明短视频具有记录功能,引出话题。第二句话由转折关联词引导,这句话的重点是强调短视频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zui后一句话进一步解释说明为什么短视频记录了整体风貌。第*句和zui后一句话都是在为第二句话做服务,因此第二句话是总句,也是文段的主旨句。这是一道意图题,主旨句是观点,因此选择主旨句的同义替换项,因此答案为C选项。
综上,我们在找主旨句时应先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找到“被服务”的总句,然后通过关联词的分析,找到文段的主旨句。
判断如何备考》》》
"弯道"一词起源于赛车,是相对于直道而言的。弯道上困难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落后,落后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领先,因此,"弯道"通常被理解为进程中或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关键点。若掌握了弯道超车技,则在这个极富挑战性的特殊点上,可获得超越对手的良机。今天桃子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捋捋公考中的行测内容之一--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之分析推理弯道超车技。
众所周知,判断推理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个模块,而逻辑判断是失分重灾区,其中的分析推理题型又可谓是难中之难。分析推理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严谨性,解题过程环环相扣,有时顺藤摸瓜,有时假设推理,有时脑洞大开,有时恍然大悟求出正解却已然耗去五六分钟甚至十来分钟,得分与时间成本不相匹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这一题型搏出亮点,考试之前应先学会弯道超车技以取得先机。
一、分析推理题型基本特征
【例题1】赵先生、钱先生、孙先生、李先生四人参加一项技能比赛,获得了比赛的前四名。据了解,他们之间有以下关系:
①孙先生和李先生经常相约一起打篮球;
②第*名和第三名在这次比赛中刚认识;
③第二名不会骑自行车,也不打篮球;
④赵先生的名次比钱先生的名次靠前;
⑤钱先生和李先生每天一起骑自行车上班。
根据以上条件, 可以判断此次比赛的第*、 二、 三、 四名次的获得者是:( )。
A.孙先生、赵先生、钱先生、李先生
B.李先生、赵先生、孙先生、钱先生
C.李先生、孙先生、赵先生、钱先生
D.孙先生、李先生、赵先生、钱先生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已知条件①可知,孙先生和李先生认识并且都会打篮球,结合题干已知条件②可知,孙先生和李先生不可能同时是第*名和第三名,排除B项;结合题干已知条件③可知,第二名不是孙先生也不是李先生,排除C、D项,即正确答案为A项。
【敲黑板划重点】由例题1可知,分析推理题型基本特征为:题干给出一组对象,给出若干信息,在选项中选出信息匹配正确的。在其他中,也会涉及到相关信息的正确排序。另外,分析推理中的相关重要信息往往并不会直白的在题干中展现,而是暗藏玄机隐身其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善于发掘题干中的关键点。
二、分析推理弯道超车技
(一)快者为王--排除法
【例题2】甲、乙和丙三人在某中学分别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政治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已知:每门课程只由甲、乙、丙三人中的一人负责;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是邻居;甲是三人中年龄zui小的;丙和语文老师、物理老师一起回家;语文老师比政治老师年龄要大;周末,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块打球。由此可知,三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是:( )。
A.甲教物理和化学,乙教英语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B.甲教数学和化学,乙教政治和语文,丙教物理和英语
C.甲教物理和英语,乙教化学和数学,丙教语文和政治
D.甲教英语和化学,乙教物理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丙和语文老师、物理老师一起回家”可知丙不是语文、物理老师,排除B、C项;由题干中“周末,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起打球”可知甲不是英语、政治老师,排除D项,即正确答案为A项。
【敲黑板划重点】在例题2中给到甲、乙、丙三个对象,分别要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政治六门课程中的两门进行匹配,可能性颇多。此题应用排除法解题,即“读一句、排一句”,其中读的是题干中的已知内容,排除的是选项中与之不匹配的选项,zui终读完题干后,正确选项也水落石出。排除法的zui优点在于用时短,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快取胜。
(二)直击要点--确定信息法
【例题3】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
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
小任说:“小钟第*,小闽第四。”
小闽说:“小任第*,小华第二。”
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
A.小华第*、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宫第五
B小闽第*、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需寻找确定信息直击要点才能解题。题干中已知“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如果某个名次只有一位同学在猜,那么该名次必然是正确的。结合五位同学的猜测可知,“第二名”只被猜了一次,所以猜第二名的语句 “小华第二”一定是正确的,该信息即此题中的解题关键,结合选项,只有C项正确。
【敲黑板划重点】例题3中五人猜测五个名次,“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说明同一名次中有多人猜测的至少有一人猜错,“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说明同一名次中有多人猜测的至少有一人猜对。这类题目通过对题干中的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可得到某些确定信息,往往结合题干中“已知”后面的句子来推导出推理起点的突破口。
(三)顺藤摸瓜--zui大信息法
【例题4】某单位组织职工分小组进行摘草莓趣味比赛,甲、乙、丙3人分属3个小组。3人摘得的草莓数量情况如下:甲和属于第3小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丙比属于第1小组的那位摘得少,3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
若将3人按摘得的草莓数量从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甲、乙
【答案】B
【解析】“第3小组”在已知条件中出现2次,频次较高,为zui大信息。根据“甲和属于第3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可得甲不属于第3组;根据“第3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可得乙不属于第3组,即:第3组只能是丙。由“丙(第3组)比第1组的那位摘得少”,可知第1组>丙(第3组),由”第3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可知第3组(丙)>乙,结论如图1所示,再将题干中剩余信息补全,如图2所示,即正确答案为B项。
【敲黑板划重点】zui大信息指题干中出现次数zui多、频率zui高的信息,一般出现2次及以上,即可认为是zui大信息,zui大信息可以作为推理起点进行推理出全部信息。在应用此类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错行排列,即指将相同类型的信息同行排列,如例题4中的甲、乙、丙均属于人物对象,因此排列在同一行,第1组、第2组、第3组均属于组别信息,因此排列在同一行。(2)大小比较,由于涉及多少大小的问题,可以用”>、< “来进行比较。(3)补全剩余信息的时候,将对应的信息填入对应空位即可获取完整全部信息。
(四)一目了然--列表法
【例题5】老大、老二、老三三兄弟在上海、浙江和江西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律师、医生和公务员。已知:老大不在上海工作,老二不在浙江工作;在上海工作的不是公务员;在浙江工作的是律师;老二不是医生。
那么老大、老二、老三分别在哪工作:( )。
A.浙江、上海和江西
B.浙江、江西和上海
C.江西、上海和浙江
D.江西、浙江和上海
【答案】B
【解析】题干涉及老大、老二、老三三个对象,需要匹配的信息既有上海、浙江和江西三个工作地点,也有律师、医生和公务员三个职业信息,可用zui大信息法+表格法理清思路,如图3所示。已知信息中“老二”和“浙江”被提到的次数zui多,即zui大信息,老二不在浙江工作,在浙江工作的是律师,可知老二不是律师;又知老二不是医生,所以老二只能是公务员;在上海工作的不是公务员,可知老二不在上海;又因为老二不在浙江工作,所以老二只能在江西,排除A、C、D选项。
图3 例题5列表法
【敲黑板划重点】在题干涉及对象、信息比较复杂的时候,可以列表辅助理清思路,通常对象列在第*列,相关匹配信息列在第*行,将题干已知信息以及推理出来的确定信息填入表格,能快速找到全部匹配信息。
图4 逻辑判断之分析推理弯道超车技(上篇)思维导图
关于分析推理的弯道超车技(上篇),今天桃子老师就带大家学到这里了,如图4思维导图所示,今天我们一共讲了1个题型特征+4个技巧。
湖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了解历史是申论储备很重要的一部分,华图教育申论热点栏目,将为您每日更新,历史上的今天,考生可持续关注!
2001年06月15日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998年06月15日 我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1991年06月15日 《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出版
1982年06月15日 优秀知识分子蒋筑英逝世
1978年06月15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逝世
1976年06月15日 毛泽东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
1971年06月15日 谢觉哉逝世
1965年06月15日 甲壳虫乐队获得帝国勋章
1964年06月15日 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1962年06月15日 “好猫论”出台
1953年06月15日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
1949年06月15日 新政协筹备会第*次全体会议举行
1948年06月15日 《人民日报》创刊
1922年06月15日 中共首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
1888年06月15日 著名爱国女华侨教育家余佩皋诞辰
1843年06月15日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诞辰
1381年06月15日 英国农民领袖瓦特·泰勒遇刺身亡 起义失败
1215年06月15日 英国颁布《自由大宪章》
申论如何备考》》》》
提出对策是申论常考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我们联系实际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这类题目,尤其是材料中没有具体对策时,一些小伙伴往往不知所措, 现在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解决问题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审题
明确答题任务,判断是否要写问题。无论题干是否要求我们写问题,我们都要找出问题,这样我们提出的对策才更有针对性。
明确身份限定。这类题目往往会给出对策执行者的身份,我们提出的对策必须是该身份可以做、能够做的。
具体的要求。如我们提出的对策要具体、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等。此外,也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阅读材料
在审请题干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阅读材料,找出并标记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相关的对策及经验。
作答
1、材料中有具体的对策、做法和经验,直接提炼概括。
2、材料中没有具体的对策和做法或材料中的对策不能够解决材料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需要我们根据问题调动自身经验和积累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当需要调动我们自身的经验时,我们可以从这五个常见的维度着手:思想层面、规范层面、监管层面、资源层面、技术层面。
思想层面:材料中问题的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当事人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包括政府的观念、群众的观念、干部的观点以及社会氛围等。常见的对策有:教育、培训和宣传。常见的宣传方式有:线上——网络,社交媒体,官网,微视频,短视频,微博;线下——电视,广播,报纸,电台,板报,宣传栏,海报,传单,宣传活动。
规范层面:材料中问题出现和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或者缺少相关的制度机制等。常见的对策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政策;制定/完善制度、机制、体系、体制;完善道德规范;制定规章、规定、规则等。
监管层面:包括监督和管理,材料中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常见的对策: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明确职能范围和权责划分;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等。
资源层面:指工作运行过程中相关的人力、物质保障,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常见的对策:引进、培养人才,提高待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设施;升级、引进设备;收集信息等。
技术层面:包括科学技术、运营技术、操作技巧、工作技巧等。常见对策:创新XX技术、学习XX经验、改进产品、创造品牌、转型升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