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务员|四川2021年公务员报考条件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 2020下 | 2019下 | 2018下 | 2017下 | 2016下 | 2014下 | 2013下 |
公告发布 | 10月28日 | 9月16日 | 11月19日 | 8月15日 | 10月25日 | 8月22日 | 9月13日 |
招考人数 | 1074人 | 6823人 | 2542人 | 4843人 | 6913人 | 7445人 | 6544人 |
报名时间 | 10月30-11月5日 | 9月18-24日 | 11月21-27日 | 8月17-22日 | 3月11-15日 | 8月23-29日 | 9月20-27日 |
准考证打印 | 11月30-12月4日 | 11月4-8日 | 12月18日 | 9月18日 | 11月28日 | 9月22日 | 10月28日 |
考试时间 | 12月6日 | 11月9-10日 | 12月23日 | 9月23日 | 12月4日 | 9月27日 | 11月3日 |
成绩查询 | 1月8日 | 12月14日 | 1月21日 | 11月1日 | 1月10日 | 11月19日 | 12月13日 |
面试时间 | 暂定1月30-31日 | 1月9-12日 | 3月中旬 | 12月8-11日 | 3月9-12日 | 12月11-14日 | 1月10-13日 |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及报考狱医(医生)、心理矫正职位的,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司法行政机关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消息,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
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每科卷面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 +《申论》成绩×30% +笔试加分。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在片段阅读题目中主旨观点题是占比较大的一部分,但很多同学在看过书或者学过理论知识后反而会觉得自己正确率下降,这一部分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过于依赖技巧,并且在技巧还未熟练,文段未理解的情况下对技巧的滥用。解答主旨观点题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解题技巧,需要大家保持理智,要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配合技巧快速解题,而不是不看题干的随意使用。运用技巧解题,还是需要以理解为基础。
理解题干zui好的方式就是练习行文脉络的分析能力,找到文段的语句间关系,判定从属关系从而厘清文段结构,理解题干内容,确定文段主旨重点。若对于题干不理解则容易犯偏离重点的错误。下面就以此题为例:
【例】在美国,学术界、工商界 、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进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带来了难度。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zui准确的是:
A.对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
【答案】B。这道题先分析题干,从“在美国,学术界、工商界 、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到“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为止,告诉我们在美国虽然人们认为豆浆更有营养,但是西方人与中国人口味不同,所以豆浆在西方不受欢迎。由豆浆在西方不受欢迎咱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豆浆在西方的市场需求不多。由“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带来了难度”我们可知豆浆难以保存。所以前四句是在讲述豆浆在美国需求少的事实和难以保存的事实。zui后一句告诉我们保存难度高和市场需求量不大导致美国豆浆价格高,其中两个原因是前四句讲述的内容,所以zui后一句其实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通过行文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分总文段,zui后一句话是重点,强调的是美国豆浆价格高的原因。A项的“不同喜好”是不受欢迎的原因,是论据,不是重点内容;C项“探究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首先不受欢迎是论据不是主旨,其次文中说的是“主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所以C项非重点内容且偷换概念;D项“技术手段”文中并无提及,无中生有;D项“剖析豆浆价格偏高的原因”是重点内容的同义转述。
由上述例题我们可以看到C项较有迷惑性,如果未分析行文脉络,就会在C、B当中纠结,而且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C项,所以厘清行文脉络,理解文段能够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
所谓“慢工出细活”,希望各位同学在未来备考的途中,耐心练习行文分析,以理解为主,技巧为辅,只有正确理解文段才能将技巧发挥得更好。
判断如何备考》》》
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转折关系在言语理解和表达这个模块中都是考察的重点,而且可以在多种题型中进行应用,比如主旨概括题、态度理解题、逻辑填空题等。把握了这个技巧并反复加强练习,才能真正提高正确率。
表示转折关系的标志词: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知识点:转折前后语义、感情色彩相反。例如:虽然工作时我们压力很大,但至少回到家是 的。 A.愉快B.放松。“但是”表转折,转折前后语义相反,对应 B 项“放松”。若选A 项“愉快”,那么前文应该是“痛苦”而不是“压力”,排除。
结合去掌握这类题:
【例1】20世纪90年代,有人 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 ,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项是:
A.坦言 并驾齐驱 B.预言 并行不悖
C.断言 相向而行 D.妄言 背道而驰
【解析】选B。第*空,选项不易区分,均保留。第二空,“然而”表转折,转折前后语义相反,转折前论述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故转折后应论述不会被取代,即两者可以同时存在。A项“并驾齐驱” 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B项“并行不悖” 指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因此A和B项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相向而行” 指朝相反的方向行进。D项“背道而驰” 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C和D项表达两者相反,而文段是要选的是两者在一起,要同时存在,因此均排除。再回来看第*空,前文“将”指的是对将来的预测,因此对应 B 项“预言”。而A 项“坦言”指坦率地说,排除。因此选B。
【例2】近二十几年来,人类已发现数千颗围绕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其中绝大多数与地球 。不过,《发现》杂志曾预测,观察大约150个邻近星系,就应该会找到一个类似地球的小型行星。
填入画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项是:
A.泾渭分明 B.唇齿相依
C.息息相关 D.大相径庭
【解析】选D。文段“不过”表转折,转折后论述和地球类似,故转折前应论述和地球不一样,对应 D 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A 项“泾渭分明” 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如果选A项,那么“不过”之后应该讲的是界限不清楚或者是非不分明,与文意不符,排除。B 项“唇齿相依”、C 项“息息相关”均强调有关系,与文意相悖,排除。
因此,应用转折这一技法来解逻辑填空题,大家在做这类题时就可以节省做题时间,提高正确率。
海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常识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地理知识出现频率也是比较高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会有所涉及。其中对于常见农作物的考察也有出现。
在考察过程中有以地理位主要考察内容的形式,比如南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以及主要的油料或者糖料作物;也有结合历史来考察农作物的形式,比如某个朝代的任务对应吃了某种常见的农作物等。今天华图教育就与大家共同学习下历史与农作物的关系。
常见农作物的原产地及进入中国的大致时间:
一、粮食作物: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zui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在四世纪初的东晋时期已经有一定面积的种植。
水稻:水稻的原产地就在中国,有近一万年的种植历史。
玉米:原产地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墨西哥等地),于明朝中期传入中国(与哥伦布航海时间较为接近)。
高粱:1、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中国;2、中国原产。高粱的变种比较多,大部分品种在非洲出现,但中国也有近5000年的高粱种植历史。
谷子(稷):原产地为中国。是zui为古老的一种粮食作物。
二、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油菜:原产地为中国。也是目前zui主要的油料作物。
向日葵、芝麻:原产地为美国。16世纪元朝传入中国。
三、糖料作物:
甜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大约在公元1500(元朝)左右传入中国。
甘蔗:原产地在印度,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国。
四、蔬菜瓜果类:
番茄:原产地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附近,于明代传入中国。
黄瓜:原产地为印度,西汉时期传入中国。
辣椒:原产地为中南美洲,于16世纪(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西瓜:原产地为非洲,于五代时期传入中国。
柑橘、苹果、李、杏、桃:原产地为中国。
菠萝:原产地为南美洲,于1605年(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葡萄:原产地为中亚、西亚,公元二世纪(汉朝)传入中国。
通过对这些主要农作物的整理会发现,除了一些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外,有外国传入中国的农作物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原产地也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主要分为两大时间段,汉朝传入中国的主要是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地区的作物,这很有可能是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或者是丝绸之路打通之后传入中国的;其次就是明朝,明朝主要是十五实际至十六世纪,对应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美洲,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原产地也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通过这两个明显的时间段和所对应的地区,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在之后应对这类知识点的考察中,我们也可以有一定的判断依据,那么现在如果说秦始皇的宴会中摆放了葡萄和西瓜,你们认为正确吗?
申论如何备考》》》》
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对外进行了公布,在此次的人口普查数据当中,我们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这次人口普查具有什么意义?这其中哪些内容能够成为我们公共基础知识和国考、省考常识的考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开展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普查重点是掌握分析各地现有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单身婚龄人口等,全国人口普查也属于国情国力调查。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zui基本的科学方法,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根据统计进度分批及时适时公开。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当中,采取的是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700多万普查人员于2020年11月1日起走入千家万户,正式开启普查现场登记。这也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广泛运用的时代条件下,多方协作,能够收集整理出更加准确的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未来在中国,开发好、利用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数据“宝藏”,将为新人口特征下有新思路、新人口形势下有新对策更好贡献力量。
就人口普查这一知识点,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当中,一方面可以就以时政作为考查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就人口普查的内容、意义等内容结合经济学等相关内容进行考查。所以考生在备考时,应多关注zui新国家的新闻热点和方针政策,以便考试时候能够做到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