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技能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归纳小结、作业、板书设计几个部分,下面逐一讲解。
(一)课堂导入
1.导入的含义
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2.导入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3.导入的原则
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迁移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4.导入的方法
导入方法非常多,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标准也只有一个——适合。而且每一种导入方法并不是必须孤立存在的,可以两三种导入方法结合。
(1)语言类导入法
①课题导入法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一般都提示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分析好课题,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帮助。命题方式离不了人、事、景、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因素,题目与文章内容有着某种内在联系。从审题入手,对题目的内涵进行拓展,补充一些相关因素,就能迅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课题,可以去解释其中名物、可以去解释课题本身、可以去分析课题结构、可以去质疑课题。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在黑板上直接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由此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②故事导入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首先由教师讲述故事:“1944年3月的一天,宝塔山下的延河水刚刚解冻,住在王家坪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正在和参谋人员共商用兵大计,秘书孙涣走了进来,给他送来一封信。待会议结束,与会人员散去后。朱德才拿起信封看了看,信是从家乡仪陇县马鞍镇寄来的。他急忙撕开信封,摊开信纸,才知道86岁的老母亲已于2月15日去世了。去世的前一分钟母亲还在烧饭,她是在锅台边倒下去溘然长逝的。朱德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眼眶里盈满悲伤的泪水。他把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妻子康克清,十分悲痛地对她倾诉了肺腑之言:‘我这一生中如果有什么遗憾的话,最大的遗憾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没能够在她老人家身边。’”由此就引出了《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朱德,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③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直接切入主题,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例如《白杨礼赞》,教师开门见山向学生介绍白杨树:“提起白杨树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落叶乔木,一般高15~30米,树皮灰白色,是一种很普通的树。生存能力极强,大路边,田埂旁,有黄土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白杨树,再次认识一下它。”由此导入新课。
④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例如《春》,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是怎样描绘春的?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我们要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这样一来,就顺势引入了新课。
综上,语言类导入法除了以上几种之外,还可以是诗文导入、谜语导入、歇后语导入、谈话导入、问题导入、笑话导入、朗诵导入等。
(2)活动类导入法
①游戏导入
学生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一上课就让学生动一动,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掌握新知识,这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的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游戏,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卖油翁》,教师和学生配合玩游戏。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神秘嘉宾——校趣味运动会抛接乒乓球冠军小组入场。这组成员将与我班选出的同学进行抛接乒乓球比赛,一分钟之内,让我们看看哪组用小筐接到的乒乓球多。”(毫无悬念,冠军组以绝对优势获胜)两组同学分享自己的比赛心得,引出“熟能生巧”,进而引出课题。
②实验导入
实验,并不只适用于理化学科。语文教师同样可以用实验导入一篇课文,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以此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例如《死海不死》,上课伊始,教师把两只装着水的烧杯放在讲台上,这两只烧杯大小相同,水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做个实验。你们看,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教师把手里的鸡蛋给大家看),现在我把它放在第一个烧杯里,你们看,发生了什么?(鸡蛋沉下去了)我把它拿出来,放在第二个烧杯里,发生了什么?(没全沉、半沉半浮)为什么同样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烧杯里,出现的现象却不一样呢?(水有问题)水有什么问题?谁愿意到前面来尝一尝?
一位学生走上前来,从两个烧杯里各喝了一口水,说道:“第一个烧杯里的是淡水,第二个烧杯里的水咸极了。”
师:“第二个烧杯里的水里放了大量的盐,是超饱和食盐水。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这么一个湖,含盐量特别高,人下到湖水里会怎么样呢?”“会浮起来。”许多学生回答。师:“大家的想法很有趣,但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世界上确有这么一个湖,叫死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死海不死》。”由此活跃课堂,导入新课。
(3)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视频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①音乐导入法
在课堂开头让学生欣赏音乐,颇受学生喜爱。它既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又能使学生在歌词中发现该课教学重点所在,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音乐的情调必须与文本的情感基调吻合。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清唱《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学生听后分享感受,教师引导:“同学们,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会想起自己无忧无虑、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那鲁迅先生的童年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由此导入新课。
②视频导入法
视频导入法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
例如《云南的歌会》,教师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学生观看。
A.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
B.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C.师引导:“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顺势进入新课的教学。
③图片导入法
图片的特征是静态性和直观性,所以容易在课堂上反复仔细地观察,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以图片为主题的课文中。
例如《我的母亲》,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师引导:“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进而在引出课题的同时,走进课文的学习。
(二)新授环节
语文的“新授环节”一般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和视野,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总体而言,分为“初读、研读”两个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环节,教师通过讲授、图片、影像、游戏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总体感知整篇课文,初识生字词,初知文章大意。包括预习性阅读、解题、认识生字、扫除阅读障碍等几部分。这一环节旨在大体读通文句,提出疑难问题。
初读文章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为后面的阅读奠定基础。
(2)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研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细读深读,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这是一种理解基础之上的阅读,是一个强化阅读体验和语言积累的环节。
研读文章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中的人物、景物、事物、诗词意象等的感知、理解和体会。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体悟文章艺术手法、总结文章艺术手法。
语文教学要不断强化“读”,一般读的方式有教师深情范读、教师配乐范读、听名家读、学生配乐范读、学生深情范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等几种。
在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整体感知其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对文章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解读。一般从“语言、形象、意象、结构、思想内容、线索、艺术手法、写作顺序”等不同角度展开。
(三)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有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需要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可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练习角度任选其一进行拓展巩固。
举例:《爱莲说》
提问:《陋室铭》与《爱莲说》有何异同?
要求:教师课件出示《陋室铭》的课文内容,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进行点拨总结。
明确:
相同点:
(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立意:都使用了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不同点:
(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室铭》以骈句为主,《爱莲说》则以散句为主;
(3)线索:《陋室铭》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爱莲说》以“爱”贯穿始终。
语文课程练习实施要求:
1.紧扣文本,围绕教学目标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发展能力,因此练习的设置、开展和反馈都要紧扣文本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避免重复、机械、无价值的练习。
2.及时反馈
练习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反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所学,因此要在练习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讲评。
3.师生合作
一般来说,练习走的是这样一个程序:教师设计,学生完成,教师批改讲解。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命题的时候,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示范命题和指导命题后,可让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批改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练习的有效性。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总结与导入正好相反,属于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可视作课堂教学交响乐的尾声。在结束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时,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回忆,提示要点,检验结果,巩固应用。起到总结本课、提示重难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具体方法包括话语小结、关键词小结、活动小结等。
举例:《爱莲说》
教师借助课件出示仿写句子:
仿写主题:我心中的莲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全班共同交流分享仿写的句子。
预设:
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
(五)布置作业
作业的布置,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机智的体现,其容量和难易程度等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全面思考、精心设计。同时,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而不能在下课铃前后慌忙布置,草草了事。
通常,作业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趣味性原则
5.层次性原则
6.开放性原则
初中举例:《爱莲说》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师为配合教学,简明扼要地在黑板上写出的文字或画出的图表。
1.板书的分类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种:
主板书:又称正板书、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基本板书。它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主板书是课堂板书的基本骨架,一般保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副板书:也称附属板书、注释板书和辅助板书,主要在黑板一侧写出零散的分析与演绎过程,或单个的字词句等,起到提示知识的作用。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说明,所以一般随教学进程随时擦掉或择要保存。
2.板书设计的原则
(1)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原则
(2)简明扼要的原则
(3)完整系统条理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针对性原则
(6)审美性原则
3.板书设计的形式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板书形式可供参考:
(1)概括式板书
概括式板书一般是用锤炼简约的文字来展示文章的思路,重点比较突出,脉络也较清楚,知识点比较完备。概括时可用文中的重点词句,也可由教师、学生根据需要自行概括。如:《天净沙·秋思》的板书:
(2)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其实就是提纲挈领,抓住课文重点,将这些重点合理性凝聚就构成了系统的提纲。既可以让学生对文章重点一目了然又富有启发性。如《敬业与乐业》一课的板书:
(3)对比式板书
有的课文会从两条主线同时进行讲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其中又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所以这种文章最适合用对比式板书,让学生在两方面的对比中对文章中心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事半功倍。如《最后一课》的板书:
(4)词语式板书
这种板书适用于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词语较多的课文,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白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发展思维。如《春》一课的板书:
(5)线索式板书
线索式板书即用线索把板书的重点词语联系起来,以显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它常用于有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记事文章。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记叙顺序和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板书启发性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如《狼》一课的板书:
(6)图示式板书
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可以是文字与当场板画相结合、文字与贴画相结合,也可以是文字、板画、贴画三结合。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如《驿路梨花》一课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