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1.创设情境的含义
广义来说,创设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2.创设情境的原则
数学情境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含有以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或背景信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情境是“好情境”。创设好的数学情境要遵循如下原则:
(1)针对性:创设的情境要对准新知识,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无论创设什么情境,首先都要考虑它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要求,脱离了这个根本前提,再好的情境都是无济于事的。
(2)启发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而在创设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3)层次性:人类认识事物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
(4)生活化:创设情境时,要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趣味性和多样性:情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多样化的,一般中低端的教学情境应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作为情境内容,而高端的教学情境应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冲突的对象和“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情境内容;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故事、图片,也可是操作、活动、信息和问题等。
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不是数学脱离了情境,就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3.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操作和实验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设置活动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内容,创设形式各样的活动情境,如小组合作、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情境。能够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获得新知识。
(3)设置疑问创设情境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观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②结合学生的兴趣,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③结合新旧知识的关联性,针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④揭示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中的矛盾包括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间的矛盾,同一知识不同认识产生的矛盾,课题内部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矛盾。在教学中通过揭示和呈现矛盾,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借助实物创设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借助具体真实存在的物体进行教学,更利于学生获取直观的感受和理解。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6)善用语言,引发联想,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教师所创造的想象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环节的安排
1.导入新课
(1)概念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2)作用
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
②激发学生兴趣。精彩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③铺垫作用。联系相关知识,引向新的学习内容。
④明确学习目的。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设置新课导入,能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导入的原则
①针对性:导入必须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②启发性:导入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③趣味性:导入要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④简洁性:导入内容不应过于冗长,应简洁明了。
(4)导入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活动(游戏)导入、动手实践导入、诗歌导入、图片导入、实际问题导入、悬念导入、直观导入等,可以采用的名称有: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
2.讲授新课
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等。
要注意:精选合作学习内容;选准合作学习时机;明确合作学习步骤;必须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3.巩固练习
要求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要考虑到进行的方式和所需时间。
4.归纳小结
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总结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可以是知识方面,也可以是情感方面,或完成表格等等。
5.布置作业
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