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 2020下 | 2019下 | 2018下 | 2017下 | 2016下 | 2014下 | 2013下 |
公告发布 | 10月28日 | 9月16日 | 11月19日 | 8月15日 | 10月25日 | 8月22日 | 9月13日 |
招考人数 | 1074人 | 6823人 | 2542人 | 4843人 | 6913人 | 7445人 | 6544人 |
报名时间 | 10月30-11月5日 | 9月18-24日 | 11月21-27日 | 8月17-22日 | 3月11-15日 | 8月23-29日 | 9月20-27日 |
准考证打印 | 11月30-12月4日 | 11月4-8日 | 12月18日 | 9月18日 | 11月28日 | 9月22日 | 10月28日 |
考试时间 | 12月6日 | 11月9-10日 | 12月23日 | 9月23日 | 12月4日 | 9月27日 | 11月3日 |
成绩查询 | 1月8日 | 12月14日 | 1月21日 | 11月1日 | 1月10日 | 11月19日 | 12月13日 |
面试时间 | 暂定1月30-31日 | 1月9-12日 | 3月中旬 | 12月8-11日 | 3月9-12日 | 12月11-14日 | 1月10-13日 |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报考司法警察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报考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其他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成都公务员招警,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综合管理、警务技术职位(含法医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执法勤务职位(含特警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成绩的40%、30%、30%。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一、摒弃主观思维,从“新”突破言语理解与表达
对于很多刚刚加入公考队伍的小伙伴而言,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对你们来说是不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语言嘛!中文嘛!谁还不会呢!恨的是大笔一挥,答案一对,错的一堆。这个时候,你们开始陷入沉思,为什么每道题的答案和你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你明明觉得要选A,可答案偏偏告诉你选C,问题是还愣想不明白,为什么呢?事实上,搞定言语不能依靠主观思维,而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言语 接下来小编就带小伙伴们一起抓重点、找方法,
二、解题之基,材料为王
请小伙伴们先来瞅瞅咱公考考试大纲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要求都是些啥?
通过阅读大纲要求,我们发现出现频率zui高的词是“材料”,这告诉我们,要想得到正确答案,必须要紧紧围绕材料,深刻理解材料内容,抓住材料的中心和重点,所以说,解题之基,材料为王!
三、材料很复杂,方法来解答
现在,大家都知道材料是重点了,但是,怎么从冗长、复杂的材料中快速get到正确答案呢?你们是否经历过以下同学的解题困境?
困境小剧场
叮叮叮!图图老师开课啦!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这道题。
考古学研究要充分结合文献记载, 在历史时代考古学的研究中尤其如此。 中国古代文献________, 自当按各人的专业需求, 择要阅读。 要紧的是必须懂得文献史、 目录学等, 以便在繁多的古籍中寻取确切相关的记载, 加以考核。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项是:
A.比比皆是
B. 恒河沙数
C. 汗牛充栋
D. 浩如烟海
图图老师:小伙伴们,看完这道题,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啊,空里不就是要填形容文献“多”的意思嘛,来!你们说说选啥?
小李:我觉得选A
小张: 我觉得选B
小赵:我觉得选C
小王:我觉得,嗯,好像要选D
小华:我觉得好像都可以选
小吴:所以到底要选啥啊
图图老师:这道题啊,根据“自当按各人的专业需求, 择要阅读” 可知, 所填的词语说明古代文献很多。A 项“比比皆是” 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形容中国古代文献不恰当,排除A 项。 B 项“恒河沙数” 指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多得无法计算,看似好像可以,咱先保留。 C 项“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很多,我们文段说的是文献哦,排除 C 项。D 项“浩如烟海”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专门修饰文献,而且还有“多”的意思。 对比B选项,形容更贴切,答案锁定 D 选项。
小张举手,并且有礼貌的表示不服:老师,你这样讲不对,我觉得B项也可以,凭什么选D。
图图老师:小张啊(语重心长),上课的第*天的前几个小时,老师就告诉你们,言语题呢,选答案的时候一定要对比,很多时候,答案没有对错,只有好与不好,通过对比选出zui优答案,“对比择优”没有用上是不是?就这道题而言,有比B选项更好的,为什么不选呢?
小张:奥(恍然大悟),原来“对比择优”是这样用的,看来方法是真的很重要!
图图老师:解答言语题的方法和技巧可不止“对比择优”哦,比如说就主旨概括题而言,我们有以下几大技巧:
小伙伴们想要全面的掌握这些方法,就来我们图图的课堂吧,跟着我们经验丰富的图图老师一起,用正确的方式打开言语理解的大门!
判断如何备考》》》
在国考中,一般图形推理占10道题。这10道题,规律各样,需要广大考生看出规律选出正确答案。由于时间紧,很多考生反应在考场上容易思绪混乱,zui终选择放弃。而在国考激烈的竞争中,如果能命中这10题,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自己进入面试增加多一份把握。那么,如何来突破图形推理这一板块呢?这要求大家对图形的基本考点要有所掌握,其次要多刷题来增强对图形的辨识度。今天我们来学习国考图形高频考点——一笔画。
所谓的一笔画,是指一个图形不抬笔不回笔,可以一笔画成的图形。在图形复杂的情况下,快速辨析是否是一笔画的方法是:找奇点。当一个连通图,奇点数等于0或者2,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一笔画。
而对于一笔画图形而言,还存在多于一笔画的多笔画图形,多笔画图形与奇点也有莫大的关系,而我们之间告诉大家一个公式就可以知道图形是几笔画的问题:奇点数÷2=zui少笔画数
例.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项zui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⑤,③④⑥
【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图形发现考察一笔画问题。①是两个奇点为一笔画;②是两个奇点为一笔画;③是四个奇点为两笔画;④是两个奇点为一笔画;⑤是两个图形,是两笔画;⑥是四个奇点为两笔画。①②④为一笔画图形,③⑤⑥为两笔画图形。
总结:一笔画考频较高,题型识别难度较大,要求广大考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耐心。
常识如何备考》》》
【试题】多选:以下节日是由二十四节气演变为传统节日的是( )。
A.重阳 B. 清明 C. 七夕 D.寒食
【答案】本题答案选B。
【解析】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由节气转化为节日的是清明,所以选择B。
知识深化
1. 来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3. 习俗
(1)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
(2)元宵: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3)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清明节盛行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扫墓时,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zui后鸣放鞭炮。
(4)端午:铸阳燧: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煅金,是zui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节庆饮食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古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zui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5)七夕: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6)中秋: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遗俗。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7)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申论如何备考》》》》
文章写作向来是考生zui头痛的模块,总觉得写文章难于上青天。对于文章写作而言,大家的瓶颈主要集中于:无法找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不会论证、不考虑文章的逻辑、语言匮乏等。然而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文章写作的核心要义,是文章写作的“眼睛”,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因此,我们先来解决取“睛”,这关键的第*步。
申论的文章写作,在出题的形式上有两种:主题明确和主题不明确。
一、主题明确
主题明确的文章写作题,中心论点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分论点的逻辑。文章写作不是写出来就行,而是要保障文章的逻辑严谨,比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主题非常明确,但一般这种文章大家写出来的水平都差不多,如何让阅卷人眼前一亮?靠的就是分论点的选取。一般情况大家都会围绕着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来写。然而对策是考生论证起来zui有难度的角度。其实这道题要写好也不难,只要将分论点稍稍改变即可。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路。
思路一:选取黄河精神的内涵,分别论证弘扬该精神的重要性。如:孕育万物无私奉献;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思路二:弘扬黄河精神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
思路三:弘扬黄河精神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维度的意义。
思路四:黄河精神的内涵;弘扬黄河精神的意义;如何弘扬黄河精神。
文章写作的思路虽然不固定,zui忌讳逻辑混乱,尤其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整体逻辑。
二、主题不明确
从近几年考情来看,文章写作以主题不明确为主,尤其爱考察根据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而这也是考生zui头痛的题目,对于主题不明确的题目而言,材料就是救命稻草。我们以为例,让大家认识一下材料对于文章写作的影响。
例题:“给定资料1”中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治’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目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可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当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考生理解这句话,但是仅仅理解这句话还是不够的。“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意思是事物的产生不是随意性的,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是在材料中“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的语境是围绕风林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强调因地制宜。因此我们对“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事物的产生有道理”,而要引申到因地制宜。因此“‘治’慧”,就是指因地制宜。
通过这两道例题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文章写作而言,写得好不代表分数高,文章写作的审题是重中之重,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逻辑结构是关键。审好题眼,才能写“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