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国考2023年网上报考考试网址入口在哪

四川华图 | 2022-10-28 09:53

收藏

  2023年国考公告已出!报名时间为10月25-11月3日,考试时间为12月4日,全国共招录3.71万人,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相关信息如下。

>国考报名入口 | 国考报名流程<

>国考照片标准 | 国考报名人数<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

  查询资格审查: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5日18:00

  查询报名序号:2022年11月7日8:00

  报名确认缴费:2022年11月10日0:00至11月15日24:00

  网上打印准考证:2022年11月29日0:00至12月4日15:00

  考试时间:2022年12月4日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14:00—17:00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14:00—16:00

>国考公告岗位下载 | 职位大数据查询<

>备考资料包国考历年分数线<

>超高性价比公务员网课推荐<

  二、笔试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4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为减少跨省流动、利于顺利参考,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须将考点选择为本人工作地或者学习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携带准考证和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等参加考试。

  3.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3年1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其他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

>>>>2023年国考公告原文及报考点此查看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课

  三、国家公务员报考职位分析

  本次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中有2.5万个应届高校毕业生,2.8万个基层岗位,3000余个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招录岗位。

  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从历年岗位数据、学历报考条件、基层岗位条件、全国招录数量、四川岗位数量等维度整理分析了本次国考岗位大数据,详细内容可查询【2023年国考大数据】。

国考岗位分析

  四、国家公务员笔试练习题

  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但迄今为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部队的“悲剧”。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东中野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几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嗣后又有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至于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重编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科技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附加在各类高技术产品上许多理想化而非实用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

  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关注的问题。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像中的数值了。诚如人言:“以马达核电子线路为帅的‘灰色技术’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赠以甘酪和酸雨;只有当‘绿色技术’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

  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层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碎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纪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

  1.1.

  文中使用“太空垃圾场”的比喻,旨在说明( )。

  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

  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

  D.高新技术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

  1.2.

  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就第一自然段来说,最准确的理解是( )。

  A.高新技术未与高可靠性的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

  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

  C.高新技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的障碍

  D.当今高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的危害性

  1.3.

  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球赠以甘酪和酸雨”的局面必须改变

  B.以“高新技术”代替“灰色技术”,才可能消灭酸雨

  C.减少公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正效应

  D.努力改变物质文明与公害同步发展的状况

  1.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B.只有努力提高可靠性,提高实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

  C.追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高科技产业不景气

  D.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5.

  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

  A.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B.高新技术的“绿色化”

  C.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D.如何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山东省聊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提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生态市建设主要涉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而生态文明市建设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建设生态市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从传统的征服自然观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转变,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聊城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发展生态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在生态工业方面,按照做大、做强、做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培植一批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生态农业方面,推行蔬菜大棚轮作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服务业方面,以旅游度假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着力抓好水中古城的保护性开放、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和煤炭、化肥、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大型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的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下大力气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市160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

  >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崇尚简朴节约,使用绿色产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态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注意突出文化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解决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30.8%,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35%,教育支出增长19.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1.8%

  2.1.

  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

  ②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

  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④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2.2.>对“生态文明市”和“生态市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市建设”着眼于环境保护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

  B.“生态文明市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C.“生态市建设”目前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

  D.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在“生态市建设”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2.3.说明方法的使用会使文章生动真实,令人信服,本文采用的方法有()。

  A. 举例子 列数字 下定义 作比较

  B.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C.分类别 下定义 作比较 列数字

  D.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2.4.>根据上文,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B.培育生态文化,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动力支持

  C.技术创新是改善生态工业的重要手段,数字显示,全面发展生态经济,提高民生服务水平,还任重道远

  D.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生态文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定位第四段。材料通过实例说明了高新技术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所以D项正确。A项的“正效应”与C项的“尽快克服”未提及。B项过于宽泛,未点到“航天领域”。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词句理解。第一段主要讲高新技术在抵御“灾害”功能上的负效应。第一段一、二、三句指出当今高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危害。所以A项正确。B、C、D项未提到关键词“抵御‘灾害’功能”,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理解。迅速定位画线句子。“‘绿色技术’升帐”指减少公害,保障高新技术的“绿色化”。故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减少公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正效应”。所以C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灰色技术”就是“高新技术”负效应的表现。A、D项未抓住语句重点。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A项“人类要清醒认识高新技术的负效应不可避免,无法消除高新技术负效应”的思想与材料最后一句“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纪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相悖,所以选择A项。

  材料一、二、三段分别提到要提高可靠性,提高实用价值,减少公害来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故B项正确。

  由“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科技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附加在各类高技术产品上许多理想化而非实用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可知C项正确。

  由“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纪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可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标题选择。材料分别涉及了高新技术在抵御“灾害”功能、“巴洛克化”、“绿色化”、航空技术上的负效应,故选项A最适合做本文的标题。

  C、D项未抓住文章重点,B项仅提到了材料的一部分,概括不全面,不能做为标题。

  故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 D

  解析: 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可以做此题。这是一道语句排序题,可以通过选项的排布情况做题。根据首句原则,可以暂时排除B、C两个选项。比较A、D两项,可以很容易读出其中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然后才能“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由此产生结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2.答案: D

  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需要考生迅速定位原文并且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可以做此题。A选项对应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正确的表述。B选项在原文中紧跟着A选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C选项对应原文“近年来建设生态市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也是正确的表述。第二自然段开篇提到“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提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可知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将主要论述二者的不同。而D选项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是对原文的曲解。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四个选项中列出的都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第三自然段的“水中古城的保护性开放、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是在举例子。第四自然段中的“近年来,全市160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是在列数字。第二自然段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市”和“建设生态市”放在一起比较,就是在作比较。文章第二自然段结尾说“聊城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接下来的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聊城取得的成就,这种说明方法就是分类别。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4.答案: C

  解析: >细节理解题,需要考生迅速定位原文,将选项与原文进行对比。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可知,A项概括正确。根据倒数第二段“培育生态文化……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态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可知B项正确。根据最后一段“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可知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国考资料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