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国家公务员考试2023年考试报名登记表要盖章么

四川华图 | 2022-10-28 09:53

收藏

  国家公务员2023年招录公告于10月24日发布,10月25日起报名,计划招录人数达3.71万人,考试时间定于12月4日,相信信息查看下文。

>国考报名入口 | 国考报名流程<

>国考照片标准 | 国考报名人数<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

  查询资格审查: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5日18:00

  查询报名序号:2022年11月7日8:00

  报名确认缴费:2022年11月10日0:00至11月15日24:00

  网上打印准考证:2022年11月29日0:00至12月4日15:00

  考试时间:2022年12月4日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14:00—17:00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14:00—16:00

>国考公告岗位下载 | 职位大数据查询<

>备考资料包国考历年分数线<

>超高性价比公务员网课推荐<

  二、笔试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4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为减少跨省流动、利于顺利参考,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须将考点选择为本人工作地或者学习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携带准考证和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等参加考试。

  3.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3年1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其他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

>>>>2023年国考公告原文及报考点此查看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课

  三、国家公务员报考职位分析

  本次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中有2.5万个应届高校毕业生,2.8万个基层岗位,3000余个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招录岗位。

  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从历年岗位数据、学历报考条件、基层岗位条件、全国招录数量、四川岗位数量等维度整理分析了本次国考岗位大数据,详细内容可查询【2023年国考大数据】。

国考岗位分析

  四、国家公务员笔试练习题

  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昼夜奔流不息。然而一旦血管出现小破口,流出的血液便会在短时间内凝固(coagulation),以阻止更多的血液流出。这种神奇的保护机制涉及一大串连锁反应,已知参与其中的物质多达数十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 ,层层递进,经过一系列级联和放大效应最终使得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正是由于后者的出现,液态的血液才慢慢转变为胶冻状并不再流动。

  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多数为蛋白质,它们在肝脏合成、降解和失活,因而肝脏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肝功能差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皮下淤血。除此之外,肝脏合成某些凝血因子还少不了一种营养素的帮助——这就是维生素K。

  维生素K的促凝血作用是在1934年被一位名叫达姆(Henrik Carl Peter Dam)的丹麦科学家发现的。1929年,达姆在一项针对小鸡的实验中注意到了某种异常:当食物中长期缺乏脂类时,小鸡开始有自发出血的现象。达姆采集了鸡的血液,发现鸡血的凝固时间大大延长了。这说明脂类食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5年之后,达姆确认麻籽中富含这种止血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凝血维生素”或维生素K。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作为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维生素K能够确保肝脏产生足够的正常凝血因子,继而保证凝血反应正常进行。天然维生素K(K1和K2)不溶于水,因而需要从富含脂类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中摄取。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K,因为还有部分维生素K(K2)可经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的吸收依赖胆汁,因此当胆汁流动的管道(胆管)被结石或肿瘤阻塞时,患者常常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继而产生凝血障碍。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维生素K的合成能力不足,容易缺乏维生素K而产生出血症状。针对上述人群的出血,补充维生素K会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1.1.

  填入文章第一段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互依存

  B.紧紧相连

  C.环环相扣

  D.彼此交集

  1.2.

  下列有关“维生素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人的肝脏合成

  B.存在至今不足百年

  C.血管破裂时起作用

  D.保障凝血因子的合成

  1.3.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上述人群”不包括( )。

  A.新生儿

  B.肝病患者

  C.胆管结石患者

  D.胆管肿瘤患者

  1.4.

  普通人并不需要补充“维生素K”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可由食物获取或由肠道生成

  B.这种维生素不能与水相融

  C.一般很少发生血管破裂现象

  D.人体肠道内菌群非常丰富

  1.5.

  下列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维生素K的凝血作用

  B.维生素K的发现

  C.人体自身的凝血功能

  D.一种参与凝血的因子

  人类大约在10000年前,开始懂得种植作物和圈养牲畜,从而进入了农牧文明,但是,蚂蚁早在人类来到了这个星球上1亿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蘑菇了。这种蚂蚁被称为“种植蚁”,它们专门在洞穴里,利用自己的粪便或者从树上拣来的废物,种植蘑菇,作为自己唯一的食物。还有一种蚂蚁,叫做“锯叶蚁”,它们能把绿叶切下来,咀嚼以后,令其发酵,就会长出可口的蘑菇,为了让蘑菇长得更大更好,工蚁还会利用自己排泄的液体,给蘑菇施肥,在它们的排泄物中,含有氧酸和酶,有助于帮助蘑菇分解叶里的蛋白质。

  还有“收获蚁”,居住在干旱地区,它们几乎完全依靠吃植物的种子得以生存,它们的窝深达2米以上,构筑非常精巧。有房间可以起居,有仓库专门用来储存种子,还在种子上面堆放上一些石子或沙子,以保持通气和干燥,工蚁会把窝周围1—10米范围内的植物彻底清除干净,以便保证它们在运输植物种子时畅通无阻,在把种子运进仓库之前,它们总是把种子的外壳剥掉,以节约储存室的空间。

  人类的农牧文明,是由农业和牧业两部分构成的,蚂蚁也有牧业,有些蚂蚁专门从蚜虫和角蝉等昆虫身上收集蜜汁。就像是人类饲养奶牛一样,为了保证食物免遭天敌伤害,这些能提供食物的昆虫都受到蚂蚁的严密看管和保护,有时候,它们甚至还为自己的“奶牛”建造避难所。在这些蚂蚁中,有一些工蚁,会甘当储存器和供应者,它们把吸取的液汁,贮存在自己的嗉囊里,把肚子撑得胀鼓鼓的,然后爬上蚁穴的天花板,吊在那里,一动不动,心甘情愿地做其他蚂蚁的食物吊桶,它们的肚子吃得如此之饱,如果不小心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就会摔得粉碎,一命呜呼。

  2.1.

  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蚂蚁早在1亿年以前就开始“种植”蘑菇了

  B.“收获蚁”把种子运进仓库之前,总是把种子的外壳剥掉,以保证它们在运输种子时畅通无阻

  C.“收获蚁”为了保证仓库的通气与干燥,会在种子上面堆放一些石子和沙子

  D.“收获蚁”在收获季节储存种子,是为了来年种植更多的植物

  2.2.

  “种植蚁”和“锯叶蚁”种植蘑菇需要各种养料,下列未被提及的养料是( )。

  A.蚂蚁自身的排泄物

  B.清晨的露水

  C.蚂蚁拣来的废物

  D.经蚂蚁咀嚼并发酵了的叶子

  2.3.

  这几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 )。

  A.蚂蚁的“农牧文明”

  B.蚂蚁的食物

  C.蚂蚁的品种

  D.蚂蚁的生存

  2.4.

  第三段文字中的“食物吊桶”指的是( )。

  A.能把食物吊到“天花板”上的桶

  B.吊在“天花板”上的装蜜汁的桶

  C.吊在“天花板”上贮满蜜汁的工蚁

  D.吊在“天花板”上贮满牛奶的工蚁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C

  解析:

  根据后面的“层层递进”可排除A、D;观察B、C,显然C更符合语境,前后搭配连贯。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D

  解析:

  A项,“维生素K”也可从食物中摄取,表述错误;B项错误,“维生素K”一直存在,而发现时间不足百年,表述错误;C项,“维生素K”可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血管破裂时起作用的是凝血因子,表述错误;由C项分析可知,D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B

  解析:

  根据就近原则,可知“上述人群”对应前面两句,包括新生儿、胆管结石和胆管肿瘤患者。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 A

  解析:

  由“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K,因为还有部分维生素K(K2)可经肠道细菌合成”可知,A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 C

  解析:

  A、D明显不对,属于偷换概念,维生素K只有促凝血作用;B项是对第3段的概括,不全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表述由原文“仓库专门用来储存种子,还在种子上面堆放上一些石子或沙子,以保持通气和干燥”可知正确。

  A项时间概念错误,蚂蚁是在“人类来到这个星球的1亿年前”开始种植蘑菇;由原文可知“收获蚁”总是把种子的外壳剥掉,是为了节约储存室的空间,B项表述错误;文章仅提到“收获蚁”几乎完全靠吃植物种子生存并储存种子,但并未提到D项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种植蚁”“利用自己的粪便或者从树上拣来的废物,种植蘑菇”可知A、C两项内容可作为养料;由“锯叶蚁”“能把绿叶切下来,咀嚼以后,令其发酵,就会长出可口的蘑菇”可知D项内容也可以作为养料。B项内容在文章中并没有提及,故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A

  解析:

  此题是表面主旨题,考查对文章的主旨概括。

  文章第一句话即为主旨句。先介绍人类约在10000年前进入农牧文明,由“但是”引出蚂蚁比人类更早开始种植蘑菇,即进入属于它们的“农牧文明”,接下来的文字都在具体介绍蚂蚁的“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因此,A项表述最为恰当。

  B、C两项都只是文章部分内容的体现,不能概括整篇文章;文章的关键点是描述蚂蚁的“农牧文明”,而不是D项的“生存”。例如最后一段提到的一些工蚁甘愿为其他蚂蚁储存食物的行为是会危及性命的,即证明文章不是讨论蚂蚁如何生存。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词语理解题。

  根据原文可知,“做食物吊桶”的主语是一些工蚁。而这些工蚁,属于原文提到的“在这些蚂蚁中”,定位原文,可知“这些蚂蚁”指前文提到的“专门从蚜虫和角蝉等昆虫身上收集蜜汁”的蚂蚁,故D项正确。

  A、B项理解的主语错误;文中提到“奶牛”只是为了打比方,说明蚂蚁从昆虫身上收集蜜汁的行为,并非真的言说蚂蚁收集牛奶。

  故正确答案为C。

国考资料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