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四川人事考试网之2021年四川公务员公告

四川华图 | 2021-07-29 10:06

收藏

四川人事考试网|2021年四川公务员公告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2020下 2019下 2018下 2017下 2016下 2014下 2013下
公告发布 10月28日 9月16日 11月19日 8月15日 10月25日 8月22日 9月13日
招考人数 1074人 6823人 2542人 4843人 6913人 7445人 6544人
报名时间 10月30-11月5日 9月18-24日 11月21-27日 8月17-22日 3月11-15日 8月23-29日 9月20-27日
准考证打印 11月30-12月4日 11月4-8日 12月18日 9月18日 11月28日 9月22日 10月28日
考试时间 12月6日 11月9-10日 12月23日 9月23日 12月4日 9月27日 11月3日
成绩查询 1月8日 12月14日 1月21日 11月1日 1月10日 11月19日 12月13日
面试时间 暂定1月30-31日 1月9-12日 3月中旬 12月8-11日 3月9-12日 12月11-14日 1月10-13日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及报考狱医(医生)、心理矫正职位的,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司法行政机关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消息,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

  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每科卷面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 +《申论》成绩×30% +笔试加分。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言语在咱们的行测中,虽然说是有固定答案的客观题,但实际上主观性很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为了提高我们的准确率,就需要大家能够学着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说我们的下文推断题,就是有一定技巧的,咱们需要着重判断话题落脚点。而话题落脚点,基本都是在文段尾句。一般情况下,如果文段尾部是提出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如果文段尾部是提出某种现象,那么接下来就围绕这个现象展开论述,要么是阐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要么是通过现象得出结论。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文段尾部的感情色彩来进行推断。

  现在,我们用一道题来练练。

  【例题】在闽江及其支流上存在着大量的传统村镇与古厝,如琴江满族村、闽安古镇、林浦村的“泰山行宫”、大埕村“九条金带”等。它们在类型和内涵上都有相似之处,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开发和利用力度仍普遍不够,导致一些历史记忆有湮灭的危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旧城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村镇与古厝必然会面临如何被有效保护的问题。

  接下来作者zui有可能讲述的是:

  A.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招商引资

  B.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文物保护

  C.传统村镇和古厝的开发与保护

  D.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文化内涵

  【答案】C

  【解析】第*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描述了“古厝间的相似性”后通过转折关系引出“现在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够,有湮灭的危险”,在zui后尾句围绕“传统村镇和古厝必然会面临如何保护”这个话题讨论。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C与此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招商引资”与尾句话题不一致。B项:“文物保护”,文段尾句的话题应该是“传统村镇和古厝的保护”,话题不一致。D项:“文化内涵”与尾句话题不一致。

  那看完了这道题呢,相信大家对于下文推断题有了一定的感知与了解,其实它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按着所学的方法技巧去做题,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同时呢,也希望大家在平时不要只是注重刷题,要时不时的"停下来"做总结,看看自己错在哪儿,为啥错,这样就会不断地进步了。

  

  判断如何备考》》》

  归纳推理作为日常推理的部分,本身来讲难度不是很大,做题方法也比较简单,同学们关键还是要如何相对较快速的找到正确答案,不在一道题上浪费太多时间,那么今天主要就是要跟大家分析一下归纳推理的一些出题规律,以及快速解题的一些技巧。

  一、总体解题思路

  归纳推理的做题方法讲起来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在于选项与题干的比对,就是要看选项所表述的事情题干中有没有表述,如果没有,这个选项就是错误选项,而如果选项能由题干中的论述中能够归纳概括出来,或者同义替换过来,这个选项就是正确选项。但是归纳推理在考试中zui大的难点其实也是在于选项与题干进行比对,每个选项都与题干进行比对的话,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技巧,显然会拖慢做题速度,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因此掌握快速做题的技巧对这一模块来讲非常关键。

  二、详细解题技巧

  归纳推理的快速解题技巧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第*部分就是了解正确选项的设置规律,第二部分是把握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

  首先对于正确选项的设置来说,总体来讲有三个规律,也就是在正确选项的设置上基本上分为三种:第*是整体归纳型,第二是部分归纳型,第三是单句同义替换型。第*种整体归纳型,其实就是对整个文段所描述的事情进行一个归纳概括,比如例1的D选项和例2的A选项。

  【例1】猫的粪便中含有弓形虫,养猫的人可能会感染上“弓形虫病”。这种病症状跟流感很像。但对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如孕妇,也会有致命的危险。有统计显示,许多养宠物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患有弓形虫病。弓形虫病还可能通过影响多巴胺的分泌,诱发抑郁和焦虑;患弓形虫病,也可能加剧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

  根据上述描述,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猫本身并不会患弓形虫病

  B.不养猫的人不会患上弓形虫病

  C.孕妇养猫会导致胎儿的发育畸形

  D.猫便处理不当会威胁养猫人的身心健康

  【答案】:D。解析:第*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及题干特征,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探讨的是“弓形虫”对于人们的影响,并未提及“猫本身是否患有弓形虫病”,排除;

  B项:题干提到“许多养宠物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患有弓形虫病”,但并不养宠物一定是养猫,可能养其他类宠物,故无法必然推出“不养猫就不会患上弓形虫病”,排除;

  C项:题干只是提到弓形虫对孕妇有“致命的危险”,并未提及“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排除;

  D项:根据题干“猫的粪便中含有弓形虫”,因此处理不当会感染,感染后可能有“致命危险”,也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即威胁养猫人的“身心健康”,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例2】一项研究发现,生活贫困能够导致人们的某种基因发生变化,这种基因能够增强负责应对恐慌的大脑区域活动,比如杏仁核的活动增加会导致患上抑郁症的风险增加。同时,较低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低水平的血清素之间也存在关联,进而增加抑郁症的患病风险。研究员还发现,这种基因变化也会传递给后代。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得知:

  A.生活贫困会通过影响生理而对精神健康产生作用

  B.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

  C.穷困阶层因基因的变化而使得贫穷和疾病多代延续

  D.杏仁核活动增强的同时,血清素水平降低

  【答案】A。解析:第*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指出贫困能够导致人类某种基因发生变化,基因能增强负责应对恐慌的大脑区域活动,从而影响生理,进而提高抑郁症的风险,说明也对精神健康产生了作用,可以推出;

  B项:题干只提到经济地位低的人患抑郁的风险,并未提到经济地位高的人患抑郁的风险,排除;

  C项:题干中只提到这种基因的变化会遗传给后代,并没有说贫穷和疾病也会多代延续,排除;

  D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杏仁核与血清水平之间的联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第二种部分归纳型,其实就是对文段中的几句话进行了归纳概括。例如例3的D选项,就是对文段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的概括总结。

  【例3】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等酚类物质,它们的颜色构成了葡萄酒的色泽,并且给葡萄酒带来了它们自身的香气和细腻口感。陈年葡萄酒中的颜色主要来源于单宁。单宁除了给酒的色泽作出贡献外,还能作用于口腔产生一种苦涩感,从而促进人们的食欲。单宁含量过高,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含量过低则酒体软弱而淡薄。此外,单宁还能掩盖酸味,所以红葡萄酒由于含有丰富的单宁,其酸味明显小于白葡萄酒。

  由此可以推出:

  A. 陈年葡萄酒会促进食欲,色泽来源于单宁

  B. 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的酒必含有过多单宁

  C. 酒体软弱而淡薄的酒中单宁含量必然过低

  D. 单宁能影响酒的色泽和饮者的味觉及食欲

  【答案】D。解析:第*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中只说了陈年葡萄酒中的颜色主要来源于单宁,但是并不意味着其色泽就一定只来源于单宁,无法推出;

  B项:题干中“单宁含量过高,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不等于“苦涩味重且酒质粗糙的酒必含有过多单宁”,“必含有”表述过于绝对,无法推出;

  C项:题干中“含量过低则酒体软弱而淡薄”,不等于“酒体软弱而淡薄的酒中单宁含量必然过低”,“必然过低”表述过于绝对,无法推出;

  D项:题干提到了“单宁除了给酒的色泽作出贡献外,还能作用于口腔产生一种苦涩感,从而促进人们的食欲”,可以概括为“单宁能影响酒的色泽和饮者的味觉及食欲”,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第三种是单句同义替换型,其实就是对文段的某一句话进行了同义替换,也就是相同的意思换了一种说法表达出来。例如例4的B选项,就是文段的zui后一句话的替代说法。

  【例4】蝙蝠体内携带大量的病毒,会给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致命危险,但蝙蝠自身仿佛不受这些病毒的影响,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这或许与蝙蝠是唯一一种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有关。蝙蝠在上亿年适应飞行的进化过程中,它们的很多系统发生了变化,包括防御和免疫系统。一般来说,人类和其他动物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助于身体抵御病毒,但对某种病毒的过度免疫反应又有可能引发严重疾病,而蝙蝠的免疫系统恰恰能在与病毒共生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平衡。

  以下推论中,正确的一项是:

  A.蝙蝠是一种zui为古老的哺乳动物的物种,迄今有上亿年的进化历史

  B.蝙蝠机体的免疫系统会抵御病毒侵袭,又不会引发过度强烈的免疫反应

  C.蝙蝠作为一种古老的生物,已经进化出可以防御各种病毒的超级基因

  D.蝙蝠可以飞行是其能大规模广泛传播致命病毒的zui重要的原因

  【答案】:B。解析:第*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并未提及蝙蝠是否为“zui古老”的哺乳动物,无法推出,排除;

  B项:根据题干zui后一句可知,蝙蝠的免疫系统可以抵御病毒的侵袭,又不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可以推出;

  C项:题干并未提及蝙蝠的免疫系统可以抵御“各种”病毒,也未提及进化出“超级基因”,无法推出,排除;

  D项:题干只提及了“蝙蝠体内携带大量的病毒,会给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致命危险”,并未提及飞行是zui重要的传播病毒原因,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以上就是对于归纳推理题正确选项设置规律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归纳推理题的做题速度,下一篇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归纳推理题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

  贵州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热点概况

  农业农村部3月4日发布紧急通知,明确中华鳖、乌龟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这意味着,中华鳖和乌龟不列入野生动物禁食名录。

  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这一点不能有丝毫含糊。不过,禁令也不能误伤正常合理的需求。对禁食范围进行精确的界定,为下一步严格的执行开了个好头。政策法规内容明确、界限清晰,才更具有可操作性。面对民间的疑惑和争议,农业农村部及时释疑、一锤定音,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各方观点

  新京报:“全面禁野”从立法到执法有统一跟进是好事,但在对待人工养殖野生动物方面,也宜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和社会接受度,避免出现盲目、随意扩大化的倾向。

  杭州日报:现代社会需要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不吃野生动物,应当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从实际情况出发,划定禁食范围,既着眼于革除陋习,又不误伤合理需求,这样的禁令才能更好地走进现实。

  法制网:全面执行野生动物“禁食令”,既关乎生态文明的建设,又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集国计民生于一体,能否在正确理解立法精神的前提下精准施策地执行,事关重大。只有在执行中真正做到张弛有度,才能在确保“禁食令”的执行力与不损害正常的野生动物养殖之间实现平衡兼顾。

  深度分析

  (一)“禁野令”的意义

  1.减少杀戮,避免不可预知的风险

  权威医学研究机构证明,2003年的非典和新近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病原体极有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食用野生动物也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堪忧,而且其本身未经检疫,因此往往携带多种病菌,盲目食用意味着巨大风险。艾滋病、埃博拉病毒、鼠疫、非典、禽流感……太多疾病的传播与野生动物有密切关系。如果能管住那些贪婪的舌头,不仅能减少许多血腥的杀戮,挽救部分野生动物的生命。而且能避免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2.构建健康的饮食文化习惯

  传统饮食文化中有“猎奇”的陋习,越是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越是有人急欲纳入口中,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彰显地位、标榜身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盲目迷信野生动物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因其稀少而一厢情愿地与珍贵画上等号。禁食野生动物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不良饮食文化,转变为健康的饮食文化习惯。

  (二)如何让“禁野令”禁得更精准

  1.该禁食的必须禁,该松绑的绝不能“一刀切”

  任何“zui严管控”,也都该依法依规而行。此番农业农村部紧急解禁甲鱼等产业,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治理态度和法治思维。政策政令就该指向精准、边界清晰,这样zui严“禁野令”才更符合现实情形,也能更好地得到落实。

  2.厘清边界,明确属种

  人工养殖与野生之间的模糊界限,并不能成为随意扩大禁食范围与边界的理由。既然人工养殖与野生之间存在夹缠不清的情形,就该想办法做出具体的区分,厘清边界,明确种属,把以往含糊不清的分野搞得更清楚一些。

  3.聆听民意

  管住嗜食野生动物的癖好,自觉改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惯,多些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当成为现代社会和人们的共识。而在走向共识的路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政令也要精准清晰,并要听取民意,及时调整,且给出过渡期,切忌罔顾实际、随意扩大、用力过猛。

  参考文章

  禁食野生动物要避免误伤养殖业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众一致呼吁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不过,牛蛙、甲鱼等能不能继续食用,在民间引发了一些争议。对此,农业农村部在4日印发通知,将中华鳖(甲鱼)、牛蛙按照水生动物进行管理,不列入禁止食用的范围。食用野生动物存在传播疫病的风险,不仅给公共卫生埋下隐患,也破坏自然界的物种平衡。这样的陋习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必须坚决予以革除。

  禁食野生动物,有必要先划定禁食范围。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市面上销售食用的甲鱼,绝大部分是人工养殖。牛蛙则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多年来,对甲鱼和牛蛙的养殖、销售、食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卫生检验检疫体系。养殖甲鱼和牛蛙也成为很多地方的特色产业,有较多的从业人员,也涉及庞大的经济产值。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也规定:“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现在,农业农村部明确,甲鱼和牛蛙可以养殖、食用,既符合法律要求,也考虑到了现实情况,让广大养殖者和部分消费者放了心。因此,禁食野生动物的执行不能搞一刀切,应预先划定禁食范围,设置可食“白名单”,既考虑食用动物的安全性,也兼顾到人民群众的饮食习惯。

  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这一点不能有丝毫含糊。不过,禁令也不能误伤正常合理的需求。对禁食范围进行精确的界定,为下一步严格的执行开了个好头。政策法规内容明确、界限清晰,才更具有可操作性。面对民间的疑惑和争议,农业农村部及时释疑、一锤定音,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甲鱼和牛蛙可以继续吃,但也要加强监管。一来,要避免有的不法之徒将野生甲鱼等作为人工养殖的品种进行贩卖,不能让“人工养殖”成为违法贩卖野生动物的幌子。另外,即使是人工养殖的甲鱼和牛蛙,也要做好从池塘到餐桌的卫生监管,不可疏忽大意。

  现代社会需要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不吃野生动物,应当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从实际情况出发,划定禁食范围,既着眼于革除陋习,又不误伤合理需求,这样的禁令才能更好地走进现实。

  

  申论如何备考》》》》

在构思开头的时候,同学们遇到的普遍问题是花费时间长但是效果不大,本篇文章将会重点讲述跟社会热点相关的文章主题如何构思开头,什么样的积累在考场上应用的概率zui大,结合实例通过演绎法来给同学们上一场如何“精心雕琢出锦凤”的写作课。

【诗词的储备】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 沁园春·雪

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备注:毛主席很多诗词气势磅礴,且较为适用于当下的热点话题,有时间的同学们可以侧重积累一下。)

【诗词到现实】

经过七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经过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建设,今天的中国早已从国破山河在的衰败中走到了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繁荣里。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新征程。

经过四十多年有条不紊的改革开放,经过七十多年兢兢业业的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殷殷期盼、对百年间无数爱国人士zui深情的回答。2021 “十四五”已然开局,二零三五远景蓝图也已次第展开,……

(备注:构思主要是从新中国取得的成就入手,引出下一个百年目标,新征程、新课题,从而顺利过渡出与题干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继而引出中心论点)

【过渡到论点】

所谓“能乘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想要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就需要抓住……这个势。

所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是实现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必须要破解的难题。

所谓“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住……这支凌云之笔。

(备注:过渡一定要衔接自然,根据题干或者自己的立意,自由选择以上的三方面储备,别流于刻板,开头如果较为凝滞晦涩反而不美。)

【示范演练】

1、“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2021国考)

【开头展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经过四十多年有条不紊的改革开放,经过七十多年兢兢业业的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殷殷期盼、对百年间无数爱国人士zui深情的回答。有人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实现第*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途并非一马平川,可是任道路崎岖险阻,只要我们葆有务实之精神,理性之思考,就定能够继往开来,不断创造辉煌。

总的来说,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效积累,灵活应对,勤加练习。所谓“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同学们课下可以也采用此文章提供的一些现有储备或者自己参照此模式延伸一些有自己写作风格的储备,借助华图在线等平台上的一些进行实操。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