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务员|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 2020下 | 2019下 | 2018下 | 2017下 | 2016下 | 2014下 | 2013下 |
公告发布 | 10月28日 | 9月16日 | 11月19日 | 8月15日 | 10月25日 | 8月22日 | 9月13日 |
招考人数 | 1074人 | 6823人 | 2542人 | 4843人 | 6913人 | 7445人 | 6544人 |
报名时间 | 10月30-11月5日 | 9月18-24日 | 11月21-27日 | 8月17-22日 | 3月11-15日 | 8月23-29日 | 9月20-27日 |
准考证打印 | 11月30-12月4日 | 11月4-8日 | 12月18日 | 9月18日 | 11月28日 | 9月22日 | 10月28日 |
考试时间 | 12月6日 | 11月9-10日 | 12月23日 | 9月23日 | 12月4日 | 9月27日 | 11月3日 |
成绩查询 | 1月8日 | 12月14日 | 1月21日 | 11月1日 | 1月10日 | 11月19日 | 12月13日 |
面试时间 | 暂定1月30-31日 | 1月9-12日 | 3月中旬 | 12月8-11日 | 3月9-12日 | 12月11-14日 | 1月10-13日 |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报考司法警察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报考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其他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成都公务员招警,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综合管理、警务技术职位(含法医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执法勤务职位(含特警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成绩的40%、30%、30%。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在备战公考的过程中,言语题对于考生是一大重难点,一开始大家或许觉得言语嘛,中文谁还看不懂啦,但是做题之后发现好像和想象的不太一样,过程中大家常常遇到的困扰是文字量大阅读时间久,难以把握文段重点,词语意思或区别无法把握等等,所以有时候选择答案是凭感觉,从而导致自己言语正确率难以提升,甚至影响了整个行测的分数,非常可惜。那么,言语题有没有技巧呢?当然是有的!所以今天在这里,华图和大家聊聊言语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小技巧:主体排除法。
什么是主体排除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主体,通常来说主体就是文段的核心话题,而且它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例如一般它是名词,高频词,在主旨句中出现等等,其次,当大家找到它之后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比选项,凡是和我们主体不同也不构成同义替换的话题,就可以排除掉了。通常来说主体排除法可以帮助大家排除两个左右的选项,这样选择的范围就可以适当缩小啦,正确率也会适当提高。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大家想想如果你和朋友说A,如果其他人说C,你们是不是就不在一个频道里呀,所以选项中和你话题主体的不一致的就可以排除啦!
【例题】每个城市都有一个“zui优规模”,它取决于城市规模正反两个效应的相互对比。正面效用主要是城市的集聚效用,负面效用则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昂、基础设施不足等。经济集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会使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价格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居民的生活成本均会有所上升。此外,城市的拥挤、污染等问题都会抵消城市扩张带来的好处。zui终,只有当一个城市所带来的正效应超过其生产或生活成本时,企业和居民才会留在这个城市。相应地,城市的zui优规模就是zui大化劳动生产率的规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为何城市应该保持动态平衡
B. 什么是城市的zui优规模
C. 城市发展受资源环境的限制
D. 要防止城市过分集中的情况
【答案】B。华图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所以分析文段找到主旨句。文段先提出“zui优规模”这一概念,并说明它取决于正反两个效应。接着对正面效应和反向效应分别进行阐释,zui后提出结论“城市的zui忧规模”指的是什么。文段是“总-分-总”结构,开头说明zui优规模由什么来决定,zui后说明zui优规模是什么。因此,文段的主旨句为第*句和zui后一句,并且在这两句话中,话题主体都是zui有规模,所以选项中必然包含“zui优规模”。因此,选择B选项。
A项:“保持动态平衡”在主旨句中并没有出现,文段整体也没有论述两者需要平衡的话题,因此话题主体不一致排除。
B项:选项中包含文段主体词,并且“什么是”对应文段解释说明部分。因此,选择B选项。
C项:不包含文段主体词,并且“受环境资源”对应文段负面效应部分,而且环境是负面效应中并列结构引导的一部分而已,属于片面选项,排除。
D项:不包含文段主体词,且“城市过分集中”在文段中并未提及,属于过分推导选项,排除。
判断如何备考》》》
在公务员备考中,行测中的判断推理模块技巧性强、一直是备考性价比很高的题型,绝大多数题目只要掌握技巧,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可以很快的解决绝大多数的题目。但也有很大基数的小伙伴会放弃其中一个相对较难的类型题目:分析推理。
因为分析推理题目难度相对较大、推理过程复杂,更多是对考生分析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但如果对分析推理题目的特征熟记于心的话,其实很多分析推理题目就是“纸老虎”,拿着解题方法的“针”,一戳就破。
【例题】某班分小组进行了摘草莓趣味比赛,甲、乙、丙3人分属3个小组。3人摘得得草莓数量情况如下:甲和属于第3小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丙比属于第1小组得那位摘得少,3人中第3小组得那位比乙摘得多。据此,将3人摘得的草莓数量从多到少排列,正确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根据题干材料,我们来看下这道分析推理题目,题目中“甲和属于第3小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丙比属于第1小组得那位摘得少,3人中第3小组得那位比乙摘得多”的这段表述频繁的出现了“不一样”、“摘得少”、“摘得多” 这种比较类词汇。敲黑板,重点来啦,频繁出现这种比较类词汇的分析推理题目我们首选zui大信息优先的原则,那啥叫zui大信息优先呢?就是题目里面出现频率zui高的那个东西,这道题目中只有“第3小组”出现了2次,其他信息都只有1次,我们先把出现出现2次的“第3小组”的条件拎出来。
条件1:甲和属于第3小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
条件2:3人中第3小组得那位比乙摘得多;
从条件1我们可以得知甲不是第3小组的;从条件2我们可以得知乙不是第3小组的;
3个人剩下的只有丙,他一定是第3小组的。列表格如下,把丙的信息放到表格中间:
< | 第3小组 | < | ||
丙 |
剩下的步骤就简单啦,根据剩下的已知条件代入就可以了,根据第二个条件 “丙比属于第1小组得那位摘得少”,如图:
< | 第3小组 | < | 第1小组 | |
丙 |
根据zui后一个条件“3人中第3小组得那位比乙摘得多”,代入上公式,如图:
< | 第3小组 | < | 第1小组 | |
乙 | 丙 |
三个组只剩下第2小组,对应乙;三个人只剩下甲,对应第1小组;如下图:
第2小组 | < | 第3小组 | < | 第1小组 |
乙 | 丙 | 甲 |
根据设问方式“从大到小排序”,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
这道题告诉我们,分析推理,只要有效识别材料特点,就可以的根据对应方法很快速的准确解决题目。各位小伙伴,今天讲的这个方法学会了吧?那么我们练习一道,参考解析可以去手机应用市场下载“砖题库”去查看哟。
【作业】
小红、小兰和小慧三姐妹,分别住在丰台区、通州区、朝阳区。小红与住在通州的姐妹年龄不一样大,小慧比住在朝阳区的姐妹年龄小,而住在通州的姐妹比小兰年龄大
那么按照年龄从大到小,这三姐妹的排序是( )。
A. 小红、小慧、小兰 B. 小红、小兰、小慧
C. 小兰、小慧、小红 D. 小慧、小红、小兰
海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了解历史是申论储备很重要的一部分,华图教育申论热点栏目,将为您每日更新,历史上的今天,考生可持续关注!
1999年07月25日 俄总理斯捷帕申访美 改善俄美关系
1997年07月25日 中国同库克群岛建交
1997年07月25日 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股东批准合并
1996年07月25日 中国首次参加东盟会议
1996年07月25日 布隆迪发生军事政变
1995年07月25日 巴黎地铁爆炸案
1995年07月25日 “亚太二号”爆炸原因公布
1994年07月25日 拉宾和侯赛因握手言和
1993年07月25日 抗美援朝纪念馆在丹东开馆
1991年07月25日 中国五处古迹列为世界遗产
1984年07月25日 中国第*家股份制企业成立
1976年07月25日 我国测出云南元谋猿人的年龄
1946年07月25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逝世
1919年07月25日 苏俄发表第*次对华宣言
1909年07月25日 飞机第*次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
1898年07月25日 张之洞所著《劝学篇》颁发各省
1894年07月25日 日舰袭击中国船舰 发动侵略战争
1886年07月25日 重庆教案发生
申论如何备考》》》》
申论文章的论证总的来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其中,事实分为一般事实和具体事实,具体事实就是所谓的举例子;讲道理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有因果论证(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引言论证等,从逻辑学角度来讲,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原因分析)、影响分析是较为易懂好用的论证方法。下面,以一篇文章为例加以说明:
【作文题】
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说:“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抵御灾害能力。”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论证有力,联系实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范文】
抗争与順随
——人与自然和谐之道
2020年8月18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抵御灾害能力。的这段话,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批注1:背景+表态】
一方面,自然灾难使得我们不得不与自然抗争,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批注2:论点一】从古至今,灾难始终没有离我们远去,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时常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威胁,所以,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之一。【批注3:因果论证:也就是分析了要与自然抗争的原因,因为自然灾害始终没有远离我们,所以我们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敬畏自然,同时又相信人定胜天,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壮举和佳话。从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故事,到开凿都江堰、修建红旗渠、修筑三峡大坝这些实践壮举,都在诉说者人们与自然灾害的抗争的精神和努力。【批注4:举例论证:通过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开凿都江堰、修建红旗渠、修筑三峡大坝等事例进行证明,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
另一方面,与自然抗争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批注5:论点二】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必然遭受自然惩罚。【批注6:影响分析:正面分析尊重自然规律的意义,反面分析违背自然规律的危害,这样还有助于形成正反分析。】例如,上个世纪60、70年代,“向山要地,向海要田”的做法,让我们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我们近年来提出“退耕还林”、“退耕还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多年对于长江鱼类过度捕捞,导致近年来在长江“难见大鱼”,甚至面临“无鱼可捕”的窘境,中央适时出台“十年禁渔”政策,提出对于长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逐渐恢复长江生态,未来更加可期。【批注7:举例论证:正反举例,列举了上个世纪60、70年代“向山要地,向海要田”让我们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的例子和我们近年来提出“退耕还林”、“退耕还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的例子,正反事例形成对比;还列举了多年对于长江鱼类过度捕捞,导致近年来在长江“难见大鱼”,甚至面临“无鱼可捕”的窘境的例子以及中央适时出台“十年禁渔”,提出对于长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逐渐恢复长江生态的例子,前后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与自然灾害斗争就要培养强大的抵御灾害能力。【批注8:论点三】一是要提高日常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例如,“硬件”方面,加强堤坝水库、蓄洪区建设;“软件“方面,完善预警方案、应急预案等。二是要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平时要加强演练,防灾救灾物资要储备到位,人员安排到提前到位。三是要提升动员能力,动员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共同做好抵御灾害工作。【批注9:具体对策】
与自然灾害抗争与顺随自然规律是辩证统一的,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正像总书记所说,我们不仅要跟自然灾害斗下去,还要顺随自然规律。两者不可或缺,相互促进。顺随自然规律,则能够更好与自然灾害抗争;与自然灾害抗争、改造自然,让我们更好顺随自然规律。【批注10:总结——辩证提升】
总结:在上述文章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式为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影响分析等,当然,视情况还可以采用引言论证、演绎论证等论证方式。总而言之,论证既需要论据支撑,也需要论证逻辑(论证方法)支撑。在诸多论证方法中,有些比较简单好用,有些比较难以掌握,建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文章需要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