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2.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的表述,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教育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B.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C.实现教育目的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
3.中小学教育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 B.思想政治工作
C.智育 D.课外与校外活动
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杜威 D.凯洛夫
5.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6.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7.突然领悟,不需要经过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做出合理猜测的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A.形象思维 B.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动作思维
8.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9.当学习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产生的迁移属于( )。
A.具体迁移 B.一般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10.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种做法的依据是学习(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律
【参考答案】
1.A
【解析】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提出公民教育、劳作教学的思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对劳动人民子女施以劳作训练和沙文主义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生产技术又绝对服从于资产阶级国家利益的工人和士兵,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属于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故本题选A。
2.D
【解析】我国教育目的体现的精神实质是:第一,培养劳动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第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第四,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D选项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表述无关。故本题选D。
3.A
【解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故本题选A。
4.A
【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故本题选A。
5.C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中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故本题选C。
6.D
【解析】投射效应,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标准等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会和自己一样。本题中丁老师以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代替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属于典型的投射效应。故本题选D。
7.C
【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本题所述符合直觉思维的内涵。故本题选C。
8.A
【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和“一目一行”是同一时间内知觉对象数量的差异,故而属于注意广度的差异。故本题选A。
9.A
【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题干中,利用具体的相同字母组合的迁移进行新的迁移学习为具体迁移。故本题选A。
10.A
【解析】桑代克的准备律是说: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所以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