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国家公务员招录2023年网上报考考试入口链接是那个

四川华图 | 1970-01-01 08:00

收藏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布,面向全国招录3.71万人,报名时间为10月25-11月3日,笔试时间为12月4日,如下为本次国考相关信息。

>国考报名入口 | 国考报名流程<

>国考照片标准 | 国考报名人数<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

  查询资格审查: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5日18:00

  查询报名序号:2022年11月7日8:00

  报名确认缴费:2022年11月10日0:00至11月15日24:00

  网上打印准考证:2022年11月29日0:00至12月4日15:00

  考试时间:2022年12月4日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14:00—17:00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14:00—16:00

>国考公告岗位下载 | 职位大数据查询<

>备考资料包国考历年分数线<

>超高性价比公务员网课推荐<

  二、笔试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4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为减少跨省流动、利于顺利参考,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须将考点选择为本人工作地或者学习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携带准考证和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等参加考试。

  3.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3年1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其他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

>>>>2023年国考公告原文及报考点此查看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课

  三、国家公务员报考职位分析

  本次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中有2.5万个应届高校毕业生,2.8万个基层岗位,3000余个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招录岗位。

  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从历年岗位数据、学历报考条件、基层岗位条件、全国招录数量、四川岗位数量等维度整理分析了本次国考岗位大数据,详细内容可查询【2023年国考大数据】。

国考岗位分析

  四、国家公务员笔试练习题

1.

  季节变化是指社会经济现象随着一年的季节发生改变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动。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季节变动的是( )。

  A.夏季用电最高于其他季节

  B.冰冻灾害后第二年一般发洪水

  C.瑞雪兆丰年

  D.CPI 数持续上涨

  2.

  生态入侵是指人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得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从而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入侵的是( )。

  A.某实验室由于管理不当将试验用的致病性结核菌株散播了出去,造成结核病在周围居民中流行

  B.美国科学家将从我国引进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现已彻底取代了美国传统大豆

  C.某地发生大面积放射性核素泄露,使某种植物发生变异,其繁殖能力超强,逐渐取代了该地域内的其他植物

  D.产于南美洲的凤眼莲花朵艳丽,曾经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引进,致使云南滇池因为凤眼莲的疯狂蔓延而鱼虾绝迹

  3.

  寓言指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下列不是寓言的是( )。

  A.《守株待兔》

  B.《大禹治水》

  C.《农夫和蛇》

  D.《刻舟求剑》

  4.

  职务激励法是指如果有一个德才兼备、会管理、善用人、能开辟一个部门新局面的可造就之才,那么就应该把握实际需要、扬长避短,及时地提拔重用,以免打击了“千里马”的积极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务激励法的是( )。

  A.在企业攻关阶段,上层领导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一批技术骨干攻克难关

  B.领导甲对其单位的职工乙有好感,就破格提拔他为单位主管

  C.某单位的领导对“功高盖主”的丙的生活习惯很不满,于是把他调到其他部门,做他专业之外的工作

  D.丁在某单位的网络部工作,在平常的一次工作中表现出超人的管理才能,立即被升为办公室主任

  5.

  人的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是指对客观现实的态度,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则是指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特点。

  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不属于个性概念的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绪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随着一年的季节“、”有规律的变动“等。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C中不是有规律的变动,D不存在随着季节的变化,均不符合定义。A项表述现象符合定义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

  生态入侵的要件是“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且“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三个要件缺一不可。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致病性结核菌株散播”不符合“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造成结核病在周围居民中流行”没有“>改变当地生态环境”。B项“>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不符合”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C项“>放射性核素泄露使某种植物发生变异”不符合“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逐渐取代了该地域内的其他植物”并不能说明“>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D项>被我国引进的“>凤眼莲的疯狂蔓延”体现了“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而“致使>云南滇池鱼虾绝迹”说明了“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强调“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该文假托农民守株待兔的故事劝诫韩王治国不要死守陈规,要进行变法和改革,符合定义。

  B项,“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的事迹,体现的是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没有“说明某个道理”,故不符合定义。

  C项,“农夫和蛇”出自《伊索寓言》,讲的是农夫用自己的体温救活了一条蛇,结果反被活过来的蛇咬死的故事,这个故事想说明的是做人要明辨是非的道理,符合定义。

  D项,“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一个渡船的楚国人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后,他在船上刻记号,等到船停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找剑。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地看待问题,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职务激励法”的对象必须是“可造就之才”,激发方法是“把握实际需要、扬长避短,及时地提拔重用”。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上层领导”本身是管理者,不在“可造就之才”的范围,且题干中没有涉及“提拔重用”的信息,不符合定义;

  B项,领导甲提拔职工乙是出于好感,而不是因为乙是“可造就之才”,不符合定义;

  C项,某单位的领导是将丙调到其他部门,且做的是专业之外的工作,与“扬长避短、及时提拔重要”恰恰相反,不符合定义;

  D项,丁在某次工作中表现处超人的管理才能,说明他是个“可造就之才”,他被升为办公室主任,属于被“提拔重用”,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个体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特点”。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B、C项均符合关键词,D项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不符合“典型的、稳定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

  

国考资料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