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报名条件会限制学位吗,2025军队文职考试公告、岗位计划、报考指南、考试大纲于2024年10月31日统一在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网发布,本次全军共招录34944名文职人员,报名时间为11月8日8:00至11月14日18:00期间。笔试时间:12月28日,成绩查询时间:2025年2月上旬左右,面试时间:2025年3月底前。
2025年部队文职招考岗位包括艺体岗、管理岗、专业技术岗的招聘,其中艺体岗招录流程为先面试后参加全军统一笔试,军队文职统一考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8日,另外部分面向博士研究生招考的岗位,将无需参加笔试,面试合格后即可直接录用。
一、军队文职公告解读
军队文职人员的招考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或者社会人才。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包括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是指2025年毕业且在当年取得相应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毕业生;非应届毕业生是指从毕业之日起、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2023年、202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
定向招考对象为军队烈士和因公牺牲军队人员的配偶子女、未婚军队烈士的兄弟姐妹,以及现役军人配偶。
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被开除公职的;
(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军队文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
(6)近3年作为军队文职人员拟录用对象公示后,本人自愿放弃录用资格的;
(7)被军队用人单位或者机关事业单位辞退(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未满5年的;
(8)现役军人;
(9)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录聘用为文职人员的。
2025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在职军队文职人员(公告发布之日)原则上不得报考。
此外,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军队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岗位,也不得报考与军队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在同一用人单位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岗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以及军队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军事设施建设等敏感岗位。
二、军队文职备考资料
2017年,一部深得人心的影视作品《人民的名义》在各大频道上映。上映之初,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向。艺术源于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监察制度的实施力度,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环节,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其实行政监察制度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早已存在,从先秦到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直至明清和民国,不同时期的领导者为选拔、任用、监督官吏和整顿吏治,都建立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独立组织机构和明确职能权限的监察系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回顾整个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史,重温不同时代的制度化监察理念,对国家开启的监察体制改革工作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不同朝代的监察制度在常识考试中也是举足轻重的。本篇先带同学们简单回顾一下夏商周时期监察制度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国家权力过于分散并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监察体系,但早期一些制度为后世监察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自“禹传子,家天下”起,中国开创了第一个文明朝代——夏朝。夏朝作为第一个朝代不可避免的具有颇多原始风俗。部落废墟上的王朝仍然保留父系氏族的特征,依靠血缘关系确定人地位的划分,这个时期有着严格的等级和权力划分,监察各地官员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权力最高所有者夏王,往往通过天的意志来进行权利约束。统治者权力受命于天,奉天罚罪,官员犯错后往往会处以墨刑。根据《吕氏春秋·先积篇》记载夏桀暴虐,夏太史“出奇国法,执而弃之。”由此可见,夏朝时期太史不仅监管天像,历法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监察职能,这也正是后世监察制度的雏形。
商朝与西周处于奴隶时代的顶峰时期,但商朝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监察体系。由于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地方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王国,权力过大并不利于地方监察制度的形成。在商朝的监察往往体现于隐形监察,比如伊尹放太甲的传说,在商王无道时,德高望重的官员得到贵族支持竟然可以将王流放。而中央对地方的监管则完全依靠原始社残余的贵族民主制所支撑。
随着奴隶社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西周时期对官员的管制和监察逐渐出现。周武王曾颁布了“纠禁令”,规定考察官员是否具有违法违纪行为,并且国家设置了一些监察官员。例如“三监制”,为控制殷商等旧贵族对其进行监督,这也是秦御史形成的雏形。
夏商西周作为奴隶制社会的典型特征便是神权制,在这三个朝代中神意便是最大的支配者。一切重大活动不取决于贵族而是在于卜吏巫祝所占卜之神意。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为,在早期中国古代政治中,天意志的出现以及各朝代所设立的不同制度,构成了我们中国监察制度的雏形。
本篇给各位同学先梳理了奴隶制社会时期的监察制度,考试中会考察对应朝代的监察制度和方式,同学们结合历史背景识记即可。
例题:我国第一部正史《史记》中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伊尹放太甲”的事迹,体现了古代臣子对君王的监察权力,是在当时较为先进的监察思想的体现,该事件发生在( )
A.夏 B.商
C.周 D.春秋战国
【答案】B。解析:伊尹为商汤之右相,名挚,是商汤至太甲时期商朝的一位元老。太甲,商汤之孙。相传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成汤墓葬之地桐宫,他本人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在伊尹创设的特定教育环境中,太甲守桐宫三年,深刻反省,学习伊尹的训词,逐渐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悔过反善。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适时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该事件发生在商朝,故本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