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队文职人员招录笔试大专文凭可以报名考试吗,2025军队文职考试公告、岗位计划、报考指南、考试大纲于2024年10月31日统一在军队人才官网发布,本次全军共招录34944名文职人员,报名时间为11月8日8:00至11月14日18:00期间。笔试时间:12月28日,成绩查询时间:2025年2月上旬左右,面试时间:2025年3月底前。
2025年部队文职招考岗位包括艺体岗、管理岗、专业技术岗的招聘,其中艺体岗招录流程为先面试后参加全军统一笔试,军队文职统一考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8日,另外部分面向博士研究生招考的岗位,将无需参加笔试,面试合格后即可直接录用。
一、军队文职公告解读
对招考学历学位要求为博士研究生,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理学、工学、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岗位,符合学历学位等规定报考条件且通过报名初审的报考人员,经中央军委机关部委、战区、军兵种、中央军委直属单位、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门审批后,可以免笔试直接参加面试,其中面试人员名单统一在军队人才网公布。
免笔试直接面试岗位公开招考,分批次组织实施。首批招考岗位计划,与笔试和面试公开招考岗位计划一起发布,报考人员可以根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公布的文职人员招考信息,于2024年11月8日8:00至14日18:00,通过军队人才网报名并打印报名回执,不需要缴纳报名费。报考人员报名初审通过后,不得改报其他岗位。面试、体检、政治考核等,按照用人单位有关安排进行。
免笔试直接面试岗位首批公开招考结束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文职人员主管部门将择机发布其他批次招考岗位计划。请广大考生及时关注军队人才网发布的招考公告,根据自身实际报考相应文职人员岗位。
二、军队文职备考资料
背景链接
2021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公考角度解读
[背景及挑战]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疫情防控期间,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发展经济,无论是做好“六稳”工作还是落实“六保”任务,稳就业都被摆在突出位置,都获得了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
2021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增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达到新高。同时,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加之“疫情影响复杂多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给今年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否则,所谓“民生”就无从谈起。而要如此,唯有稳定就业。就业保障乃生存保障,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劳动所得都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收入来源,是云云众生维持生存、实现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事关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首先必须关注就业、重视就业、促进就业、稳定就业。
就业是稳定之基。全面小康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而社会的稳定取决于人心的稳定,人心的稳定取决于就业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讲,稳定就业就是稳定社会,在社会转型期其现实性和重要性尤为凸显。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根子上实现社会的稳定。
就业是发展之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发展最重要、最首要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应该成为抓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把开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推进发展的首要任务,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既是推进发展的条件,也是体现发展的标志。
就业是安邦之策。民者国之本。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是对民生真正的重视,是对稳定有效的保障,是对发展本质的要求,是对社会重大的责任,是对民众有没有感情、对社会是不是负责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经济调结构、社会临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我国这样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就业问题尤为重要。这样,“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岗”,就能真正成为现实社会的“新常态”。
[参考对策]
要着力稳定就业岗位,通过保市场主体来稳住就业基本盘。着力抓好重点群体,针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分类精准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着力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劳动者创业,完善灵活就业劳动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
稳就业,要发展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动能。稳就业不光要稳住存量,也要拓展增量;不光要稳住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也要善于从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无论是数字经济、康养产业迎来发展契机,成为吸纳更多就业的“海绵”,还是一些企业实施“共享员工”模式,通过借调待岗员工整合人力资源,这些新思路在稳就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为企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提供便利,在产业发展中扩大就业,在“应急”的同时推动“升级”。
要着力加强职业培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强化兜底帮扶,重点对城市困难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就业帮扶,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