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2025年达州省考考试招聘公告什么时候出来

四川华图 | 2024-09-04 10:11

收藏

 一、2025年四川公务员考试内容

  四川省考笔试内容为《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政能力测试》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申论》一般为一篇或几篇材料,根据材料答题。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二)申论

  主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

  二、历年试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时政要闻、热点事件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块,但其实渗透到了考试的方方面面。时政时事的热点积累有助于我们增加申论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训练如何形成政府思维,有助于我们在写作中习惯运用官方表述方式,甚至在常识的考试中也经常出现当年的热点时事的考题,那么如何备考这部分知识呢?其实很简单,不用死记硬背,就每天拿出固定时间多多积累即可,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每天都会更新全网最新最热的时政要闻,并附有热点解析,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掌握。大家可以Ctrl+D收藏本页供大家学习积累。

  【背景链接】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关键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解读】

  意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支出要提质增效,用得其所,回应人民的需求,让老百姓更多受益,发挥更好的效果。

  可持续性更强的特点:

  “更可持续”,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操作空间。

  一是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精准施策,保持一定力度,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二是与今后年份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留出空间。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持续下降,目前保持在15.2%的水平。在世界经济体中,比值是最低的,体现了惠企利民。我们将持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保持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既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出力度,又为今后应对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三是坚决做实化解财政风险隐患,持之以恒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防范基层“三保”支出风险,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

  参考对策: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一是依法依规征收,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虚增财政收入,不能因为财政收支矛盾大而违法违规,增加群众、企业的负担。

  二是改善支出效率,要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快速直达,改善资金的效率。

  三是防止铺张浪费,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节用为民,把钱花在刀刃上。

  四是强化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要覆盖到所有的财政资金,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