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笔试试题

首页 > 军队文职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试题

2024年军队文职审计学考前冲刺

四川华图 | 2023-11-29 15:58

收藏

扫码下载完整版

  专业科目-会计考点

  第三章 经济法

  第一节 诉讼时效制度

  一、概念

  (一)基本概念

  (1)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

  (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胜诉权,即丧失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消灭,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3)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4)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5)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但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义务人履行了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的,法律不予支持。

  (6)诉讼时效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 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二)适用对象及规定

  1.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基于债的关系而产生的、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2.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5)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

  最长诉讼时效不适用中止、中断,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和中断

  定义 事由
中止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内,因下列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 6 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①不可抗力; 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③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④权利人被义务人或其他人控制; ⑤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中断 在诉讼时效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可以多次进行,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20 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要求; ②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③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 ④与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二节 汇票、本票、支票

  一、银行汇票

  (一)概念和适用范围

  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汇票可用于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支取现金;单位和个人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

  (二)出票

  申请人或者收款人为单位的,不得申请现金银行汇票;

  (三)实际结算金额

  实际结算金额低于出票金额的,多余金额由出票银行退交申请人。未填明实际结算金额和多余金额或者实际结算金额超过出票金额的,银行不予受理。实际结算金额一经填写不得更改,更改实际结算金额的银行汇票无效。

  (四)背书

  银行汇票的背书转让以不超过出票金额的实际结算金额为准,未填写实际结算金额或实际结算金额超过出票金额的银行汇票不得背书转让。

  (五)提示付款

  (1)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之日起 1 个月。

  (2)持票人向银行提示付款时,须同时提交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

  (3)持票人超过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代理付款银行不予受理。须在票据权利时效内向出票银行作出说明,提供本人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持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向出票银行请求付款。

  二、商业汇票

  (一)概念、种类和适用范围

  1.概念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电子商业汇票:是出票人依托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分类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可以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 电子商业汇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承

  兑)。

  (1)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

  (2)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

  3.适用范围

  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结算,才能使用商业汇票。

  (二)出票

  1.出票人的资格

  (1)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

  (2)签发电子商业汇票还应具备的条件

  ①企业:签约开办对公业务的企业网银等电子服务渠道;与银行签订《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服务协议》;②银行:开办对公业务;拥有大额支付系统行号;具有组织机构代码。

  2.出票人的确定

  (1)商业承兑汇票可以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也可以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

  (2)银行承兑汇票应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

  3.必须记载事项

  表明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单位财务专用章或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电子商业汇票必须记载的事项:表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或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出票人名称;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票据到期日;出票人签章。

  (三)承兑

  商业汇票可以在出票时向付款人提示承兑后使用,也可以在出票后先使用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四)商业汇票的付款

  1.付款期限

  纸质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最长不得超过 6 个月;

  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至到期日最长不得超过 1 年;

  2.提示付款期限

  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汇票到期日起 10 日。持票人未按规定期限提示付款,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受理,但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电子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日,是指提示付款申请的指令进入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日期。

  公共科目考点

  第二节 判断推理

  考点 1 图形推理

考点 解题思路
位置类 图形组成元素完全相同时,优先考虑看位置。位置变化的形式有平移、 旋转和翻转三种
样式类 图形组成相似时,优先考虑看样式。样式变化的形式有遍历、运算两种。 其中,运算又包含 4 个考点:叠加(普通叠加和定义叠加)、相减、求同、求异。
数量类 图形组成不同时,可以考虑数量类。此考点考查形式较多,可以总结为以下 5 种情况:
①点(交点-曲直交点、切点、端点等、出头点);
②线(直线、曲线、平行线、一笔画及多笔画);
③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数量、度数等);
④面(主要考查封闭面的个数,偶尔涉及面的面积大小,图形中最大与最小面之间的相似性);
⑤素(元素个数、种类数、部分数)。
⑥点线角面素的加减乘除运算 主要考查某一个切入点的加减法,偶尔考到两个不同的切入点之间的加 减法,比如图形中的交点与图形的封闭面做减法形成规律  
属性类 图形组成既不相同也不相似的时候,考虑属性类规律。常见属性有对称 性、曲直性、开放封闭性。其中对于对称性的考查方式多样,可以从对称形式、对称轴数量、对称轴方向及对称轴与原图形的关系的方面进行考查。
功能类 题目中通常有特定的小元素进行标记时,考虑功能类规律。功能元素可能为以下三种:功能点、功能箭头、功能线。
六面体 ①相对面的特性:有且只能看到一个面。
②相对面的判定方法:a.一字型相隔排列;b.Z 字型两端。
③相邻面的特性: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④相邻面的判定方法:a.有公共边;b.一行或一列有四个面,最两端的两个面;c.L 型结构。
⑤解题技巧:时针法、箭头法、移面法
视图   视图主要考查的是立体的三视图,即: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截面图 截面图是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多面体,此平面与多面体相交得到的平 面图形。 【注意】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圆柱的截面不可能是梯形。 正四棱锥切不出长方形。

  考点 2 定义判断

  要想做好定义判断的题目,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1)考生要想尽快读懂题目,要学会从题目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以“关键信息” 作为判断依据可以迅速找到题目的突破点。

  (2)针对部分不易理解的定义,结合选项进行分析也是帮助理解定义的一种更有效的 方法。

  (3)针对部分题目中的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适合”的选项,考生要选择的选项可能并非百分之百符合定义,应通过比较排除那些明显违背“关键信息”的选项。

  考点 3 类比推理

考点 解题思路
外延关系 ①全同:A 就是 B,B 就是 A,二者指同一事物,通常以古今差异、中外 音译、自称他称、雅称俗称的形式呈现;
②并列:分为矛盾关系(如生与死)、反对关系(如苹果与桃子);
③包容:分为种属关系(如苹果与水果)、组成关系(如车轮与汽车);
④交叉:有的 A 是 B,有的 B 是 A; ⑤全异:A 不属于 B 这一类。
内涵关系 ①属性:包含必然属性(如盐与咸)、或然属性(如花与红);
②条件:必要条件(如水与农业)、充分条件(如下雨与地面湿);
③对应:材料、作用(功能)、对象(人物)、理性、顺承、因果。
语法关系 ①主谓:如医生与诊断;
②动宾:如诊断与病人;
③主宾:如医生与病人;
④偏正:如鲜艳与花朵。
语义关系 ①近义:如愉快与高兴;
②反义:如聪明与愚蠢;
③比喻象征义:如荆棘象征着困难。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