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上怎么找报名人数是多少_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

| 2023-01-06 14:07

收藏

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上怎么找报名人数是多少_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

  关于四川公务员报名?报考者只能报考一个职位。在招录机关对报考申请进行资格审查之前,报考者可以更改报考职位。2023年四川公务员什么时候报名啊?在哪里报名呢?下面请看四川公务员报名相关信息: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统计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网站(网址)

  四川公务员历年招录公务员的报名入口基本没有改变——四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网上报名处,其网站网址为:http://202.61.89.231/entrylists 。

2023年四川省考公告及职位表汇总
报名入口 往年入面分数 报名人数统计 选调生入面分数
专业目录查询 2023笔试礼包 报名表填写模板 图书网课
资格复审公告 公务员面试培训课 面试礼包 备考交流群

  报名网站虽然只有这一个,但是招录公告公布网站不一定是这个网站,一般招录公告发布网站都是地市的人事考试网,比如:宜宾公务员的招录公告一般公布在宜宾人事考试网或者三江人才网。  以2023上半年达州公务员报名条件为例(仅供参考):

  招考对象及报考条件

  (一)招考对象

  面向2022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其中,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当按期毕业并取得职位要求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并凭证书办理相关录用手续;其他人员必须在面试资格审查前取得职位要求的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有关证书的,不予录用或不予进入下一步考录环节,责任由本人自负。

  定向 2022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考的职位,除 2022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外,以下两类人员也可报考:一是国家统一招生的2020、2021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

  业期为 2 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二是2021年7月3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间取得国(境)外学位、完成教育部门学历认证且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留学回国人员。

  (二)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思想政治素质好;

  3.年龄条件:年龄在18至35周岁(1986年2月24日至2004年2月24日期间出生),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可放宽到40周岁(即1981年2月24日以后出生)。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2022年2月24日(本次公招报名第一日)。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有关回避的规定;

  8.符合法律法规及招录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费用

  四川公务员考试费用以当地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为依据确定。一般根据省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除经批准免缴笔试考务费的人员外,报考人员按每人每科50元缴纳笔试考务费。如果只考《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科,那么咱们的报名费用就是100元,另外注意后期面试的时候也有面试费用,一般面试费用是80元。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流程

  四川公务员报考流程:查看公告、下载查看岗位表、在规定报名时间内注册报名网站填写报名信息表、确认报考信息、等待审核后缴费、打印准考证、参加笔试、查询成绩、资格复审及排名、面试、体检。如下为四川公务员的报名流程图: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

  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网站同报名网站一样,都是四川人事考试网,缴费时间一般是报名第二天开始,报名结束后第二天缴费入口关闭,即1月12日8:00缴费截止,费用是一科50元。网络报名成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经资格初审合格并缴费成功的报考人员方可参加招录考试。当然确认缴费的具体程序还是要按网络提示进行。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照片

  四川公务员报名照片必须为标准证件照,文件格式必须为JPEG(.jpg)文件。照片尺寸在15 - 30 KB之间!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资格初审

  资格初审时间同缴费一样,一般是报名第二天开始,报名结束后一天结束(1月10日8:00截止)。报考人员一般可在报名后的48小时内登陆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和照片质量检查。资格初审合格者,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另外考生需要打印《报名信息表》两份以备后面资格审查时使用;资格初审不合格的,可于报名时间截止前完善报名信息或改报其他职位。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信息表

  四川公务员报名信息表如何填写?获得过何种专业证书怎么填写?有何种专长怎么填写?个人简历怎么填写?有没有模板?家庭主要成员以及工作单位和职务等等信息都怎么填写????不要着急,虽然四川省考报名信息表需要填写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四川华图提供了填写模板,照着填不出差错!!请看下图模板(2023年版本仅供参考):

 

  2023上半年四川公务员笔试备考推荐

【背景链接】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费,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迫在眉睫。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和各相关环节中的粮食、食物、食品浪费行为。比如,公务活动用餐推行标准化饮食;餐饮服务提供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将被处罚;消费者如果造成明显浪费将被收费等,这些规定让人真切感受到该法立足于系统性治理,有利于建立反对食物浪费的长效机制。

【预测考题】

仓廪实,天下安。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粮食产量尽管连年丰收,但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再加之浪费现象不断加剧,必须道德约束和法制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浪费现象。

【综合分析】

1.人们缺乏节约意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少部分人眼中食物不再只是解决温饱,而是“面子”“有钱”的象征,例如生活中一些人会错误地认为在办酒席或接待时剩下的饭菜越多越能显示出自己对客人的重视程度,这是虚荣心作祟的表现,反映了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观,缺乏节约意识。

2.国家缺乏保护粮食的相关法律法规。浪费粮食一般只会受到道德的“软性约束”,而缺少明确法律条文的“硬性约束”。粮食问题仅仅只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道德只是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而缺少法律法规通过强制力来保障实施,。

3.政府疏于对浪费粮食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一方面表现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浪费粮食行为发生后没有完善的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就会放任浪费粮食的行为;另一方面表现在惩戒力度太轻,当发生了浪费粮食现象只是简单的批评教育或罚款,惩戒力度太轻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浪费粮食现象。

【对策措施】

1.加强宣传,树立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不管物质生活多么丰富,我们都要加强自律把勤俭节约美德传承发扬下去。媒体要面向全社会积极宣传珍惜粮食的意义和浪费粮食的危害,以专题片的形式宣传珍惜粮食的正面案例,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规范“吃播”节目。各行各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宣传,为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

2.加强立法,严格贯彻落实节约粮食的相关法律法规。浪费粮食的行为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力约束。相关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研究调研,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开一些听证会听听各方的意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更加细化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贯彻落实到位,才能让法律法规切实发挥作用。

3.强化监管,对食品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对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行严格监管。如在食品的生产领域对浪费现象进行严惩并通过搭建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的方式让食品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食品的流通领域要加强监管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在食品的消费领域要严格监管,对浪费现象进行罚款等处罚。除了内部监管外,还需要外部监管,媒体和群众可以通过电话、邮箱、意见箱进行举报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相关部门要及时对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处理和公开。

4.创新节约粮食的方式,形成常态化。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定期举办“光盘”行动;饭店、餐饮业张贴节约粮食的标语,培训员工提醒顾客适量点餐,提倡“半份菜”“小份菜”拼盘等,提倡餐后打包,社会各方共同形成合力,多策并举杜绝浪费粮食现象的发生。

【思维导图】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