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考公告已出!报名时间为10月25-11月3日,考试时间为12月4日,全国共招录3.71万人,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相关信息如下。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
查询资格审查: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5日18:00
查询报名序号:2022年11月7日8:00
报名确认缴费:2022年11月10日0:00至11月15日24:00
网上打印准考证:2022年11月29日0:00至12月4日15:00
考试时间:2022年12月4日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14:00—17:00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14:00—16:00
二、报考程序
(一)职位查询
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有关报考政策规定、报名网络技术和考场考务安排等事宜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招考简章》、《报考指南》通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以下简称考录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3)公布。
报考者对《招考简章》中有关职位的专业、学历、学位、工作经历等资格条件有疑问需要咨询时,可直接与招录机关联系。
(二)网上报名
本次招考主要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提交报考申请。报考者可于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每次只能选报1个职位。报名时,应当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提交的报考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报考者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将取消报考资格,涉及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招录机关于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5日18:00期间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确认报考者是否具有报考资格。报考者可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期间,报考申请未审查或者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2022年11月3日18:00以后,报考申请未审查或者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
对报考资格的审查贯穿录用全过程。在各环节发现报考者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均可取消其报考资格或者录用资格。
3.查询报名序号。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于2022年11月7日8:00后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和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需提供该序号,请务必牢记。
(三)报名确认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于2022年11月10日0:00至11月15日24: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确认并缴费。逾期未完成网上报名确认并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员可以直接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办理报名确认和减免费用手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的咨询电话将于2022年11月9日以后通过考录专题网站公布。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名确认成功的报考者,请于2022年11月29日0:00至12月4日15: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打印准考证。如遇问题,请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解决。、
三、国家公务员报考职位分析
本次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中有2.5万个应届高校毕业生,2.8万个基层岗位,3000余个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招录岗位。
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从历年岗位数据、学历报考条件、基层岗位条件、全国招录数量、四川岗位数量等维度整理分析了本次国考岗位大数据,详细内容可查询【2023年国考大数据】。
四、国家公务员笔试练习题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下列哪项信息在第2段中没有体现?( )
A.绢的发展历史
B.熟绢的织造工艺
C.唐代书画载体的演变过程
D.战国、秦汉时期书画艺术概况
作者引用韩愈诗歌,意在( )。
A.说明晚唐画家所使用的绘画材料
B.赞美唐画家精湛的绘画艺术水平
C.介绍唐人以书画装饰厅堂的习俗
D.展示绢质改进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作者提到《听琴图》,主要是因为这幅画( )。
A.知名度很高
B.所用载体质地精良
C.存世历史很悠久
D.艺术水平很高
关于绘画用绢,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唐代水墨画多画在熟绢上
B.宋人绘画兼用生绢和熟绢
C.熟绢上的绘画不可能早于初唐
D.绢质随时代发展而趋于细密
根据上文,《溪山行旅图》和《雪景寒林》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作者
B.时代
C.创作背景
D.绢面特征
通过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准确定年,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科学家就利用这一优势,分析了5350年以来(截至2005年)小龙湾玛珥湖周边地区植物花粉种类的变化。在植物花粉含量的变化中,有两种花粉(适合寒冷气候的松树花粉和适合温暖气候的栎属花粉)的含量相互消长,呈现周期性变化。
根据松树花粉增加和栎属花粉减少的峰值,指示的气候最寒冷时期先后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公元年220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年1200年、公元年900年、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以及公元200年、700年、1200年和1800年前后,约年500年出现一次寒冷期。花粉含量的谱分析结果也呈现出显著的500年周期。
在中国历史上,1550年至1851年,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极寒天气,被称为“明清小冰期”。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这方面卓有成果,他注意到,清朝初年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北游录》,里面提到当时不但中国北方寒冷,就连江南也出现了河面结冰的情形。1654年(顺治十一年)11月,京杭大运河的吴江段冰厚三尺多,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阳历11月南运河封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由于温度下降,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遭受了打击。清朝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记载,江西柑橘本是贡品,当地家家户户广泛栽种。然而,在“明清小冰期”最盛的顺治、康熙年间,橘树常常被冻死,橘农吓得不敢再种橘树。
“明清小冰期”应该算得上是距离今最近的一次寒冷时期了。中科院的研究认为,大约从公元1830年开始了一个暖期,现在处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可能已经达到峰值位置,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A.500年周期 全球气候
B.明清小冰期 竺可桢
C.峰值 花粉含量谱分析
D.暖相位 冷相位
A.全球气候变暖为自然周期所致
B.东北气候变化研究的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
C.未来有进入气候冷相位的趋势
D.花粉含量分析是气候研究的最有效手段
A.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显示气候变暖
B.松树和栎属植物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长
C.花粉含量变化显示属于气候呈现冷暖周期
D.气候研究最可靠的数据多集中在公元前
A.京杭运河南段出现了少有的封冻现象
B.竺可桢的《北游录》记载了当时的状况
C.江西的柑橘种植遭受了严重打击
D.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极寒天气
A.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B.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C.介绍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成果
D.论证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1.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二段,A、B、C三项表述在本段中均有提及,同时也提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织业,但是并未提及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概况,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韩愈的诗歌出现在第二段后半部分。之前论述的是“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紧接着举韩愈诗歌的例子,通过诗歌内容来证明“晚唐使用生绢”这一观点。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借助书名号,快速锁定位置,《听琴图》出现在第三段最后一句,说的是“《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由此可知,提到《听琴图》,是因为其所用载体质地精良。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第二段“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可知A错误;根据第三段“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可知B选项说法没有依据;由文章第二段倒数第二句“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可知C项符合文意;D选项的变化趋势,材料未曾表述。综上,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比较——“《溪山行旅图》......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雪景寒林》......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可知两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绢面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解析: 本段文字为“总分”结构,先强调了关于“气候变暖的新观点”:气候变暖存在500年的自然周期;随后通过对“花粉”的研究和“明清小冰期”来进行解释说明。所以,核心是围绕着“全球变暖”和“500年周期”来论述的。B、C、D项都是属于解释说明部分,本身不是重点。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2.2.答案:
解析: D项表述“最有效手段”太过绝对,所以不选。A项强调的“周期”与第一段中科院提出的新观点“气候冷暖变化存在约500年的自然周期”相同;B项强调的“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与第二段信息“通过东北龙岗火山区……可以准确定年……分析了5350年以来的……”符合;根据最后一段信息,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2.3.答案:
解析: 根据第二段及第三段信息可知,“花粉含量变化的谱分析结果也呈现出显著的500年周期”,C项说法正确。根据第二段信息“通过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准确定年,中科院……利用这一优势,分析了……”可知,沉积层本身并不能显示气候冷暖,A项错误;根据第二段信息“适合温暖气候的栎属花粉”可知,B项“栎属植物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长”错误;D项“最可靠数据”表述太绝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2.4.答案:
解析: 根据第四段信息“清朝初年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北游录》……”可知,B项偷换概念。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