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雅安事业单位5月8日笔试,5月27日笔试成绩可以查询:
推荐>>四川事业单位热门图书题库
推荐>>四川事业单位精讲刷题网课
笔试成绩将于2022年5月27日在雅安人事考试网进行公布。由于阅卷工作采用了分数处理自动化系统,没有人工登分、核分过程,原则上不接受考生查分申请。因缺考、违纪、零分等特殊情况需申请查分的,可于2022年5月31日前由本人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到雅安市人事考试中心申请查分,逾期不再受理。查分结果于2022年6月1日在雅安人事考试网上公布。
资格复审公告将于2022年6月8日通过雅安人事考试网发布。
一、资格复审及面试:
1.资格复审。资格复审工作由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市级招聘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市级事业单位资格复审时间地点由我局统一确定并集中进行;县(区)事业单位资格复审时间地点由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确定。
资格复审公告将于2022年6月8日通过雅安人事考试网发布。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市级招聘单位主管部门在参加笔试的人员中,按照进入面试资格复审人数与岗位招聘名额3∶1的比例,根据考生笔试成绩(含加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面试资格复审人员(最后一名如成绩相同,则一并进入面试)。进入面试资格复审程序的考生应按照资格复审公告要求携带《考生信息表》一份(须贴上本人照片)、有效身份证、报考资格条件要求的毕业证、学位证、从业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资格证等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和其他岗位要求的相关材料参加资格复审。考生如系2022届高校应届毕业生,须提供所在院校出具的学历、学位及所学专业的相关书面材料;考生如系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须提供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及组织(人社)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报考“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岗位的,须提供录(聘)用文件、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证明或工作经历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经资格复审合格者,发给面试通知书,并按照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川发改价格〔2017〕472号文件规定缴纳面试考务费80元;资格复审不合格者,由负责资格复审单位取消其面试资格。在资格复审阶段出现的缺额,由负责资格复审的单位在参加笔试人员中按笔试成绩依次递补。递补工作只进行一次。因递补考生所留电话有误或不畅通所致无法通知递补参加资格复审的,视为自动放弃,责任自负。
资格复审工作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我局将通过雅安人事考试网公布最终进入面试考生名单。
2.面试。面试工作由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即:报考县(区)事业单位的由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报考医疗卫生机构的由主管部门(单位)组织实施,报考其他市级事业单位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面试方式应根据有关规定合理确定,面试满分为100分。面试资格复审合格者,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和面试通知书参加面试。
二、面试备考指导:
养老行业“叫好不叫座”难题亟待破解【背景事件】
1994年出生的张峻彦,是名独生女,有“海归”留学背景,目前是上海一家老年照护中心的副主任,负责全院运营管理工作,忙碌并快乐着。
这是她实现职业梦想道路上的一个“小成就”,生性爱和老年人打交道的她,很早就考虑到父母未来养老的问题,决心投身养老行业。
2016年,从国内一所高校药学专业毕业后,她选择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该专业采取学分制,需学习美国养老体系、老龄医学、运营管理等知识。
那时,每当跟朋友们说起这个专业,她就觉得气氛会变得有些“奇怪”,毕竟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没太多“存在感”的行业。毕业后,她相继在美国一所认知症研究中心和一家养老机构工作,去年秋天,她回到上海。
留学的几年间,国内养老行业在迅速发展,张峻彦有明显的感受——身边朋友的看法变了很多。“他们说我选择了一个发展前景好的‘朝阳产业’。”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中提到: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10万人。
【预测考题】
民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提出17条具体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到2022年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如何让年轻人选择养老行业,并愿意在这个行业扎根?
【解读问题】
表明态度
随着中国不可逆转的老龄化大趋势,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备受瞩目,相关部门已经在部署,相关专业开设如火如荼。
分析养老行业 “叫好不叫座” 出现的 原因
1. 高校毕业生的潜意识里,将养老服务看成是伺候人或者是保姆该干的活,觉得难以接受。
2. 职业路径不清晰 。 “ 没编制难招人,待遇差难留人”,这在养老行业形成了恶性循环。
3. “人才紧缺”限制了养老院的发展 , 学生们都倾向于去一些经济更发达、行业更完善的城市 , 亟待科班人才加盟助力。
制定 养老行业良性发展 的合理对策
1. 三四线城市要招到更多年轻化、专业化的养老人才,就需要搭建“社会认可、部门许可、院校支持”的大格局。
2. 国内只有很少数院校培养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专生,但层次偏低、规模很小。要选择不同类型的高校试办“老年服务管理”本科专业,逐步组织教师队伍,明确培养目标,摸索用人单位要求,把为老服务与管理落到实处。
3. 保证养老管理人才良性成长 。 单位针对年轻人制定各类培养计划。让年轻人获得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只做重复性的枯燥工作。畅通上升渠道,保证管理人才来源多元化,让年轻人有了奔头。
4. 学生要强化终身学习能力,跟上行业发展,同时也应认清,当下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依然存在不成熟、不合理的地方。
【背景事件】
日前,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令人振奋!
【参考观点】
粮食生产“十八连丰”,中国人端稳中国饭碗更有底气。全年粮食丰收来之不易。这一成绩是在“十七连丰”的高起点上取得的,广大农民闯过重重关口,克服了倒春寒、病虫害、抗倒伏、洪涝、阴雨、旱情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用辛勤劳动收获了沉甸甸的丰收果实,充分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我们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底气。
粮食生产“十八连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懈。从层层压实责任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到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再到各项稳粮增收、惠农富农好政策,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一系列“组合拳”,在各个环节加强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抗风险能力,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大国粮仓持续稳固,更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筑牢了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仍然需要对粮食安全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不能高枕无忧,要未雨绸缪、永不松懈、久久为功,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危机意识之下,既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立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种业发展短板,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赢得更大的主动权,才能在更高水平上筑牢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再获丰收,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也必将书写出中国粮食安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