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孜公务员面试时间暂定为5月20日至22日,经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凭本人第二代有效居民身份证和有关证明材料参加面试。面试成绩满分100分,占考试总成绩的40%。笔试成绩占比为60%。因为现阶段所有考生都只知道自己的原始成绩,成绩排名情况,入面情况完全不知道,因此考生需要提前通过对比以往分数【往年入面分数】,以及参加晒分活动【晒分查排名活动】来查看自己的入面概率。>>>2022年四川公务员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2022年甘孜公务员终于于4月29日14点开通成绩查询入口,和去年的笔试成绩开通时间一模一样,各位查到成绩的小姐妹,接下来就是考虑要不要准备面试的环节了,那么如何判断是否进入面试呢?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就是对比查看往年类似岗位的入面分数,第二个就是去参加晒分查排名活动了。提醒一下因为面试时间暂定为2022年5月20日至22日,如果大家都等到官方出排名了再去准备面试那就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准备了,集美,咱们可以摸着脑袋想想,10天时间你能准备好你的面试吗?显然是不能的,因此,上述两种判断入面的方法说是参考,但是其实也是有一点点“刚需”的意味了~如果要参加上述两个活动请点击下方对应链接:
甘孜公务员相关内容推荐:
【查询成绩】>>甘孜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
【晒分排名】>>查完笔试分数,查笔试排名>>
【分数线】>>甘孜公务员往年入面分数线查询
【面试翻盘】>>甘孜公务员面试翻盘&保位咨询
关于甘孜公务员排名查询时间及查询入口
2022年关于什么时候出四川省考排名?预计最早是8号以后了,完了出排名的网址大家可以看看下图,可以收藏使用~
另外,打算准备甘孜公务员面试的考生也可以找我私聊拿近三年的面试题,扫码获取~直接送哈~
关于甘孜公务员排名你可能想了解这些》》》
查询成绩的准考证丢了怎么办?
四川公务员试在进行成绩查询时,输入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查询即可。
成绩计算方式(不含藏语文、彝语文)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笔试、面试成绩分别占考试总成绩的50%。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申论》成绩×30%。
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申论》成绩×30%+面试x40%。
甘孜公务员面试礼仪
(一)形象是第一名片>>
女士着装:清新自然
穿衣六大禁忌:透视、暴露、鲜艳、短小、身紧、杂乱
注意身份和场合:不宜珠光宝气或孩子气
饰物:符合场合;少戴为佳;同质同色;习俗
女士穿裙装的五不准:不穿黑皮裙、不光脚穿、鞋袜不配、袜子不能残破、不能出现三节腿
男士着装:服装整洁
政府部门穿着偏向传统正规:正装蓝、灰、黑
服装选择三大禁忌:商标、袜子、领带
面部:无异物、无创伤、胡须、鼻毛
头发:无异味、无异物、不染彩发、长短适度
手部:清洁、指甲、无创伤
饰品:面试场合最好杜绝饰品。除手表以外( 建议考生尽量不要轻易佩戴其它饰物 )
(二)考场礼仪技巧>>
到场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加呼吁人们的时间意识,守时是考生必须做到的事情。考生需提前10-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切记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
敲门
考生应用右手食指或者中指弯曲后敲门,敲三下,间隔为0.3~0.5秒,敲四下以上,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力度大小应适中,敲门后要等待考官应答。如果没听到考官说"请进"的口令,考生应等待3秒钟再次敲门......
问候
参加公务员面试的考生进入考场见到考官后,首先要主动向考官问好,以示礼貌和尊敬。对待面试考官的一般的问候方式是行鞠躬礼并问"各位考官好,我是X号考生.....
鞠躬
行礼时,立正站好,并拢双脚,保持身体端正。男士的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或搭放在腹前(右手搭在左手上)。伸直腰,以腰部为轴,整个肩部向前倾15°以上视线.....
告别
当主考官示意面试结束时,应微笑起立,感谢用人单位给予自己的面试机会,然后道声"再见",没有必要握手(除非考官主动伸手)。如果之前进入面试室时有人接待或引导,离开时也应一并致谢告辞......
面试备考热点》》》
你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有家长领着孩子在你们单位门口拉横幅说你们辖区内一所学校有校园暴力、收保护费的情况,领导让你去处理,你怎么办?
(1)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表明身份,说明来意。比如,向家长说明自己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对其反映的问题十分重视,会帮助他们核实情况,处理问题。
(2)安抚情绪,耐心接待。比如,安抚在场家长的情绪,并将家长和学生带至接待室进一步了解其反映的事件详情,进行记录,并承诺尽快核实并告知其处理结果。
(3)核实处理,做好反馈。对于家长反映的情况,到相关学校进一步调查了解情况,如果家长反映属实,对相关学校及其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家长;如果家长反映情况不属实,向家长说明具体情况,化解误会。
(4)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比如,要求学校加强管理,重视此类事件,积极预防;督促学校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完善沟通机制,让家长和学生有合理的渠道反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