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成都教师编考试招录职位表什么时候出?成都教师公开招聘2022年将于5月29日举行笔试考试,报名时间为2022年4月29日09:00至5月11日17:00,报名网站为成都人事考试网,如下为成都教师招聘报考相关公告内容。
——2022上半年成都教师编考试岗位表——
锦江区、青羊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简阳市、都江堰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16个区(市)县属教育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933名。
区县 | 公告 | 人数 |
锦江区 | 查看 | 25 |
大邑县 | 查看 | 58 |
都江堰 | 查看 | 31 |
新都区 | 查看 | 178 |
蒲江县 | 查看 | 24 |
温江区 | 查看 | 102 |
简阳市 | 查看 | 139 |
崇州市 | 查看 | 26 |
邛崃市 | 查看 | 30 |
郫都区 | 查看 | 94 |
青羊区 | 查看 | 80 |
金堂县 | 查看 | 15 |
经开区 | 查看 | 42 |
新津区 | 查看 | 23 |
双流区 | 查看 | 52 |
青白江区 | 查看 | 14 |
——2022上半年成都教师编考试报名方式及流程——
(一)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2022年4月29日09:00至5月11日17:00。
网上缴费:2022年4月29日09:00至5月12日17:00。
准考证打印:2022年5月25日至5月28日。
笔试时间:2022年5月29日。
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笔试时间如有变化,相关事宜将在成都市人社局官网、成都人事考试网公告,请及时关注“成都人社局”“成都人事考试网”公众号的招聘信息并在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查看具体考试要求。
(二)报名方式
采取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方式进行,不设现场报名。报名网站:登录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点击右侧“个人服务—>人事考试”栏进入成都人事考试网报名。
——2022上半年成都教师编考试笔试科目——
本次考试采用笔试加面试方式进行。笔试成绩(含政策性加分)和面试成绩按4:6的比例计入总成绩(百分制)。
本次考试成绩计算方式为:
1.笔试成绩=《教育公共基础》+政策性加分
2.面试成绩总分为100分
3.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教育公共基础》+政策性加分)×40%+面试成绩×60%
(一)笔试
1.笔试科目:《教育公共基础》。
2.笔试时间:2022年5月29日(星期日)(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
3.开考比例:报名人数与岗位招聘人数之比原则上不低于3:1方可开考。未达上述比例的岗位,经锦江区公开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可降低比例到2:1,如仍达不到开考比例的,调减或取消该招聘岗位,于2022年5月16日在锦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的人事招考栏目公布。已缴费但招聘岗位被取消的考生,成都人事考试网将于2022年5月29日前通过网络平台退还笔试考务费到其支付账户。
——2022上半年成都教师编考试笔试例题——
1.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与黑板颜色相差大的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加德纳 B.高尔顿
C.赫尔巴特 D.加涅
3.小华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知识,常常以编写歌词,改编故事的方式赋予其意义自己更容易记住。这体现了以下哪种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成当把( )放在首位。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5.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学生与社会的交往 B.教师的教育
C.家长的严格要求 D.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 答案及解析:
- 1.B【解析】强度律是指: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例如,板书设计。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易感知。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题干中“尽量用与黑板颜色相差大的白色粉笔”符合差异律。故本题选B。
- 2.A【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故本题选A。
- 3.B【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小华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知识,常常以编写歌词,改编故事的方式赋予其意义自己更容易记住,属于精细加工的记忆术。故本题选B。
- 4.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故本题选B。
- 5.D【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思想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两化”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要实现这个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