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乐山省考试题
2022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笔试结束后,四川华图将从考生处尽力搜集笔试题,然后为大家进行测分直播解析。>>2022年四川公务员笔试测分入口
2022年四川公务员不延期,虽然对比其他省份我们少复习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们是和省内的考友比较,所以各位大可不用担心。四川华图从多位考生哪里收集了部分考题,整理了一份相对完整的试卷以及参考答案、解析,大家可以进入查看:【2022年四川公务员试题答案解析汇总】
四川省2022年上半年全省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参公人员)笔试完结,趁现在还有记忆,各位考生可以进入四川华图官网进行参加测分查排名活动,本次测分活动由考生回忆考题华图整理提供,仅做参考,可能存在偏差。考生笔试成绩请以四川人事考试网提供的最终成绩为准,四川公务员笔试原始成绩查询时间为:2022年4月下旬,面试时间暂定于:5月20日至22日。
四川公务员相关内容推荐:
【直播峰会】>>四川省考笔试试题解析峰会
【测分排名】>>四川省考测分数,查笔试排名>>
【分数线】>>四川公务员历年入面分数线查询
【面试翻盘】>>四川公务员面试翻盘分数计算器
关于四川公务员试题你可能想了解这些》》》
查询成绩的准考证丢了怎么办?
四川公务员考试在进行成绩查询时,输入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查询即可。
成绩计算方式
自2020上半年开始,四川公务员笔试&面试的分数占比,已经由zui开始的7:3,改为了现在的6:4。
也就意味着面试越来越重要哦!!
1:不加试彝、藏语文的职位
笔试折合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 +《申论》成绩×30% +笔试加分(笔试折合总成绩不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2:加试彝语文的职位
笔试折合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22.5% +《申论》成绩×22.5% +《彝语文》×15% +笔试加分(笔试折合总成绩不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3:加试藏语文的职位
笔试折合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22.5% +《申论》成绩×22.5% +《藏语文》×15%+笔试加分(笔试折合总成绩不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面试备考热点》》》
【观点背景】
“你还在靠死工资生活?”“比起没钱,穷人思维更可怕!”……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被这样的话语激起过财富焦虑?如果是,那你就得当心了——当心有人向你举起“韭菜刀”。
据媒体报道,近两年, 各种名曰“理财课”“财商课”的在线课程广告充斥于各大网络平台。这也正好迎合了不少年轻人的理财需求。然而,当人们报名之后,却普遍遇到“课程内容质量较低”“虚假宣传”“教师不够专业”等问题。有学员花6998元购买进阶理财课,发现 “课程粗制滥造”,讲师“就是念PPT”,想退费时,却发现合同中承诺的“如认为课程价值低于价格,可全额退费”完全失效,维权面对重重阻力。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若理财,或成韭菜。如果说,前8个字指向的是财商教育补位的必要性,那后8个字呈现的,则是不少理财培训机构所兜售“躺赚哲学”背后“对韭当割”的本质。
诸如“1元理财课,投资小白也能学”“只要九块九,投资大V带你飞”等理财课程的广告语,在很多资讯、社交、短视频平台上“漫天飞舞”,想看不见都难。只花几块钱,哪怕零基础,也能轻松叩开财务自由的大门。这样的广告着实令人心里痒痒,但等在前面的恐怕是“真坑”。
很多人已经用他们被坑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喝下这“一夜暴富”的“毒鸡汤”,不仅不会与财富越走越近,可能反而会越走越远。
细究起来,这些打着“理财”之名,行坑蒙拐骗之实的套路并不复杂:先渲染焦虑,再以低价诱导——以1元、9.9元的引流课或训练营“跑马圈地”,广纳用户。引流课期间继续“循循善诱”,给用户洗脑,用多种方式推进下一步的诱骗:推销数千元的高价进阶课程,表面上是教授如何选股、买基金或信托等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以免费使用“荐股软件” “荐股平台”的噱头拉客户;借微商代理套路实行“邀请好友返现”机制,带动更多人入坑,骗更多学费;割一茬就跑,用户交完钱,课还没开始,课程群便解散,用户也被拉黑。
无论是采用哪种“收割”手段,都是“不讲武德”。难怪有网友感慨说,“割韭菜,还是‘1元小白理财课’的刀快。”
这倒不是说财商教育本身是个“坑”。当下,确有许多年轻人有理财刚需,迫切想了解、学习理财知识与技能。
今年1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行业首部《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年)》就指出,过去10年间,我国个人金融投资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达到17%。与之对应的,是人们对财商教育需求的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围绕财商教育的市场供给大量出现,其实再正常不过。
数据统计,我国共有1万余家“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2019年市场上新增“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近2000家;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理财教育相关企业注册量较2019年同期稍有下降,但总体上升趋势没有改变。
【观点参考】
所以,“坑”并不是财商教育,而是那些挂着教育教学的“羊头”,卖虚假课程骗学生的“劫财课”——这样的课程实质上是对财商教育的抹黑,与财商教育背道而驰。
其实,用高质量的财商教育去承接民众对此的普遍需求,本可培育出庞大的财商教育市场。遗憾的是,当下财商教育服务在供给端严重滞后,很多企业的“理财培训”生意仍处于“坑一笔是一笔”“割韭菜“”赚快钱”的野蛮生长阶段,而非着眼于“深耕细作”“价值创造”。
就在不久前的4月份,央视曝光了在线理财课堂十倍学堂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课程质量差、无法退款等现象。“只需一元即可得身价过亿大咖亲身授课、学完投资收益率达15%”……“理财课”广告是很诱人,问题是,消费者付费买的是课程里的真知灼见,不是天花乱坠的广告词。很多学员被拉进“学员群”“炒股群”后才慢慢发觉,原来除了自己外,绝大多数的学员们都是“托儿”。
这样的供给端与需求端严重脱节,是对用户的错付,也是对财商教育行业的伤害:任何把教育变成收智商税的举动,都是在透支整个行业的生命力。财商教育行业要想行稳致远,就得以“规范”为前提,摆脱无门槛、无资质、无监管的“三无状态”。
随便注册个公司、随意开设个账号,就能进行在线理财教育;教“小白理财课”的,可能也是位小白;“理财课”未受到教育、金融监管部门足够的监管……野蛮生长之下,理财教育“坑连着坑”的情况注定难以避免。
防止理财课变“劫财课”,需要在规范化监管上狠下功夫,这就得从“疏”“堵”两端着手。“疏”,就是要培育健康有序的财商教育市场,将财商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同时引导正规金融机构等组织成为财商教育供给主体,将投资者教育与客户维护结合起来,发挥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堵”,就是要把好资质审核关口,管住伪理财课营销套路,堵住伪理财课坑蒙拐骗的口子,防范消费者沦落为待割的“韭菜”。
就“疏”而言,事实上,2019年,证监会与教育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接下来,正规财商教育内容的供给还可以更丰富。考虑到很多“理财课”都是以下沉市场的策略来获取目标客户,那么,财商教育与防骗宣传也应顺势而行,借互联网途径下沉。
从“堵”来看,此前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有关“培训贷”的风险提示,《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对部分账号制定的规范都颇具针对性。在这方面,平台首先要秉持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治理,强化对涉及理财培训类内容的审核,绝不能“一放了之”;针对那些疑似诈骗的“理财课”卖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流向、可疑收款方账户动态等的监测,一旦发现风险需依规及时采取行动,帮助消费者最大化地减少损失。
对网民来说,也必须意识到,财富管理是一门具有较高门槛的专业技能,收益与风险是一体两面,天底下没有只赚不赔的投资。无论是直接尝试理财或是上理财课程学习理财,首先都不要被夸大其词的片面宣传冲昏了头脑,自己应有慎重的思考,冷静的选择。
说到底,哪里有乱象,哪里就该有监管补缺。也只有当监管不缺位、不失位,财商教育才能步入规范化的正途,各类“1元小白理财课堂”才不会动辄变成“韭菜收割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