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眉山教师笔试什么时候出招录公告?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一年两次,分为上下半年,上半年四川教师公招公告一般于3月下旬发布,由各个招录地区分别于各地人事考试网发布公告及岗位计划,笔试时间统一但报名时间不同。
四川华图教师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历年四川教师招聘公告及岗位表,大家可参考查看。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历年公告及岗位表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热门图书题库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精讲刷题网课
——历年眉山教师笔试公告——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招聘公告 | 考试时间 | 题本答案解析 |
2021下半年 | 10月14日始 | 四川教师招聘公告 | 12月4日 | 考题及答案 |
2021上半年 | 4月1日始 | 四川教师招聘公告 | 5月29日 | 考题及答案 |
2020下半年 | 10月23日始 | 四川教师招聘公告 | 12月5日 | 考题及答案 |
2020上半年 | 4月29日始 | 四川教师招聘公告 | 7月18日 | 考题及答案 |
2019下半年 | 10月18日始 | 四川教师招聘公告 | 12月7日 | 考题及答案 |
2019上半年 | 3月12日始 | 四川教师招聘公告 | 4月27日 | 考题及答案 |
——眉山教师笔试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身体健康,体检合格,能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
(3)具备本公告具体招聘岗位要求的条件和资格(详见《岗位和条件要求一览表》)。其中,报考者本人有效学位证上的学位,应与拟报考岗位的“学位”资格要求相符;报考者本人有效的毕业证所载学历和所获专业名称,应与拟报考岗位的“学历”和“专业条件要求”两栏分别相符。
(4)委培、定向毕业生,须征得原委培、定向单位同意。
特别提示:不符报考条件者,请勿报考,否则取消报考或聘用资格,责任由报考者自负。
1、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遵循( )的教育原则。
A.循序渐进 B.直观与抽象相结合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开头记得非常清楚,这是(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3、为了备战高考,小丽从寝室搬了出来,在学校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区里租了一个单间认真准备。小丽的行为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资源管理策略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 )的教学思想。
A.顺应式 B.激励式
C.启发式 D.批评式
5、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德育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B.智育为人的发展提供动力
C.体育以改善身体素质为基本任务
D.美育努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
- 答案及解析:
- 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因此,题干描述符合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故本题选A。
- 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内容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最后呈现的内容遗忘得最少,叫近因效应。故本题选D。
- 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有以下几类:(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自然条件和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题干中的小丽租了一个安静的单间备考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故本题选A。
- 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式教学思想。(1)道而弗牵: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要硬牵着学生走,这样学起来就会自然和谐。(2)强而弗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这样学起来就会容易顺利。(3)开而弗达: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自己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故本题选C。
-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育之间的关系。(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因此,选项ACD的描述都是正确的,选项B智育的作用描述错误。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