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于10月24日截止,根据华图教育数据统计,2022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已经突破202万,过审人数达183万,全国各地区报名人数统计如下图。
此外,华图教育要温馨提醒大家,已经报名的考生要及时跟进审核的结果,审核通过的考生就要认真准备一个月之后的考试了。小伙伴们要心无旁骛,专心备考,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可能改变你后半生命运的考试。
【招考简章】2022国考招考简章
【考试大纲】2022国考笔试大纲下载
【历年试题】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题
【分数线】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分数线
完成报名的考生再来回顾一下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吧!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8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1年11月28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7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应当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与报名时一致)参加考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2022国考笔试于2021年12月4日举行,备考时间进入倒计时,大家复习的如何,四川华图教育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国考申论材料,供大家积累学习。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关系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强调中国面临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社会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的挑战,社区、乡村等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逐渐下移。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针对社区微单元、微事物采用微治理手段,应对变化,适应趋势,应运而生程。因此,推动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坚持党建引领,旗帜鲜明,用党组织助力微治理,做好大文章。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基础,是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的阵地。坚持党建,以党员为中心,以微治理为手段,化解基层矛盾和社区问题。正如长春市长白社区,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反馈,解决群众问题;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同时,在本次疫情当中,党员干部作为社区工作第*防线,在政策解读、检验检疫、卫生防护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百姓守护者,更是微治理创新理念践行者。坚持党的引领,让党员干部在微治理化为润滑剂化解矛盾,化身为良药解决微事物痛点和难点。因此,唯有加强党组织建设方能提高社区治理效力,提高社区团队战斗力。要吸纳更多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成为党在基层鲜明旗帜。
推动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用共治理助力微治理。微治理应坚持党引领的同时,加强政府部门联系,和群众互动,让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走进百姓生活中。木桶原理告诉我们,zui高水位不是由长板决定的,而是由短板决定。工作、事业、任务效果和发展不是不是由长处决定,而是应该着眼短处。正如社会治理中传统治理方式,是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社会矛盾和细微问题,自顾不暇,难以全面应对。折射出,基层治理、社区治理、联合共治是当前社会治理短板。因此,唯有创新社会治理手段,重心下移,深入基层社区,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格局,由政府联合群众化解微事物,撬动大格局。
注入科技能力,搭建平台,用智能化助力微治理。数字信息技术为社区治理、基层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手段,让微治理成为现实,让微治理释放大能量。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基层治理,微治理需要依靠物联网、互联网、数联网提供大数据分析、人员精准定位、干群互动等功能,科技为微治理提供了与群众便捷沟通渠道,信息反馈途径,让办事效率提升,让群众声音及时传达。因此,唯有加快智慧社区建设的脚步,完善网络建设,维护系统平台,构建管理、防范、处置与一体平安社区共同体。
阿基米德曾说“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社区治理就是社会治理支点,微治理就是撬动民生幸福杠杆。微治理化解基层微事物、微矛盾,融合群众之间微关系,梳理党鲜明旗帜,带动社会大众参与社会治理,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微治理智能化、高效化、精确化。让微治理疏通社会治理血脉,让小社区稳住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