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四川公务员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入口

四川华图 | 2021-08-12 17:55

收藏

四川公务员局|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报名入口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2020下 2019下 2018下 2017下 2016下 2014下 2013下
公告发布 10月28日 9月16日 11月19日 8月15日 10月25日 8月22日 9月13日
招考人数 1074人 6823人 2542人 4843人 6913人 7445人 6544人
报名时间 10月30-11月5日 9月18-24日 11月21-27日 8月17-22日 3月11-15日 8月23-29日 9月20-27日
准考证打印 11月30-12月4日 11月4-8日 12月18日 9月18日 11月28日 9月22日 10月28日
考试时间 12月6日 11月9-10日 12月23日 9月23日 12月4日 9月27日 11月3日
成绩查询 1月8日 12月14日 1月21日 11月1日 1月10日 11月19日 12月13日
面试时间 暂定1月30-31日 1月9-12日 3月中旬 12月8-11日 3月9-12日 12月11-14日 1月10-13日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报考司法警察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报考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其他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成都公务员招警,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综合管理、警务技术职位(含法医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执法勤务职位(含特警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成绩的40%、30%、30%。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精准理解文段是解答言语题的关键一步。代词“这”可谓贯穿了我们言语题诸多题型。在不同题型中,衍生出了不同的解题技巧,接下来给大家一一讲解下。

  一、代词指代引出文段重点。常见于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和标题选择题这三种题型。代词指代引出文段重点句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代词指代前文所有内容或者重点陈述内容;二是代词引导的句子位于文段尾句或者该句之后的句子对该句子进行解释说明。

  【例1】从全球范围看,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大数据应用不可阻挡。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已经成世界性、产业性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活动zui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数亿网民的海量个人信息时刻都在看得到的光纤网络和看不到的4G网络上奔流不息。营造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法治环境、执法环境,是产业繁荣和用户安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突破执法瓶颈,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背景

  B.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意义

  C.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D.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措施

  【答案】B

  【解析】第*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陈述背景,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成为了严峻挑战。文段接着以中国的情况为例,进一步强调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zui后用“从这个角度看”总结上文,得出结论,即保障信息安全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段是“分—总”结构,主要讲的是“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背景”对应文段开头的介绍,非文段重点。C项“面临的挑战”为关于问题的表述,非文段重点。D项“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措施”在文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B选项。

  二、协助理解文段指定词句。主要体现在词句理解题中。所谓词句理解题,重点考察考生对于文段中指定词句意思的理解能力。在这种题型中,代词可以帮助大家很好的解题。如果指定词句中含有代词,可以根据代词指代的内容进行查找特定词句意思,进而完成解题。

  【例2】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块,可“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A. 外观形态

  B. 材料来源

  C. 制作工艺

  D. 结构特点

  【答案】D

  【解析】第*步,定位原文,“这”出现在第二句。分析“这”的上下文语境。前文讲“木质砧板表面是硬邦邦的”“内部植物纤维紧密排列,但有很多空隙”。后文讲“使它受到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由此可知,前后是因果关系,“这”指的是内部的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结构特点”是“这”指代的内容。A项“外观形态”不是“这”指代的内容,文段强调的是木质砧板的“内心”,即内部结构。B项和C项在前文并未提及。

  因此,选择D选项。

  三、判定句子先后顺序。在排序题中,代词主要有两种妙用:一是代词引导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二是判定句子先后顺序。一般而言,前文有所陈述,后文才会用代词进行指代,即根据代词指代确定句子先后顺序。

  【例3】①草原上大量的事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

  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

  ④世界上的游牧民族大都是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

  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

  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是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④⑥⑤③② B. ①⑥⑤③④②

  C. ④②⑥①⑤③ D. ④①⑥⑤②③

  【答案】C

  【解析】第*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是①和④,①中出现了“这样的帝国”,代词在句内无指代对象,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④主要讲述的是“游牧民族”,①主要讲述的是“这些帝国”,②主要讲述的是“这些民族”,根据话题一致原则,④后应接②。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选项。⑥讲述“所建立的帝国”,后接①“这样的帝国都是昙花一现”,符合话题一致;⑤③均讲述“压力”,亦符合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C选项。

  

  判断如何备考》》》

  2022国考行测备考技巧巧用隔板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行测中,数量关系考察大家对于各种题型的掌握及快速解题的能力,是大家zui为头疼的一个模块。数量关系题目变化虽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事实上,数量关系模块中的技巧性是很强的,要想快速提升分数,就需要大家掌握一些实用技巧。在排列组合中有一类将几个相同元素分给若干个人的题型,大家虽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去解题,但是比较耗费时间。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快速解题。

  题目情境:

  把m个相同的元素分给n个不同的对象,每个对象至少分得1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题目特点:

  m个元素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将元素全部分完。

  每个对象至少分一个。

  结论:

  共有种分法。

  接下来,通过例题为大家展示一下如何运用。

  典型例题:

  【例1】有10个完全相同的玩具车,分给3个不同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分得1个玩具车,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A.32 B.36

  C.72 D.48

  【答案】B

  【解析】解法一:常规解法。根据条件,将10个玩具车分成3堆,分给小朋友,共有:

  1,1,8;分给3个人,共有3种分法。

  1,2,7;分给3个人,共有6种分法。

  1,3,6;分给3个人,共有6种分法。

  1,4,5;分给3个人,共有6种分法。

  2,2,6;分给3个人,共有3种分法。

  2,3,5;分给3个人,共有6种分法。

  2,4,4;分给3个人,共有3种分法。

  3,3,4;分给3个人,共有3种分法。共计36种。

  解法二:隔板法。观察题干,符合隔板法使用要求。第*步,把10个玩具车分成3堆,需要隔2个板;第二步,10个玩具车共形成11个空(加上左右两边两个空),但不可以把板放在zui边上的空里,也不可以把两个板放到一个空里,故需要在中间9个空中选2个放入板子,即:,(注:在此过程中,无需再考虑顺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选项。

  【例2】有30个苹果,分给4个不同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分得4个苹果,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A.540 B.680

  C.1360 D.1456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不符合隔板法第二个使用要求“每个对象至少一个”,可进行转化:每个小朋友每人先给3个苹果,即可替换为:1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分1个苹果,有多少种分法?就是在17个空中插3个板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例3】某单位圣诞节准备了8份相同的礼物,打算分给4名员工中的一名或多名,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A.35 B.84

  C.165 D.330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将8份相同的礼物分给4名员工,但是题干中并没要求每人至少分一份,因此可以构造“至少分一份”,然后再使用隔板法。假设先向每人借一份,此时共有礼物8+4=12(份),这12份相同的礼物再分给4名员工时每人至少分一份(将借的一份还了),就是在11个空中插入3个板,共有 =165(种)分配方式。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通过三个典型例题,大家不难发现,隔板法是一类技巧性很强的排列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不管是针对简单的模型题目还是针对变型模型,大家只要记住隔板法的应用条件,若是不符合条件,将其转化之后再应用即可。

  河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今天华图教育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常识中的关于时间的记录,由于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如何标识日出而作的时间表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圭表

  圭表是我国zui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般高八尺);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二、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十五分钟)。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三、漏刻

  圭表和日晷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zui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那么在公考中,希望大家对考试中的时间仪器有所了解,更要重视我们在学习中,把握努力的时光,成为人生当中的灿烂年华,且行且珍惜!祝大家顺利完成考试。

  

  申论如何备考》》》》

同学们在备考申论的过程中,似乎总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申论成绩如此不稳定,得分忽高忽低,为何我的作答准确性不高。其实出现这样的学习瓶颈,主要是因为很多同学在作答申论习题的过程中没有抓住申论题目答案来源的根本。申论作答,应该以材料阅读作为zui核心的前提依托,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作答的答案准确且全面。在此,我们就来分享一些材料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

一、摸清材料主旨

申论材料字数较多,由多个独立材料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材料内容,而吉林省申论考试时间较短,因此要通过一些方法快速、精确地找到材料的主线,合理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致胜申论。而如何把握材料的主旨?其中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便是用1—2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试卷中作答任务部分进行快速浏览,并圈画出作答任务中的高频词汇。这一高频词汇,往往与材料主旨密切相关。

例: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乙级试卷——作答要求

第*题:根据给定资料,概括目前我国到基层工作人才增多的原因。(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50字。

第二题:请结合资料5,谈谈你对“人才‘虹吸’”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合理,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200字。

第三题:根据给定资料6,假如你是S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请分析S区基层留人难的原因,并就“如何让公务员扎根基层”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供上级部门参考。(25分)

要求:分析合理,建议可行,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50字。

第四题:从给定资料出发,以“向下方能向上”为题,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3.字数800—1000字。 【备注】在这套题目当中,第*题中出现的关键词“基层工作人才增多”,第二题中出现的关键词“人才虹吸”,第三题中出现的“基层留人难”、“公务员扎根基层”,第四题出现“向下方能向上”。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难发现,整套题目的主题就是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申论考试无论国联考或自主命题的吉林省省考,材料均源于一部分的政策性文件,命题依据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政策性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有助于考生明确材料主题,是材料的zui高主旨,文章写作的落脚点。因此,考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重视领导人讲话和政策性文件的分析,从而合理的把握材料的主题。

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乙级试卷——作答要求

材料8: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李克 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二、避免阅读误区

第*重误区——跳跃阅读

在备考中,很多考生认为申论材料字数太长,不需要逐字逐句阅读,有些案例、数据直接略过,认为这样节省时间,这种阅读态度本身就是错误的。申论材料案例化是一种命题趋势,并且吉林省近几年的材料已经呈现了这种命题趋势,如果整篇材料中都是案例,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材料都略读,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考生要转变阅读心态,避免跳跃阅读的方式。

在跳跃阅读的同时,对材料的把握呈现碎片化,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申论考试中忌讳的是过度引申材料和自我解决材料。如果采取这种阅读方式,一定会出现对材料语义不明,材料意图理解有误,分析材料方向错误,从而导致答案出现偏差,zui终影响考试成绩。

第二重误区——过细阅读

这种误区是在阅读材料时,回头率过高,反复读一句话,看似阅读仔细,但是zui终发现看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耽误作答时间。zui终仓促作答,超出作答时间。

材料虽然是由独立的不同材料组成,但是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如果只单独阅读一个材料,一个段落,甚至是一句话,把材料剥离开了,无法整体了解材料内容。并且反复阅读一句话,其实并没有必要,因为有很多的文字是描述性质的,只是个背景的交代,或者是为了衔接上下文的内容,并没有答案要点出现,因此只会是浪费时间。

其实,申论就是简单的捉迷藏游戏,答案都隐藏在材料里。但是再简单也有它的游戏规则,只有明确搜索目标、不因为节省时间和过度担忧而陷入误区,再勤加练习,才能在这场游戏里夺宝取胜。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