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务员|四川2021下半年省考考试时间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 2020下 | 2019下 | 2018下 | 2017下 | 2016下 | 2014下 | 2013下 |
公告发布 | 10月28日 | 9月16日 | 11月19日 | 8月15日 | 10月25日 | 8月22日 | 9月13日 |
招考人数 | 1074人 | 6823人 | 2542人 | 4843人 | 6913人 | 7445人 | 6544人 |
报名时间 | 10月30-11月5日 | 9月18-24日 | 11月21-27日 | 8月17-22日 | 3月11-15日 | 8月23-29日 | 9月20-27日 |
准考证打印 | 11月30-12月4日 | 11月4-8日 | 12月18日 | 9月18日 | 11月28日 | 9月22日 | 10月28日 |
考试时间 | 12月6日 | 11月9-10日 | 12月23日 | 9月23日 | 12月4日 | 9月27日 | 11月3日 |
成绩查询 | 1月8日 | 12月14日 | 1月21日 | 11月1日 | 1月10日 | 11月19日 | 12月13日 |
面试时间 | 暂定1月30-31日 | 1月9-12日 | 3月中旬 | 12月8-11日 | 3月9-12日 | 12月11-14日 | 1月10-13日 |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及报考狱医(医生)、心理矫正职位的,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司法行政机关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消息,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
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每科卷面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 +《申论》成绩×30% +笔试加分。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言语的片段阅读题中,很多时候出题人会给我们设置一些陷阱,比如将文段当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替换,但是替换的不那么明显,如果考生不认真辨别,可能辨别不出来,这种替换有可能就是偷换概念,具体而言,偷换概念指的是选项将文段中的主体、客体或者动作行为进行了替换或者是选项将文段的概念范围进行了扩大或者缩小,这些情况均为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可能出现在主旨题,意图题及细节题中,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例1】未来数年,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增加30%或者更多。在Sila Technologies等创业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全新的锂硅电池在技术方面将远超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新型锂硅电池的阳极主要用硅来制造。比起当前用石墨制作的电池阳极,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在现实应用中,硅阳极往往比较脆弱,或者寿命很短。Sila Technologies已开发出一种原型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即通过将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结合,使产品变得更耐用。
以上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 新型锂硅电池将使智能手机等电池的容量大幅增加
B. 新的创业公司总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一骑绝尘
C. 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克服了传统电池技术的瓶颈
D. 新的电池技术的运用必将大大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
【答案】A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句提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增加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后面确定该新型技术为“全新的锂硅电池”,并且通过两方面分析了该技术能增加电池容量的原因,一是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二是虽然硅阳极有比较脆弱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来解决,因此,文段是“总—分”结构,前两句为主旨句,全文论述的核心话题为“全新的锂硅电池”。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B项:缺少核心话题“锂硅电池”,排除。C项: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解决的是硅阳极比较脆弱的问题,而新型电池采用的是硅阳极,所以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解决的是新型电池的问题,C项偷换为传统电池,为偷换概念,排除。D项:“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为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例2】传统理论认为,人类祖先由于气候变化、树木减少,被迫离开树栖环境,选择在地面上直立行走。一项zui新研究则认为,早期人类直立行走源自现今非洲东部和南部崎岖山脉地区,该地形是上新世时期火山喷发和构造板块移动形成的。人类的祖先被岩石地形和峡谷所吸引,这里可提供良好的庇护栖息地,同时有机会诱捕猎物;这种环境要求早期人类具备直立行走和攀岩的能力,因此人类祖先zui终逐渐进化为两足直立行走。
下列哪项与zui新研究的结论相符?
A.气候变化致使早期人类选择直立行走
B.人类祖先选择直立行走是为了更好适应地形环境
C.地质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人类早期祖先的行走方式
D.人类祖先由于食物匮乏被迫离开zui初的生活环境
【答案】B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本题为细节理解题,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A项对应文段首句,是传统理论的观点,排除。B项对应文段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与文意相符,正确。C项,文段强调的是“地形条件”,此项偷换为“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为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故此项为偷换概念,排除。D项“食物匮乏”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发现偷换概念可能在很多题型中都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在做题的时候擦亮双眼,敏锐的把他们辨别出来,以提高自己的准确率。
判断如何备考》》》
论证这一模块中,很多小伙伴感觉错误率很高,但是找不到做题技巧来提高做题正确率。其实,大家认真总结就能发现,在论证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集中在论据的识别上,那今天来说一说加强论据中的一种特殊选项-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在平行结构模块有所提及,指的是因A与B有某种共性,所以A有某一特征就能得出结论B也有某一特征。例:萨摩耶和比熊都是白色的狗,萨摩耶是粘人的,所以比熊肯定也是粘人的。那么在论证中类比论证的选项怎么分辨呢?我们来看几道例题:
【1】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zui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 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 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 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 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识别C项,城市衰落时间与干旱时间高度重合,出现了共性特征,所以得出衰落的原因是干旱,该选项就是典型的类比论证。
【2】格陵兰岛是地球上zui大的岛屿,形成于38亿年前,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通过这些蛇纹石,人们可以断定格陵兰岛在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补充下列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A. 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B. 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C. 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 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 洋大海
识别A项,在格林兰岛发现的蛇纹石与伊苏亚地区一致,出现了共性特征,所以由伊苏亚地区是海底大陆得出格林兰岛也是海底大陆,该选项也是典型的类比论证。
学会了识别类比论证这一选项后,来给大家说一说遇到这一类选项如何选择:
类比论证属于加强论据的选项,但类比论证只是可能性加强,没有必然的加强效果,加强力度较弱,所以,在做题过程中,只要选项中出现其他的加强项,则可直接排除该选项。
可以看到第*题,B项是解释说明,而C是类比论证,进行强度比较确定性加强论据>可能性加强论据,所以选择B。
第二题,A项是类比论证,B是建立联系,进行强度比较,建立联系>加强论据,所以选择B。
以上就是关于类比论证的识别和选择技巧,希望对正在备考的同学有一定参考。
云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常识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地理知识出现频率也是比较高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会有所涉及。其中对于常见农作物的考察也有出现。
在考察过程中有以地理位主要考察内容的形式,比如南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以及主要的油料或者糖料作物;也有结合历史来考察农作物的形式,比如某个朝代的任务对应吃了某种常见的农作物等。今天华图教育就与大家共同学习下历史与农作物的关系。
常见农作物的原产地及进入中国的大致时间:
一、粮食作物: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zui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在四世纪初的东晋时期已经有一定面积的种植。
水稻:水稻的原产地就在中国,有近一万年的种植历史。
玉米:原产地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墨西哥等地),于明朝中期传入中国(与哥伦布航海时间较为接近)。
高粱:1、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中国;2、中国原产。高粱的变种比较多,大部分品种在非洲出现,但中国也有近5000年的高粱种植历史。
谷子(稷):原产地为中国。是zui为古老的一种粮食作物。
二、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油菜:原产地为中国。也是目前zui主要的油料作物。
向日葵、芝麻:原产地为美国。16世纪元朝传入中国。
三、糖料作物:
甜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大约在公元1500(元朝)左右传入中国。
甘蔗:原产地在印度,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国。
四、蔬菜瓜果类:
番茄:原产地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附近,于明代传入中国。
黄瓜:原产地为印度,西汉时期传入中国。
辣椒:原产地为中南美洲,于16世纪(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西瓜:原产地为非洲,于五代时期传入中国。
柑橘、苹果、李、杏、桃:原产地为中国。
菠萝:原产地为南美洲,于1605年(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葡萄:原产地为中亚、西亚,公元二世纪(汉朝)传入中国。
通过对这些主要农作物的整理会发现,除了一些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外,有外国传入中国的农作物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原产地也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主要分为两大时间段,汉朝传入中国的主要是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地区的作物,这很有可能是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或者是丝绸之路打通之后传入中国的;其次就是明朝,明朝主要是十五实际至十六世纪,对应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美洲,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原产地也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通过这两个明显的时间段和所对应的地区,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在之后应对这类知识点的考察中,我们也可以有一定的判断依据,那么现在如果说秦始皇的宴会中摆放了葡萄和西瓜,你们认为正确吗?
申论如何备考》》》》
综合分析题是申论考试能力测查题型之一,就广东省而言主要考察要素明确类分析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注意从题型来切入训练,不同题型有不同解题方法从而能更快速把综合分析题搞定。从大纲能力出发,综合分析题更多的是考察考生在资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内容表达精炼基础之上是否具备多角度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广东省这部分能力考察而言需要体现在形式上的分析,即“总分结构”,这是综合分析题的关键。因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给各位考生提出备考建议:
审题是基础
广东省综合分析题有要素明确类和不明确之分,不同类型题目有不同破题思路。 以要素明确类为例:
【2013广东省(乡镇)】
问题:请根据材料2,分析指出南山镇农技站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困难。(本题30分)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200字。(30分)
解析信息:题为要素明确类综合分析题,行为是“分析”,对象是“困难”,结合要求中“分析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将题目简化表述为:分析所产生的问题并把它清晰全面表达出来。因此作答此题一是要去材料提炼要点并进行思维分析,第二就是要以分析形式来指出作答。
答案整合
广东省综合分析题zui关键是答案布局,多数考生点能找到但由于答案布局不到位导致失分情况严重,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结合概括题思维,将分析过的材料信息以精炼式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写出概括性主旨“词”、“字”、“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关键信息:
【例】:【2013广东省(县级以上)】
材料要点:
提炼要点一和提炼要点八均属于信任问题
完善答案
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把这个要点答全,即考虑“总分形式”中的“分”如何完善:
就刚才2013年广东县级的例子,整合要点一与要点八之后,发现关键词信任、信心,往困难方向描述加上负向性修饰词为:信任不足。由于两个提炼要点的主体呈现不同,则可从主体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合并同类之后整合zui终答案的一个要点为:信任不足。来自老百姓对农技人员的不信任,以及政府对整个农业的不信任。
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一般展开作答的技巧:
一是能抄则“抄”,材料本来就很清晰且概括性极强的呈现出“分”的内容,直接摘抄即可,但切忌一字不差,大句大句的抄。
二是一般可从主体(政府、企业、社会、个人或特定主体)、行为、财务、思想意识等几个维度去合并梳理。
综上,要做好广东省综合分析题,关键是先要审好题,用好材料,做好题海的准备,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迈出大而踏实稳健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