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务员|四川2021年公务员报名费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 2020下 | 2019下 | 2018下 | 2017下 | 2016下 | 2014下 | 2013下 |
公告发布 | 10月28日 | 9月16日 | 11月19日 | 8月15日 | 10月25日 | 8月22日 | 9月13日 |
招考人数 | 1074人 | 6823人 | 2542人 | 4843人 | 6913人 | 7445人 | 6544人 |
报名时间 | 10月30-11月5日 | 9月18-24日 | 11月21-27日 | 8月17-22日 | 3月11-15日 | 8月23-29日 | 9月20-27日 |
准考证打印 | 11月30-12月4日 | 11月4-8日 | 12月18日 | 9月18日 | 11月28日 | 9月22日 | 10月28日 |
考试时间 | 12月6日 | 11月9-10日 | 12月23日 | 9月23日 | 12月4日 | 9月27日 | 11月3日 |
成绩查询 | 1月8日 | 12月14日 | 1月21日 | 11月1日 | 1月10日 | 11月19日 | 12月13日 |
面试时间 | 暂定1月30-31日 | 1月9-12日 | 3月中旬 | 12月8-11日 | 3月9-12日 | 12月11-14日 | 1月10-13日 |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报考司法警察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报考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其他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成都公务员招警,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综合管理、警务技术职位(含法医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各占笔试成绩的50%;执法勤务职位(含特警职位)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专业科目》,各占笔试成绩的40%、30%、30%。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近几年,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难度在逐年上升,很多学生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看得懂汉字,看得懂问题,加在一起,看不出答案。做题的时候信心满满,对完答案内心惨惨。
其实言语理解与表达难度的提高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对公职人员阅读量和文字理解能力要求的提高,毕竟我们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文件下发,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能够理解并落实。对于言语理解题而言,考查我们对文字的理解和认识,看得懂文字才能做出正确答案,这是zui常规的做法,但同时,也会有一些题目可以通过观察选项就直接排除一部分选项,甚至可以通过选项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这样的题目在考试中出现的数量不多,但就当前的笔试分差来看,作对一道题那就是多了一分很大的胜算。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做题当中多观察选项,寻找一些规律。
选项当中存在矛盾或者相反含义的时候,正确答案往往在矛盾选项之中。
【例1】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项是:
A.按部就班
B.墨守成规
C.人云亦云
D.步人后尘
对于这道题而言,我们可以观察选项,B项,C项,D项三个成语都是贬义词,A项是中性词或贬义词,因此这道题选项中zui大的差异就是A项和B项,C项,D项的词义的褒贬性对比。只有A项是可以和其他三个选项区分开的,所以这道题可以初步理解为A项,再看材料里文字的描述没有体现贬义的含义,进一步确定这个空应该填中性词,因此选择A项。
对于选项比较除了可以看选项的矛盾性,还有就是要关注选项中表述绝对的内容,在以前的考试中,表述绝对的选项错误率是很高的,现在要格外关注,首先要了解有哪些表述绝对的词语。
【例2】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zui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A. 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
B. 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
C. 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D. 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介的传统
在这道题当中B项很明显的出现了“唯一”这样一个绝对性很强的词语,这是我们在做题时需要格外关注的,通过对文段的阅读,文段当中提到了纯文学要走向数字化,但是并没有说这是“唯一”救赎,可见B项表述过于绝对,是错误项,因此选B项。
对于选项的比较还有一种情况,当选项内容过于广泛,也就是“海王”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很可能是不具有针对性的,这种选项是猛的一看很对,仔细一看也行,说服自己后,答案让我们失望。
【例3】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在对刘尧汉先生所著的文章《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葫芦文化:
A. 源远流长
B. 与时俱进
C. 内涵丰富
D. 寓意吉祥
在这道题中,同学们很容易选择C项,因为阅读文段的时候会发现,文段确实在讲葫芦文化的含义,而且论述内容还很多,因此一咬牙一跺脚,就C项了。可是我们仔细读文段会发现文中对于葫芦文化的描述只有第*句,而后面的内容全部在辅助论证,所以该文段只讲了一种文化,也就是D项。这就是面对一些空泛的选项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往往这里有个坑在等着大家。
以上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当中常见的选项分析答案,这只是一种教大家快速做题的方法,在做题时还是要阅读文段内容的,内容加一些选项分析可以提高大家做言语的准确率。
判断如何备考》》》
在图形推理考点当中,位置类一直是一个考查重点。在知识点的分解过程中,可以分为动态位置和静态位置。动态位置体现在“动”,即图形运动轨迹有明显的规律;静态位置重在“静”,侧重看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相比较动态位置,静态位置在识别上面难度很更高,知识点更加杂乱。因此,笔者也梳理出了静态位置考察的相关知识点,以便广大考生进行阅读、学习。
一、几何位置关系
几何位置关系,其实指的就是数学当中,图形与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相离、相切、相交。
1.相离,即所有线条没有公共点。在知识点划分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细分。按照图形的包含关系可以分为外离和内含,其中外离又可以根据方位结构细分为上下外离和左右外离。
2.相切,即与曲线图形有一个公共点。知识点细分主要可以分为内切、外切。
3.相交识别相对比较简单,图形之间两两交杂在一起。但要特别注意其细化考点,比如:图形相交公共区域的线条数。
【例1】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zui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A
【解析】第*步,观察特征。各图都由两个多边形相交得到,考虑静态位置关系。
第二步,分析选项发现根据相交的几何位置关系难以排除选项。可以往相交的细化考点进行思考。不难发现:每幅图相交所得相交区域的线条数都为5。对比选项,满足条件只有A项符合。因此,选择A选项。
二、相连关系
图形相连在命题特征上比较明显的是图形各部分连接成一体。根据连接处的属性类型可以划分为点连和线连。
1.点连指的是连接处为点。
根据连接处是否为公共点又可以细分为点直连和点间连。点直连:公共点直接连接在一起;点间连:不是公共点进行连接,而是通过线段的端点连接在一起。
2.线连指的是连接处为线。
根据连接处线条的数量可分为单线连和多线连,一般在分组分类命题形式中进行考察。其中,在单线连中,根据两图形连接处的边与边的关系又可以进行细分为包含连、交错连、契合连。
①包含连:连接处是一个图形的一条整边,另一个图形一条边的部分。
②交错连:连接处对两个图形都是一条边的一部分。
③契合连:连接处是各自图形的一条整边。
【例2】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④,③⑤⑥ B. ①②⑤,③④⑥
C. ①③⑤,②③⑥ D. ①③⑥,②④⑤
【答案】D
【解析】第*步,观察特征。图形都是由两个不同多边形连接成一体,考察静态位置相连关系。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图形特征,发现①③⑥连接处为一条线,②④⑤连接处为两条线。因此,按照连接处的线条数量进行分组,选择D选项。
三、同元素排布
同元素排布特征一般体现在图形当中小元素比较多,并且总是会有相同的元素。在思考命题意图是时,就可以围绕“多个元素看相同”的思路,重点关注相同元素的排布方式,找相同元素的位置关系。主要分为:线型排布的相隔和相邻,阵型排布的同侧和对角。
【例3】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⑥,②④⑤
【答案】B
【解析】第*步,观察特征。每幅图都有4个小元素在正方形框中呈阵型罗列,并且每幅图中都有相同元素,考察静态位置同元素排布。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图形特征,发现①③⑤中同元素呈阵型同侧排布,②④⑥中同元素呈阵型对角排布,分成两组满足条件的只有B项。因此,选择B选项。
以上就是对图形静态位置知识点的梳理,为了方便广大学员进行记忆,特奉上思维导图。
湖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中国一直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据说,豆酱、豆腐、豆浆和豆芽是中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这也是中国历史上zui早的“人造食品”。古代中国人发明出来的大豆食品,无论在营养还是在口味上,都可与动物性食品如肉、蛋、奶相媲美,因而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欢迎。
豆酱
豆酱的发明,可以上溯到商代。黄飞虎不满纣王暴政一怒之下归属西歧。纣王下令对黄飞虎的家乡进行血洗。有个人叫黄伯仲,刚煮熟了一锅大豆,听到消息,便携全家逃去。后听纣王自焚,便回了家,发现大豆已烂,它没舍得扔,反而晾晒大豆。在晾晒中,他尝了一下,味道不错,就撒上盐巴,就着饭吃,感觉挺好。后引得人们竞相模仿,流传至今。
豆腐
我国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豆腐之法始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传说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安徽淮南八公山珍珠泉炼丹。没炼成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创造了豆腐。一次用黄豆浆汁与卤水共煮时,偶然发现凝固成块。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香嫩可口,于是取名“豆腐”。
面筋
江浙有传说,说面筋乃张士诚手下的厨师所创。张士诚是江苏泰州人,传说张士诚运粮船经过兴化得胜湖,风浪大作,粮船一一倾没。风浪过后,张士诚下令军士下湖打捞,捞起的面经浸泡已成浆饼,张士诚手下厨师因此而发觉这种浆饼比面团更为柔韧,洗去浮浆后入锅,煮成后柔韧滑润,厨师因此称之为面中筋骨,于是就叫面筋。
豆芽
中国发明豆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创造发明者已不可考。zui早的豆芽,是以黑大豆作为原料。《神农本草经》称豆芽为“大豆黄卷”,有以下记载:“造黄卷法,壬癸日以井华水浸黑大豆,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用时熬过,服食所需也。”
刷题巩固
1、下列哪个食品不属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 )
A.豆芽
B.豆腐
C.饺子
D.面筋
【解析】C。豆芽、豆腐、酱、面筋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C项饺子不属于,当选。
申论如何备考》》》》
【背景链接】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费,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迫在眉睫。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和各相关环节中的粮食、食物、食品浪费行为。比如,公务活动用餐推行标准化饮食;餐饮服务提供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将被处罚;消费者如果造成明显浪费将被收费等,这些规定让人真切感受到该法立足于系统性治理,有利于建立反对食物浪费的长效机制。
【预测考题】
仓廪实,天下安。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粮食产量尽管连年丰收,但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再加之浪费现象不断加剧,必须道德约束和法制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浪费现象。
【综合分析】
1.人们缺乏节约意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少部分人眼中食物不再只是解决温饱,而是“面子”“有钱”的象征,例如生活中一些人会错误地认为在办酒席或接待时剩下的饭菜越多越能显示出自己对客人的重视程度,这是虚荣心作祟的表现,反映了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观,缺乏节约意识。
2.国家缺乏保护粮食的相关法律法规。浪费粮食一般只会受到道德的“软性约束”,而缺少明确法律条文的“硬性约束”。粮食问题仅仅只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道德只是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而缺少法律法规通过强制力来保障实施,。
3.政府疏于对浪费粮食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一方面表现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浪费粮食行为发生后没有完善的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就会放任浪费粮食的行为;另一方面表现在惩戒力度太轻,当发生了浪费粮食现象只是简单的批评教育或罚款,惩戒力度太轻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浪费粮食现象。
【对策措施】
1.加强宣传,树立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不管物质生活多么丰富,我们都要加强自律把勤俭节约美德传承发扬下去。媒体要面向全社会积极宣传珍惜粮食的意义和浪费粮食的危害,以专题片的形式宣传珍惜粮食的正面案例,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规范“吃播”节目。各行各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宣传,为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
2.加强立法,严格贯彻落实节约粮食的相关法律法规。浪费粮食的行为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力约束。相关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研究调研,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开一些听证会听听各方的意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更加细化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贯彻落实到位,才能让法律法规切实发挥作用。
3.强化监管,对食品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对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行严格监管。如在食品的生产领域对浪费现象进行严惩并通过搭建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的方式让食品得到zui大化的利用;在食品的流通领域要加强监管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在食品的消费领域要严格监管,对浪费现象进行罚款等处罚。除了内部监管外,还需要外部监管,媒体和群众可以通过电话、邮箱、意见箱进行举报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相关部门要及时对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处理和公开。
4.创新节约粮食的方式,形成常态化。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定期举办“光盘”行动;饭店、餐饮业张贴节约粮食的标语,培训员工提醒顾客适量点餐,提倡“半份菜”“小份菜”拼盘等,提倡餐后打包,社会各方共同形成合力,多策并举杜绝浪费粮食现象的发生。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