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问答

首页 > 考试问答 > 公务员问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四川华图 | 2021-06-25 15:53

收藏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设置10%—15%的计划,用于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按照《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要求,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推动工作力量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止到2020年10月。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每年的招录公告中对报考条件都会给出详细的规定,当然现实的情况要比这些规定的情形复杂得多,若不清楚的,考生可以电话联系相关的招录单位进行确认。一般而言,只要报考者的实际情况没有触及明令禁止不得报考规定条件的,都是可以报考的。
  申论备考推荐》》》

一、考情分析

在我们申论的作答当中,在概括题方面乃至前面的所有小题我们发现,很多时候申论的答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抄的,你需要从材料中去提炼文章的主要用语,让文章的主要关键词出现在你的材料当中,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抄材料,但是这种作答内容在我们整个申论作答当中固然占一部分,但是还有一部分并不是这样的,它需要我们进行概括,变换用语。

我们会发现在很多题里面,它确实是需要变换材料用语的,这些用语可能要进行一些概括,要能够言辞达意,要从材料当中比较口语化的语言变成标准化的申论语言,这些就要求我们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了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哪些用语是比较标准是比较书面的。

第二、概括题的难点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概括要素题方面,通过材料当中的一些细节细微之处找要点的题确实是比较难。但还有一种难点就是在材料当中,你能够看到这个题目的内容答案,但是你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出来,这个时候你的失分就在所难免了。某种意义上来说,概括题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抄材料的能力是足够的,甚至在细节方面抄材料的能力也是足够的,因为这考察的是一些细心方面的内容,但是如何去把这个材料进行变换成为书面语言,它考察的是我们日常的一些积累。

同时我们在概括的时候也要做到言辞达意,比如有些题目常见的用词“基础设施”,有的同学喜欢写完善基础设施,但是答案其实有的时候是道路基础设施,有的时候是卫生基础设施,有的时候是心理疏导的基础设施。概括程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同时你要把他的用语进行一些变化,这就是在这种题目里面,对于很多同学来说的一个重大的难点,比如在2019年国考地市级当中,概括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她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这其中,他的概括就要从不同的材料当中寻找要点,同时要按照材料题目的要求写成相应的答案,这个时候你就要知道我们要对材料进行改写,这道题恰恰就难在如何把口语化的语言改变成“她的变化”。

第三、有的放矢

既然我们知道了概括题会比较难,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怎么样让我们概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加切实,同时也更加符合申论的命题规则呢?

首先,作为一名备考的学生,你应该多练。在我们华图的网站上,在我们华图在线。去下载一些,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你们也可以选择在网上购买一些。自己做一做,同时与我们的答案相结合,在做完之后对答案。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去买一些我们华图出的答案字帖即练字,又了解具体答案的写法,锻炼我们规范语言的能力。同时,你也可以下载一些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的内容去规范自己的文章,并且把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的一些相应的对策抄下来,让政府工作报告的文风变成你申论答案的文风。长此以往,多加锻炼,你在解构材料、构成答案、文字风格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