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四川省考|2021年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

四川华图 | 2021-06-21 13:51

收藏

四川省考|2021年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2020下 2019下 2018下 2017下 2016下 2014下 2013下
公告发布 10月28日 9月16日 11月19日 8月15日 10月25日 8月22日 9月13日
招考人数 1074人 6823人 2542人 4843人 6913人 7445人 6544人
报名时间 10月30-11月5日 9月18-24日 11月21-27日 8月17-22日 3月11-15日 8月23-29日 9月20-27日
准考证打印 11月30-12月4日 11月4-8日 12月18日 9月18日 11月28日 9月22日 10月28日
考试时间 12月6日 11月9-10日 12月23日 9月23日 12月4日 9月27日 11月3日
成绩查询 1月8日 12月14日 1月21日 11月1日 1月10日 11月19日 12月13日
面试时间 暂定1月30-31日 1月9-12日 3月中旬 12月8-11日 3月9-12日 12月11-14日 1月10-13日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阿坝公务员报考条件:

  报考人员须符合报考公务员的基本条件。报考藏汉双语职位(43017008、43017022)的,需根据职位要求的藏语语种,在进行网络报名前先到指定地点参加藏语口语测试(详见本公告第三条:报名及资格初审),口语测试合格者,方可登录指定网站进行报名。

  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思想政治素质好。

  2.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报考法医职位的,不超过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报考特警职位的年龄不超过25周岁(199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能适应高原气候。

  5.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报考者本人有效毕业证记载学历和专业名称,应分别与拟报职位要求的“学历”“专业”两栏相符)。

  6.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关回避的规定。

  7.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四川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面试和体能测评,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其中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每科卷面满分100分,各占笔试总成绩的50%。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 +《申论》成绩×30% +笔试加分。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很多考生认为“简单”却又“不简单”的模块。“简单”是因为有些考生认为言语就是“语文”未做认真备考,“不简单”是因为大家发现近些年的言语科目对阅读理解能力和成语的积累要求越来越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言语理解与表达该如何备考。

  一、“知彼”

  要想不做备考“小白”,zui基本的就是必须掌握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考情考务,也就是所谓的“知彼”。从题型来看,共有阅读理解、语句表达、逻辑填空三大类题型,阅读量较大;其余的题型如:细节理解、态度观点、标题选择、语句填空、词句代词理解等。

  二、“知己”

  除了必要的考情考务的了解,各位小伙伴还需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梳理自己,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尤其是劣势,以便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分出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如,有小伙伴反映自己的阅读速度太慢,那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有目标地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养成每日阅读人民日报、半 月谈等期刊的习惯,zui好在浏览完一些文章后自己尝试着去总结,归纳重点,加强提炼重点能力的锻炼。

  三、“百战百不怠”

  今天我们主要以“选项辨析”为切入点,教大家怎么做到“百战百不怠”。可以参照下面例题。

  例1: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但也应看到,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科技创新角逐空前激烈,只有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力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真正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动力作用。

  zui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A.努力拼搏,获取关键核心技术

  B.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C.重视激励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

  D.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答案】B。解析:第*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述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现状,并通过“但”转折关联词提出我国科技领域依然存在问题,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zui后一句提出对策,指出“只有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抓住机遇,引领发展。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zui后一句对策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强调必须“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关键核心技术”与文段话题一致,“掌握在自己手中”即“自主可控”,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因此,选择B选项。

  例2:传统家训家规是我国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著名官宦,社会影响较为广泛。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范本和楷模。尤其是这些家训家规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容易引起后世更多人的关注和效法,从而使得这些家族内的训规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家训家规的社会功能

  B.传统家训家规的历史渊源

  C.传统家训家规的历史影响

  D.传统家训家规的教育作用

  【答案】A。解析:第*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传统家训家规的话题。第二句提到家训家规的来源和社会影响。第三句用“而”重点强调家训家规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第四句以家规家训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进一步补充说明家规家训的社会功能。文段重点是在说明传统家规家训的社会功能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重点。因此,选择A选项。

  通过以上两道例题我们不难发现,言语理解题目中经常会出现易混淆选项,考生往往不知道给如何下手,觉得两个选项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抓大比小。所谓的“抓大”,是指通过阅读题干先找出文段的中心句,对比选项后找出大意和文段中心大意相符的;再者“比小”,即在两者中找出和文段中心句表达意思zui为贴近的,这个时候需要从几个小点入手,如选项的全面性、具体化、感情色彩等。这个方法还可以适用于细节理解题、逻辑填空题等。

  

  判断如何备考》》》

  在刚刚过去的国考中,我们发现有一道关于效应的题出现,考到了“晕轮效应”和“破窗效应”。效应以类比推理题目的形式呈现,但是所涉及到的效应大都是以往中出现过的,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对这些效应正确理解和积累,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些“效应”的。

  【例题】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认知对象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者坏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或者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晕轮效应的是( )。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天下乌鸦一般黑

  C.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D.一俊遮百丑

  【答案】B

  【解析】第*步,看设问,为定义判断选非题。第二步,看题干找关键词:①认知者对认知对象有某种印象;②掩盖其他品质或特点,或者倾向于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的是由于感情,觉得对方没有缺点、各方面都好。符合因为感情而掩盖其他方面的品质和特点,符合定义,A项排除;

  B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意思是所有的乌鸦都是一样黑的,不符合定义,即正确答案;

  C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意思是根据年轻人嘴上没有胡子的这一个特征,推断出他办事不够牢靠,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一俊遮百丑”意思是由长相好看这一特征推断出在其他方面也都没有问题,符合定义,排除。

  【例题】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了破窗效应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一条街道有些许纸屑,人们zui终会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随处丢弃

  D.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主人更换玻璃,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答案】C

  【解析】第*步,看设问,选是题。第二步,看题干找关键词:①环境中对不良现象放任不管;②诱导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一个小的蚂蚁洞,就可以引发千里的长堤溃堤,常用来比喻不在意细节而导致失败,不符合定义,A项排除;

  B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自己屋子都不会打扫的人,怎么来治理天下。比喻做事情要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不断积累取得成绩。没有涉及到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放任不管,也没有人来效仿,所以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街道上有了一些小纸屑,人们看到后就开始随意的丢弃垃圾,符合定义中的关键词,即正确答案;

  D项:小孩打破窗户是一个行为,但是没有涉及到“引得人们效仿”,不符合定义,排除;

  通过这两道题目我们发现,我们所列举的这些“效应”在以往的考试中常以定义判断的形式出现。虽然在今年的湖北省考中它以类比的方式出现,但是关于“效应”的考频仍然很高。因此,同学们要将这些知识点牢牢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管命题人以什么样的方式考查,我们都能自如应对取得高分。

  湖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历年来,行测的常识判断是很多考生心里不可言说的痛。常有人调侃,“常识存在的目的,只为证明自己没有常识”。大家似乎只看到了常识无涯范围广的一面,却忘了“术业专攻可作舟”。今天,华图教育将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看那些年的常识判断。

  一、知识详解

  自2015年开始到2020年,云南省省考中知识点的分布结构比重不断调整,但是常识判断始终坚守20大关不破的记录。20个常识判断里,文学从未缺席。今天,我们将从几个例题中来感受,文学与常识判断那千丝万缕的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如金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爱。下列小说中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飞 ②程咬金 ③李逵 ④牛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这题所考查的是小时主人公的时代顺序。那么,在做题的当下,各位考生除了绞尽脑汁思考小说出处以外,还可以结合自己所看电视剧进行分析。首先,张飞出自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分三国”,因此张飞是东汉末年的“莽汉”。其次,程咬金很多考生不一定记得其小说,但是都看过《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由此可推知程咬金是隋末唐初的“莽汉”。zui后,李逵大家都知道出自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而故事背景就是北宋,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三人的顺序是①②③,答案自然是D。但是,常识判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找到正确答案,还要通过反复练习,不断积累干扰项的正确认知。第四个人物“牛皋”是南宋抗金名将,是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的一位悍将。

  而除了将文学名著、典故中的人物作为考查背景,诗词鉴赏也是历年省考过程中的“坐上宾”。

  历史上,不少豪放派诗人(词人)有婉约佳作,而婉约派诗人(词人)也不乏豪放名句,这是一种有趣的“反差”。下列选项没有体现这种“反差”的是:

  A.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D.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根据题干要求,我们需要将体现“反差”的选项排除。那么,首先我们就得知道四位词人的派别及其词的含义。A项李清照先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诗句里提及的“人杰”、“鬼雄”展示的是一份铁骨豪情,与婉约反差极大,排除。B项晏殊也是婉约派词人,“无可奈何”、“花落”、“似曾相识”字里行间的伤春之感,正是婉约派的淋漓展现,不存在反差。C项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春宵”、“花”、“月”都是春夜醉人的美景,与豪放洒脱反差大。D项辛弃疾也是豪放派词人,可“寻他千百度”、“灯火阑珊”所体现的意外相逢,是婉约之词,也有反差。那么,这几句的诗词的目的真的只是记得婉约与豪放吗?不尽然,这个题的意义还在于我们可以“以小见大”。既然提到了“人杰”与“鬼雄”,就应知道这首绝句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由此才能体会到李清照先生对南宋政府东渡保全、一味求和的愤慨。既然提到了晏殊这位词人,各位考生就需要知道他和晏几道被后人成为“大晏”和“小晏”,和欧阳修并称“晏欧”。既然提到了苏轼,各位考生就可以拓展记忆“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至于辛弃疾先生,各位考生更是要能记得其号“稼轩”,人称稼轩居士,以及他那识尽愁滋味的喟叹——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到这里,相信各位考生应该知道了,常识判断考的不只是积累,更是对钟情之事的见证,如果你爱好文学,那就不断积累探索,扩大题目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正确答案为何,更要知道各个信息点有何可为,那么我们积累的内容能应用的范围不仅仅是常识判断,还有言语理解、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

  考生们请记得常识判断哪来什么全能之人,不过是专才各得其所罢了。愿大家能够找到心之所向。

  

  申论如何备考》》》》

【背景链接】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费,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迫在眉睫。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和各相关环节中的粮食、食物、食品浪费行为。比如,公务活动用餐推行标准化饮食;餐饮服务提供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将被处罚;消费者如果造成明显浪费将被收费等,这些规定让人真切感受到该法立足于系统性治理,有利于建立反对食物浪费的长效机制。

【预测考题】

仓廪实,天下安。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粮食产量尽管连年丰收,但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再加之浪费现象不断加剧,必须道德约束和法制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浪费现象。

【综合分析】

1.人们缺乏节约意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少部分人眼中食物不再只是解决温饱,而是“面子”“有钱”的象征,例如生活中一些人会错误地认为在办酒席或接待时剩下的饭菜越多越能显示出自己对客人的重视程度,这是虚荣心作祟的表现,反映了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观,缺乏节约意识。

2.国家缺乏保护粮食的相关法律法规。浪费粮食一般只会受到道德的“软性约束”,而缺少明确法律条文的“硬性约束”。粮食问题仅仅只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道德只是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而缺少法律法规通过强制力来保障实施,。

3.政府疏于对浪费粮食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一方面表现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浪费粮食行为发生后没有完善的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就会放任浪费粮食的行为;另一方面表现在惩戒力度太轻,当发生了浪费粮食现象只是简单的批评教育或罚款,惩戒力度太轻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浪费粮食现象。

【对策措施】

1.加强宣传,树立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不管物质生活多么丰富,我们都要加强自律把勤俭节约美德传承发扬下去。媒体要面向全社会积极宣传珍惜粮食的意义和浪费粮食的危害,以专题片的形式宣传珍惜粮食的正面案例,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规范“吃播”节目。各行各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宣传,为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

2.加强立法,严格贯彻落实节约粮食的相关法律法规。浪费粮食的行为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力约束。相关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研究调研,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开一些听证会听听各方的意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更加细化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贯彻落实到位,才能让法律法规切实发挥作用。

3.强化监管,对食品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对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行严格监管。如在食品的生产领域对浪费现象进行严惩并通过搭建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的方式让食品得到zui大化的利用;在食品的流通领域要加强监管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在食品的消费领域要严格监管,对浪费现象进行罚款等处罚。除了内部监管外,还需要外部监管,媒体和群众可以通过电话、邮箱、意见箱进行举报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相关部门要及时对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处理和公开。

4.创新节约粮食的方式,形成常态化。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定期举办“光盘”行动;饭店、餐饮业张贴节约粮食的标语,培训员工提醒顾客适量点餐,提倡“半份菜”“小份菜”拼盘等,提倡餐后打包,社会各方共同形成合力,多策并举杜绝浪费粮食现象的发生。

【思维导图】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