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四川公务员局|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

四川华图 | 2021-06-18 09:09

收藏

四川公务员局|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

  四川省2021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考试什么发布公告呢?四川省历年下半年招录都是什么时间?下半年都有招考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根据四川人社局公布的四川人事招考时间表消息(见下图):四川省2021下半年是有招录公务员的,有一次国家公务员,还有一次四川公务员,这里我们指的是四川公务员,根据历年招考来看,四川下半年招录公告发布时间zui早也在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还非常充分。

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一、关于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

  四川历年基本都有两次公务员招录,下半年公务员招录和上半年一样,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公布招录公告(http://202.61.89.231/)。

  上下半年招录相同处:

  招录流程相同,公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体检。

  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入口相同,根据历年招考信息,四川公务员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是在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http://202.61.89.231/)。

  报名流程相同,职位选择>填报信息>查询资格初审结果>确认缴费>职位调整。

  笔试公共科目相同,四川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笔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150钟。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周六或者周日一整天。

  笔试面试费用相同,笔试费用每科目50元,面试费用80。

  考试大纲相同,四川公务员考试大纲都是参考的国考考试大纲》》》点击查看考试大纲

  上下半年招录不同处:

  招录岗位类别不太,上半年绝大部分岗位都是普通公务员岗位,下半年有普通公务员岗位也有警察岗位,会涉及到考专业知识-《公安基础》。

  更多四川公务员上下半年相同及不同之处,各位考生可以亲自来对比查看》》》点击查看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汇总.

  二、如何备考四川公务员

  基础阶段>>>

  首先,要先了解公务员考试内容。并且在基础阶段我们要知道四川公务员所考察的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运算、基本的阅读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等等。

  此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要加强知识的记忆。在教材之外,我们应当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常识知识,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集中记忆常识完全可以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到两篇,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常识储备量大幅度增加。

  技巧学习>>>

  这个阶段就像我们高中初中上课听理论的过程,对于行测要分题型学习,掌握必备的解题技巧是必要的过程。

  在120分钟能够做出100道题确实需要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才能保证题目做完。

  强化阶段>>>

  在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到了我们的强化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无疑我们需要大量的题目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基础理论。

  每天做题目,掌握答题思路,答题方法。这一阶段,对于我们每一位备考的考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行测,我们要严格规定自己的做题时间,从而训练做题的速度。对于申论,要保证不管什么材料,一接触就能拿出答题的思路,写作的框架,基本能完成写作。

  那么要想达到这样的成果,除了训练,还是训练。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先专项突破,尤其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进行训练和理解,在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进行套题训练。

  刷题计划>>>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刷的题不下1000道,70分可期。

  四川华图老师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

  巩固阶段>>>

  对于行测,还是继续做题,做试题,找差距,通过做试题看自己哪方面比较弱,从而逐个击破。同时,我们每天一定要保证按规定时间答一套试题,及时查漏补缺。申论方面,在前面已经培养出大致思路的前提下,现在要强化的是细节,语言的运用,词句的处理等等,zui好每天都手写一套,可以估算一下时间。

  在zui后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做套题巩固知识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训练自己做题时间的安排与习惯。

  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zui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们,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

  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可能会“发挥失常”。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zui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三、历年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年份 2020下 2019下 2018下 2017下 2016下 2014下 2013下
公告发布 10月28日 9月16日 11月19日 8月15日 10月25日 8月22日 9月13日
招考人数 1074人 6823人 2542人 4843人 6913人 7445人 6544人
报名时间 10月30-11月5日 9月18-24日 11月21-27日 8月17-22日 3月11-15日 8月23-29日 9月20-27日
准考证打印 11月30-12月4日 11月4-8日 12月18日 9月18日 11月28日 9月22日 10月28日
考试时间 12月6日 11月9-10日 12月23日 9月23日 12月4日 9月27日 11月3日
成绩查询 1月8日 12月14日 1月21日 11月1日 1月10日 11月19日 12月13日
面试时间 暂定1月30-31日 1月9-12日 3月中旬 12月8-11日 3月9-12日 12月11-14日 1月10-13日

  上表为四川历年下半年公务员招录时间节点,可以推测202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招录公告zui早可能8月出公告。关于历年四川公务员招录职位表》》》点击查看

  四、四川公务员报名条件

  参考2020下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年龄在18至30周岁(1989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及报考狱医(医生)、心理矫正职位的,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1984年10月30日至2002年10月30日期间出生)。报考司法行政机关职位的人员,年龄在18至35周岁,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9年10月30日以后出生)。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其中,拟报职位的“专业”条件,指与“要求的学历”所对应的专业。

  7.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录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四川公务员考试科目

  参考2020下半年四川法检系统招录公务员消息,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

  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每科卷面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 +《申论》成绩×30% +笔试加分。

  

  六、四川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 (1) 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2) 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 (3) 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4) 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 (5) 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6) 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7) 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在考试中,做言语题主旨类题目zui核心的思路就是要找到文段的中心。查找文段中心的方法有:关联词查找、行文脉络分析以及主题词法等。本篇文章就来谈论一下用关联词做言语题的技巧运用。关联词主要分为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和并列关系。通过关联词可以迅速判断出一篇文章的中心句,从而快速锁定答案。

  【例1】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少, 行业、社会、监管等也在逐渐调整和适应。但是不能因此采取一种压制态度,而应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规范健康地发展。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 要以包容的态度, 营造分享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B. 相关法规的调整和监管手段都跟不上分享经济的步伐

  C. 分享经济是新生事物, 本身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D. 不能压制新生事物的发展, 否则就无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

  【答案】A

  【解析】第*步,分析文段。第*句指出“分享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少”,第二句话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文段重点,即“不能采取压制的态度,要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其规范健康地发展”。

  第二步,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A项“营造分享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应文中的“不能压制,创造更好的环境”。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相关的调整和监管跟不上分享经济的步伐”是文章第*句问题的描述,非重点内容。

  C项“分享经济本身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为问题本身,文段已经给出了解决的对策,即“创造更好的环境”。

  D项前半句符合作者的观点,但是后半句的结果“无法跟上新时代的发展”在文段中没有直接的表述,且D项没有体现对策“应创造更好的环境”。

  【例2】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有着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 往往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 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 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 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 很长一个时期, 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 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构成及特征

  B. 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治病原理

  C. 中国传统医药学具有神奇的功效

  D. 中国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区别

  【答案】C

  【解析】第*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组成,并指出它有神秘之处,许多原理难以科学解释。然后用转折关联词“但”强调了其常有神奇功效。zui后举了藏医的例子论证其神奇功效。

  第二步,文段重点句为“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

  第三步,对比选项。C项“中国传统医药学具有神奇的功效”是重点句的精简压缩。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是转折之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

  B项“治疗原理”文段没有讨论。

  D项在文段中也无从体现。

  

  判断如何备考》》》

  在国考备考中,对于判断推理这一块,大多考生会觉得翻译推理很难,这主要是由于翻译推理涉及太多的逻辑关系,很多考生理不清楚其中的关系,导致对于翻译推理这个模块直接选择放弃,但是一旦放弃翻译推理后,就会发现随之的真假推理,分析推理,乃至后面的论证(加强削弱),在做题中都会处于懵圈状态,云里雾里晕头转向。

  对于这些考生在备考之初,还是应该迎难而上,对于翻译推理这块应该攻破它,翻译推理毕竟是所有逻辑判断题型的基础,如果放弃了翻译推理,也就相当于放弃了整个逻辑判断模块。那么,如何攻破翻译推理呢,翻译推理顾名思义先翻译后推理,就是先把复杂的文字语言转换成简单的逻辑关系,然后随之进行推理。在转换过程中对考生来说,zui复杂、zui难区分的就是“且”与“或”的关系,对于“且”与“或”的区分,首先要先明白其二者的意义与区别。

  对于“且”关系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比如,“高富帅”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吧?顾名思义就是又高又帅又富,那郭敬明我们能把他称之为“高富帅”吗?大家都会回答“不能”,那么为什么不能呢?因为郭敬明虽然满足了富和帅,但是由于他不高因此不能被称之为高富帅。所以,高富帅是一个且关系,想要“且”关系的表达式能够成立,首先必须要求且关系中所有对象同时为真,也就是说“全真才真,一假则假”。而对于“或”关系的掌握,主要取决于大家对“或者”这个词的理解,就像下面这个例子:“我找女朋友的标准或者漂亮,或者有才”。那么此时能够符合这个人条件的女朋友,有三种情况,1.漂亮但没才;2.有才但不漂亮;3.既漂亮又有才。很明显这三种类型的女孩都符合男生的标准,男生都会考虑去见一下。所以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就会发现,在“或”关系中,漂亮或有才,只要满足其中一者这句话即可成立,总结为口诀就是“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全真才真、一假则假 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通过上述讲解大家是否明白了“且”和“或”的关系了呢,大家可以用几个简单的题进行一下自测,看看究竟了解的是否透彻。

  【例】如果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印度和巴西也都成为常任理事国。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日本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印度和巴西中至少有一国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

  如果日本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印度和巴西中都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

  如果德国、印度和巴西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日本也成为常任理事国

  如果德国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印度和日本不会都是常任理事国

  【解析】第*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日本→德国且印度且巴西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日本”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项:“¬日本”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C项:“德国且印度且巴西”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D项:“¬德国”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日本”;“印度和日本不会都是理事国”翻译为“¬印度或¬日本”,“¬日本”是对“¬印度或¬日本”一支的肯定,根据“一真则真”,可得到“¬印度或¬日本”是成立的,可以推出。

  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云南分院

  

  常识如何备考》》》

  历年来,行测的常识判断是很多考生心里不可言说的痛。常有人调侃,“常识存在的目的,只为证明自己没有常识”。大家似乎只看到了常识无涯范围广的一面,却忘了“术业专攻可作舟”。今天,华图教育将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看那些年的常识判断。

  一、知识详解

  自2015年开始到2020年,云南省省考中知识点的分布结构比重不断调整,但是常识判断始终坚守20大关不破的记录。20个常识判断里,文学从未缺席。今天,我们将从几个例题中来感受,文学与常识判断那千丝万缕的关系。

  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如金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爱。下列小说中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飞 ②程咬金 ③李逵 ④牛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这题所考查的是小时主人公的时代顺序。那么,在做题的当下,各位考生除了绞尽脑汁思考小说出处以外,还可以结合自己所看电视剧进行分析。首先,张飞出自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分三国”,因此张飞是东汉末年的“莽汉”。其次,程咬金很多考生不一定记得其小说,但是都看过《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由此可推知程咬金是隋末唐初的“莽汉”。zui后,李逵大家都知道出自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而故事背景就是北宋,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三人的顺序是①②③,答案自然是D。但是,常识判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找到正确答案,还要通过反复练习,不断积累干扰项的正确认知。第四个人物“牛皋”是南宋抗金名将,是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的一位悍将。

  而除了将文学名著、典故中的人物作为考查背景,诗词鉴赏也是历年省考过程中的“坐上宾”。

  历史上,不少豪放派诗人(词人)有婉约佳作,而婉约派诗人(词人)也不乏豪放名句,这是一种有趣的“反差”。下列选项没有体现这种“反差”的是:

  A.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D.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根据题干要求,我们需要将体现“反差”的选项排除。那么,首先我们就得知道四位词人的派别及其词的含义。A项李清照先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诗句里提及的“人杰”、“鬼雄”展示的是一份铁骨豪情,与婉约反差极大,排除。B项晏殊也是婉约派词人,“无可奈何”、“花落”、“似曾相识”字里行间的伤春之感,正是婉约派的淋漓展现,不存在反差。C项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春宵”、“花”、“月”都是春夜醉人的美景,与豪放洒脱反差大。D项辛弃疾也是豪放派词人,可“寻他千百度”、“灯火阑珊”所体现的意外相逢,是婉约之词,也有反差。那么,这几句的诗词的目的真的只是记得婉约与豪放吗?不尽然,这个题的意义还在于我们可以“以小见大”。既然提到了“人杰”与“鬼雄”,就应知道这首绝句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由此才能体会到李清照先生对南宋政府东渡保全、一味求和的愤慨。既然提到了晏殊这位词人,各位考生就需要知道他和晏几道被后人成为“大晏”和“小晏”,和欧阳修并称“晏欧”。既然提到了苏轼,各位考生就可以拓展记忆“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至于辛弃疾先生,各位考生更是要能记得其号“稼轩”,人称稼轩居士,以及他那识尽愁滋味的喟叹——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到这里,相信各位考生应该知道了,常识判断考的不只是积累,更是对钟情之事的见证,如果你爱好文学,那就不断积累探索,扩大题目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正确答案为何,更要知道各个信息点有何可为,那么我们积累的内容能应用的范围不仅仅是常识判断,还有言语理解、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

  考生们请记得常识判断哪来什么全能之人,不过是专才各得其所罢了。愿大家能够找到心之所向。

  

  申论如何备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不息,向着2021年的方向奔涌而去,而我们也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科目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个尴尬的难处,就是遇到材料中陌生的词汇如何判定其是答案要点,例如:环保错位、点菜式执法、老漂族等。这一类热词对于喜欢阅读,关注时事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对于积累匮乏,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同学来说却是难,难,难。这让许多考生在看到材料中这类词汇时,挠破脑袋,拼命想从材料中抠出一点点解释来掩饰自己的不知道,却常常被打脸,材料就是不给。那么如何破解此类难题呢。此时,华图教育的老师这就来把方法呈上。

一、掌握关联词,通读材料逻辑

初读句子,为了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我们往往会使用关联词来协助理解其意思。同样的,材料是由段落组成,段落是由句子组成,要想理解整个段落,我们就需要通过关联词来逐一击破。

例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项目引起的“邻避效应”问题日益突出。当地居民因担心周边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而采取强烈的、情绪化的群体抗争行为称为“邻避效应”。“邻避效应”问题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还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可从多方入手探索建立并完善“邻避效应”问题的治理机制。

出租车牌照不容易获得,政府寻租空间非常大,也出现了没有任何出租车经营手续的“黑车”,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在温州,出租车老板一旦获得了这个牌照,大多将车租给外地人开。出租车司机主要都是来自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因为不是自己的车,出租车服务质量、卫生状况都不好。不仅如此,出租车司机闯红灯、飚车等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非常严重。与此同时,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没被纳入社保范围。

二、结合关联词,提取有用信息。

不难找出,在上述例子中,有两个词“邻避效应、寻租空间”是较为少见,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有可能就是一个痛点。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邻避效应,是指居民或在地单位因担心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现象。它能在社会现实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若处置不当,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如图---源自搜狗百科)

政府寻租指的是政府以行政权力为主要手段寻求其利益zui大化实现机会的行为或过程。

(如图---源自搜狗百科)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不知道其意思,光靠猜测,能否猜对信息?关联词又于我何用?

结合刚才的材料例子,里面使用了递进关联词“不仅...还会...”,而递进关联词前后语句的关系紧密,一般在申论材料中出现递进关联词前后的语句意思方向一致,如前句是“问题”,递进后是更严重或重要的“问题”。

那如果我能确定整个语句中前句是问题,那么递进后也是问题,如“出租车牌照不容易获得,政府寻租空间非常大,也出现了没有任何出租车经营手续的“黑车”,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这时,结合“黑车”,我确定“寻租空间”是问题的体现。

三、根据题干需求,组合zui终答案要点。

一般申论中的概括题这么出“请结合材料概括出....的问题?”

那结合刚刚对上述材料例子的信息收集,那我就可以得出答案是

问题有:1.产生“邻避效应”问题;2.政府寻租空间大;

通过对关联词的学习,我们可以先由掌握关联词开始,一方面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表述,另一方面多看试着从材料中使用技巧来提取信息,从模仿开始进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提取能力,那么无论遇到什么突发难点都可以解决。

https://m.xue.huatu.com/fx/index/detail/100792?t=CLS2PJDf6QdscajTaCPzug%3D%3D&utm_term=(作者:华图教育)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