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
【人物简介】皮亚杰,瑞士日内瓦学派创始人,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知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另一位“巨人”,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著作】《发生认识论原理》《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智慧心理学》
【主要理论】
1.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皮亚杰认为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这同时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皮亚杰认为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积极建构的过程。
皮亚杰在解释发生认识论时提出了四个概念:
图式 |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它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
同化 | 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
顺应 | 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过程 |
平衡 | 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其影响因素有四个:
①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②自然经验(练习和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物理经验及数理逻辑经验两类。
③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④平衡化,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对于心理发展的上述三种基本因素起调节作用,并且这种调节表现出定向性的特点(即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3.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1)开始出现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感觉开始具有了调适作用。 (2)儿童的思维开始萌芽。此时儿童在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一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二是,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3)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
前运算阶段(2—7岁) |
(1)早期的符号功能。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 (2)自我中心性。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实了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 (3)思维的片面性。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 (4)泛灵论。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5)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 (6)守恒概念没有形成。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的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包括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7)集体独白。在群体里,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1)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 (2)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3)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4)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5)出现了具体逻辑思维。所谓具体逻辑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成人) |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主要的思维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2)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3)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 (4)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 (5)思维具有的灵活性。 (6)具备了反思能力 |
4.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和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自我中心阶段/无律阶段(2—5岁) |
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者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 |
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6—7岁) |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年长者的命令。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 |
可逆阶段(8—10岁) |
儿童的道德判断已经开始摆脱外界的约束,并具有自律道德水平的初步萌芽。 这个阶段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在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判断好坏的标准是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平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 |
公正阶段(11—12岁) |
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皮亚杰认为,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 |
【示例】
1.【单选】按皮亚杰的观点,学生知识结构形成的方式的是( )。
A.适应与同化 B.同化与顺应
C.顺应与复习 D.复习与适应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这也是人们的图式,即认知结构的形成方式。故本题选B。
2.【单选】将饼干藏起来,儿童去寻找;将饼干分成两半,儿童认为饼干变多了,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守恒概念没有形成,会因为事物的形态、数量发生变化而改变对事物的认知。题干中儿童能寻找藏起来的饼干说明已经获得了客体永久性,而儿童认为数量多,饼干就变多,体现了该阶段儿童思维的不守恒,由此可知,该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故本题选B。
3.【单选】下列不属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 )。
A.建立守恒概念 B.出现去自我中心化
C.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 D.解决问题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包括:思维可以逆转、获得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性、去集中化、获得抽象概念、获得具体逻辑思维。C选项解决抽象问题是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