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试题解析

首页 > 四川公选遴选考试 > 试题资料 > 试题解析

四川遴选公务员笔试案例分析: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华图遴选考试网 | 2021-02-04 09:26

收藏

  发现结节不立即切除就会癌变?复方板蓝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绝对不能运动?不久前,北京市科协等机构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回应了相关谣言。近年来,类似榜单每次发布都会引发社会关注,既说明公众渴望得到权威的科普知识,也折射出一些“科学流言”传播较广的现实。

  [提出观点]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

  [综合分析]

  近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但科学精神培育相对缓慢。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在一定程度权威声音缺位。不可否认,公众对与自身相关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气候环境等信息比较敏感,一旦遇到困惑,如果没有及时、权威的信息,不少人会“宁可信其有”,信息的转发无形中助推了流言的传播。可见,在一些领域,科普供给与人们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在于传统科普在内容选择、表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对“科学流言”,不能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网络曾经谣传的“蛆橘事件”“打针西瓜”,导致一些地方的优质农产品滞销;有的“致癌提醒”“民间偏方”,让一些老年人误入养生歧途。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