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面试技巧

首页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备考方法 > 面试 > 面试技巧

公务员面试热点:教育局副局长怒怼民众“听不懂话”好大的官威

四川华图 | 2019-06-03 16:21

收藏

2019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教育局副局长怒怼民众“听不懂话”好大的官威

  热点概述


  一句“现场鉴定你听不懂话”再加一句“你是哪个小区的”,耍得一手好官威。

  据新京报报道,4月26日,网友爆料,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副局长在接待民众时大耍官威,称“现场鉴定你听不懂话”,并让人调查发言者是哪个小区的。现场民众纷纷质疑,这是要报复吗?28日,南关区委宣传部回应称,已介入调查。

  据还原,当日因为某学校划片入学问题,南关区教育局接待学校周边小区业主代表商讨解决方案,双方交涉过程中发生了视频里的对话。

  视频内容较短,并没有完整呈现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沟通过程中,相关业主言行有无不妥之处,我们也不得而知。从常识来看,基于不同利益诉求的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小插曲,舆论也不必过敏。

  但涉事副局长的言行,显然不在此列。身为区教育局副局长,与小区居民座谈时,一言不合就发飙,质问发言业主“你是哪个小区的?”这口气,这威风,这脾气,听着耳熟,看着眼熟——前些年,没少见过这种一张嘴就质问“你是哪个单位的”的耍官威官员。

  官员干部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公众监督的对象,在民众面前本应谦抑。沟通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顺畅、不合意,就出言不逊,摆出一副教育民众的架势,傲慢之感暴露无遗。一句“现场鉴定你听不懂话”再加一句“你是哪个小区的?”,勾勒出的也是一幅高高在上的官僚气“画像”。

  在政府部门与民众座谈的场合,“副局长怒气质问”表现出来的作风,往小了说,是在与民众互动时的沉稳不足、暴躁有余,往大了说,折射出其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短板。无论如何,这都不能算与民众沟通、辩理的正确姿势。而现场业主的纷纷抗议,并发出“这是要报复啊”的质疑,也表明沟通已陷入僵局。

  目前,涉事副局长已经“作了深刻检讨”,当地在通报批评之外,也要求“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自查,举一反三,进一步转变作风”,这种迅速应对舆论的态度当然值得肯定。

  但舆论更期待,这种“转变作风”的要求不止于“会上”,而能得到真正落实;副局长的“深刻检讨”也不止面向上级、同事,更应面向当地民众。摘自《辣眼时评-华声论坛》

图片来源:新京报

  相关评论

  @《侨报网》:任何职业,都重视德行修为。就像教师行业讲究师德,官场也强调官德。网曝女局长的履历,可谓耀眼光环加身,诸如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管理者、劳动模范等称号,一个都没落下。然而,一言不合就大显官威、大摆官谱,获再多荣誉也不能掩盖官德缺失的事实。

  言语是思想的外衣。官德贫乏或缺失的背后,是官本位思想下的官老爷、官奶奶心态在作祟,是个人权力观的畸形和扭曲。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民色谱中,官高民低,官上民下。官员们也一直习惯对百姓端官架、打官腔、踱官步。尽管当代官员被定位为“为人民服务”角色,尽管中国近年也在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且给作风之弊、行为之诟开展了多次“大扫除”,但女局长用简单粗暴的“耍官威”折射出基层官僚主义依旧严重。(摘自《侨报网每日观察》)

  @《东北新闻网》:这位副局长怒怼群众“听不懂话”,并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经“官方鉴定”为作风简单粗暴,“观感”和“听感”也不能说不恶劣,为何没有受到任何党纪政纪处分,而仅仅是“道歉了事”?如果说是因为“后果不严重”,那么,相关方便恐怕拿出详尽解释,否则,恐怕难以令公众信服。

  事件已经发生,负面影响也已经产生,如果官方的后续处理不能取信于民,恐怕还会引发下一轮舆论风暴。这,实在是“因小失大”。(摘自东北新闻网时事政治)

  @《每日甘肃网》:有人说,该女副局长情商不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商讨划片入学问题的座谈会上,张口“鉴定群众听不懂话”,闭口让人调查发言者“哪个小区的,记下来”,作为服务者的教育局官员岂能如此失态?难道她一点都没意识到面前有一双双“监督的眼睛”?难道她没想一想,在眼巴巴等待的群众面前发飙,有必要吗?

  不把群众诉求当回事,动辄吹胡子瞪眼,对群众出言不逊甚至有报复、威胁之意,被批“官威十足”、“观念跑偏”、“作风不正”并不冤。当然,也不排除座谈会现场有群众说话不中听的可能,但既然召开座谈会接待群众,就说明当地划片入学存在问题,而非一片和谐,那么群众现场表达意见就是正常的、正当的。(摘自《每日甘肃网每日论坛》)
 

  模拟题


  针对材料中的女副局长怒怼民众听不懂话大耍官威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在群众面前有耍官威习惯的干部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人将这种毛病归咎于“性格”,认为“官员也是人,是人都有脾气”。这种说法,貌似有理,实际上遮掩着“官本位”价值观、混淆了官员与群众在身份概念上的区别。材料中的女副局长来了脾气,就怒怼居民说“现场鉴定你听不懂话”,但若换了对方是她的上级领导,即便有脾气恐怕得忍着,而不一定“是人都有脾气”。也难怪后来的道歉,被认为既缺少诚意,更谈不上深刻。

  关于这次官民对话,舆论关注点始终不是引发吵架的原因,而是吵架本身——无论孰对孰错,女副局长在这种场合都没有“发飙”的权利。事实上,在女副局长之前,近年已有多位官员在民众面前唱过“颐指气使”“态度蛮横”的大戏。2018年1月,一位成都市民到镇政府反映问题,却被官员怒怼:你不是人民。2019年1月,面对民众来访,一位河南官员则直接辱骂道:“敢进我的办公室,作死你个鳖孙”。

  倾听民众心声,热情为民服务,竭力解民众难题,这本是基层官员分内之事。但一些官员却把权力当成了待遇,将正当合理办事当成了赏脸恩赐,动辄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甚至出口成脏,将权力任性和傲慢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既刺伤了公众神经,也重创了政府公信力。

  这类事件屡有出现,一方面在于公仆意识淡薄,一些干部只唯上不唯下,对普通民众傲身子、摆架子,耀武扬威,卖弄权势,平日骄横成了习惯;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领导干部群众工作方法欠缺,一些官员群众工作方法粗暴蛮横,应对上访事件不理智、不克制,面对群众缺乏相应沟通能力和技巧。再者,一些官员自觉或不自觉地耍官威,也是缺乏公共形象意识的表现。官员作为公务人员,其公共形象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政府,反映着公共服务的成色。因而,官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能随意,更不可以“态度蛮横”。官员在群众面前情绪失控、态度蛮横,根本原因是把群众视为管理而不是服务的对象——这是“耍官威事件”的本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是简单的作风问题,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于始终不忘人民立场,加强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要和群众心贴心、心连心。还要练就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要认真耐心为群众释疑解惑,用群众语言、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做好工作。尤其是一些直接对接、联系群众的窗口单位、服务部门,在面对难事、杂事时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替群众着想,多听群众意见,更要经得起群众抱怨,多从自己工作上找问题找原因,用真心真情、真正的行动来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

  要让所有领导干部都能接受“服务”而非“领导”的逻辑,除了教育,更要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要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加强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权力阳光透明运行,使其不敢为所欲为。

  同时,要充分认识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培训的重要地位,健全基层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入职和在职培训制度,造就一支讲政治、懂教育、善担当的优秀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同时,制定能力标准体系,对基层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实行多元、灵活、开放的评价。可以通过建立基层教育行政系统选调生制度,充实基层教育行政领导人员专业队伍。

  教育问题,绝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环。期待“女副局长耍官威”事件成为一堂生动的公共管理课,更多官员和部门能通过这堂课,丰富关于公共形象、公共意识和官德的认知。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