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四川公务员考试答案 | |||||||||||
试题 | 常识判断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数量关系 | 判断推理 | 资料分析 | 申论 | |||||
答案 | 答案解析 | 答案解析 | 答案解析 | 答案解析 | 答案解析 | 单解析 | |||||
难度趋势 | 中等趋势 | 趋势分析 | 趋势分析 | 命中及分析 | 趋势分析 | 趋势分析 | |||||
解析 | 4月25日四川公务员考试实况播报入口>>> | ||||||||||
测分 | 砖题库测分入口>>> |
“中国梦”——2015年425四川省考《申论》难度趋势分析
华图教育 顾寅
2015年的425联考刚刚过去,这个时候去讨论考的如何似乎是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毋庸置疑,我们终究还是需要对过去的这场联考进行适当的总结,无论你考的很满意,亦或者是不尽如人意。就申论这门科目来讲,变化还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谈到的一句话“申论不仅仅是能够帮助你考上公务员,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让你当好一位公务员”,本次的申论考试在平淡无奇的题目背后就隐藏着这个事实。
一、材料的字数以及材料的选择
本次申论考试的试卷材料字数只有6107个字(包括题目),从历年的分析来看,字数是不算多的,甚至不及不久前的2015年四川选调生考试(7080字)的材料字数。然而这点并不是意味着材料有多么的深涩难懂,试卷中材料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仍然是我们复习中常见的那些事例性材料和理论性材料,完全看不出太大的区别。
具体的材料排布,相对来说还是显的比较简单,除了材料1是直接的理论性材料,后面的6个材料基本都是并列性的事实材料,具体表现为:材料2的数据材料的对比;材料3、4的反例;材料5、6的正例以及材料7的W市的成功做法。整个材料结构总体上呈现总分的结构,对于很多考生来讲,这是比较好的,因为对于材料的主题是开始就出现了,从而对于把握材料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而具体的事例性材料的划分也是比较明显的,材料中正反事例的区分是一目了然,几乎没有相互交叉的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分析到这里,就认为是本次联考的整体偏于简单,就有点以点概面了。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材料的分布真的就“暗藏杀机”,而是说,其实材料的分布规则并不意味着题目简单,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去初步得到印证。
二、问题的设置
本次申论考试的题目设置不管是数量以及题型设置都是和之前的考试一脉相承的,没有太大的变化,第*题的概括,第二题的公文,以及后面的文章写作,总的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第*题的概括题的答案来源是全部材料,这似乎是和联考的题目设置是类似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材料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分部过于规则或者说过于“简单”,这就会引起一个问题:通常来说,我们说申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我们一般会以“好”或者“不好”简单归纳,以此方便寻找信息点。
在本次申论试题中,如果按照简单的“好、坏”的区分来寻找有效信息点,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材料3、4是反面材料,而材料5-7都是好的事例,那么按照一般的逻辑,似乎答案的来源就应该是材料3、4,与其他材料没有关系,这就会让很多考生直接就避开其他材料,全部精力集中在材料3、4当中,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在材料5中第二段有如下的表述:“S市从来不缺文化活动及各类文化节,但从没有一个节目能像市民文化节一样包含如此多的活动类别且如此‘接地气’。”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如字面的表达那样简洁明了,而事实上,这句话还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很多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节是不‘接地气’”,而这其实也是我国公益性文化场馆所存在的一个问题,作为考生,在紧张而简短的考试时间之内,很容易丢失这部分内容。这样的思考方式其实就是我们在申论考试中经常提到的“为什么”的思考,当下的文化宫等公益性文化场所是存在的,为什么会出现材料3、4中所出现的问题,诚然有材料2中所反映的一些现状,还有的一些问题是要经过比较的,什么比较呢?其实就是从部分“好”的事例中,凸显出目前的不足,而这也正符合毛主席曾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目前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在寻找自身原因存在的同时,更要注重方向是是否出了偏差。在本次申论考试中这个偏差的实质就是对于主题的理解的偏差。
三、材料的主题
本次材料的主题似乎是和以前的考试大致相同,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们细细看来,材料的主题,我们从题目中似乎能看到,也就是“公共文化服务”。而公共文化场所,如电影院,文化宫等,只不过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这些载体所出现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当下社会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和创新仅仅只是解决目前的困境。
表面看来,以上的分析基本还是能够令人感到信服,但是我们退一步来讲,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要回归公共文化服务,当下经济发展趋于稳定,科技进步能够让每一个人各得其所,公共文化回归的必要性在哪里?材料中有没有给我们提示呢?这个时候其实就能够凸显我们教学中所强调的重要性,即一定要回归到理论性材料去寻找材料的主题。其实在材料1的开头是有着明确的指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就是这句话其实就暗含着材料的核心部分,也能够解答所有的疑惑,“中国梦”这既是当下政府所提出的重要的执政理念,也是当下全社会、全民奋斗的目标,这既是本次申论考试与以往申论考试的区别所在,也是本次考试zui大的亮点。
“中国梦”的提出,既是明确地彰显政府的执政理念以及工作重心,是要求公务人员转变工作思路,切实从民众角度入手,以此来解决民众的需求,而这正式体现政府尊重民意,体现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关键所在,正如材料中所言:让众人初尝了“说了算”的“当家”的惊喜(材料6)。材料5-7,我们所谓的正面的事例材料都是讲的,符合民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或者是民众主动要求的文化活动的成功施行。而公文题的考察报告其实就是要突出政府应该从民众角度入手来体现公共文化活动中民众的主体地位,当然文章写作的内涵,即“回归和创新”的根本原因或者说依据也是民众的需求,主要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助力,以此显示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思路。
综上所述,本次申论考试整体难度其实并不是很大,但是要想彻底理解材料就必须明白材料的内涵,即中国梦以及政府的服务型工作理念,而这些正如我们在教学环节中所强调的,材料的主题都是可以从理论性材料的仔细剖析中能够初步了解的。只有对于理论性材料的“死抠”,结合申论思维的“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思考模式,才能彻底地把握材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申论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分析和思考,以“准”公务员的身份去看待问题,去总结,才能有本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