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可以看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

| 2021-06-11 10:43

收藏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可以看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2022国家公务员图片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发布公告 2020.10.15 2019.10.14 2018.10.21 2017.10.28 2016.10.13
网上报名 2020.10.15-24 2019.10.15-24 2018.10.22-31 2017.10.30-11.8 2016.10.15-24
查询报名序号 2020.10.28 2019.10.28 2018.11.4 2017.11.12 2016.10.28
确认及缴费 2020.11.7-11 2019.10.31-11.6 2018.11.8-14 2017.11.17-22 2016.11.2-7
准考证打印 2020.11.23-29 2019.11.18-24 2018.11.26-12.2 2017.12.4-10 2016.11.21-27
笔试时间 2020.11.29 2019.11.24 2018.12.2 2017.12.10 2016.11.27
成绩查询时间 2021.1.5 2020.1.8 2019.1.18 2018.1.24 2017.1.9
面试开始时间 2021.1.23 因疫情推迟待定 2019.1.24 2018.2.5 2017.1.17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主旨类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的必考题型,它包括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和标题选择题。这三种题除了故事道理类,均要根据文段的主旨选答案。在四个选项中,表述片面的选项通常是错误项,为何是“通常”而不是“一定”,请看例题1。

  例1.每个人的德性都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现代国家中的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分子,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完全超越利己动机的公益慈善。事实上,追问人的本性,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向善、为善的一面。与其说这是完成他的社会责任,不如说这会给他带来助人的喜悦和欢愉。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那种片面地将公益慈善视为社会精英特权或某些组织禁脔的思想,是无视人之本性的陋见,不利于公共伦理和公共道德的形成,是阻碍现代公民意识生成的绊脚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德性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

  B. 行善给人带来喜悦和欢愉

  C. 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

  D. 不正确的慈善观危害甚大

  文段第*二三句指出每个人的德性中有慈善的一面。第四句用转折词“事实上”指引文段重点,先指出做善事是人的本性,接着通过“与其说……不如说”强调做善事会带来喜悦和欢愉,zui后通过“这”指代“做善事”,强调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尾句解释说明倒数第二句,即将公益慈善视为部分人的特权,不符合人的本性,危害也大。综上,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是倒数第二句,主要讲述做慈善是社会成员的本性和权利”。对比选项。A项:对应原文第*句,非重点。B项:“行善的愉悦”是用来论证“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行善的本性”,非重点。D项:是尾句解释部分内容,非重点。因此,该项选择C项。

  上题正确项C项对文段主旨表述片面,但优于其它三项,即按照“忠于材料,择优选择”的原则,可解决C项选还是不选的问题。接下来再看例2。

  例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给市场;更不是认为政府对市场可以撒手不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是要解决政府越位,即对市场干预过多和干预不当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解决政府缺位,政府要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管的事管好。政府“有形的手”有效配合市场“无形的手”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zui准确的是:

  A. 政府要把该管的事管牢管好

  B. 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C.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天然优势

  D. 政府的监管是对市场失灵的矫正

  该题第*句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不能有两种想法。第二句由两个并列分句构成,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尾句总结上文,用了必要条件关系来表达,重点是“才”之前的必要条件,即政府有效配合好市场发挥作用。文段为“分总”结构,核心话题是“政府”“市场”,主旨句是尾句,强调政府有效配合好市场发挥作用。A、D项属于第二句第二个分句的内容,表述片面且非重点,排除。C项属于第*句内容,非重点,排除。因此,选择B项。

  上题文段简单,主旨句明显。但如果主旨句抓不准,可按照“片面项通常为错误项”排干扰,即选项对应原文,发现A、D项并列内容中的一个,片面可排除。C项缺少核心话题“政府”,可排除。总之,主旨类题遇到片面项,如果找到主旨句且该项是对主旨句表述zui全的可选,如不是,则为错误项;如果是“分分”结构,则概括zui全的为正确项;如果不是“分分”结构且没找到主旨句,则按照通常情况,排除片面项。

  

  申论如何备考》》》

【背景链接】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费,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迫在眉睫。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和各相关环节中的粮食、食物、食品浪费行为。比如,公务活动用餐推行标准化饮食;餐饮服务提供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将被处罚;消费者如果造成明显浪费将被收费等,这些规定让人真切感受到该法立足于系统性治理,有利于建立反对食物浪费的长效机制。

【预测考题】

仓廪实,天下安。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粮食产量尽管连年丰收,但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再加之浪费现象不断加剧,必须道德约束和法制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浪费现象。

【综合分析】

1.人们缺乏节约意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少部分人眼中食物不再只是解决温饱,而是“面子”“有钱”的象征,例如生活中一些人会错误地认为在办酒席或接待时剩下的饭菜越多越能显示出自己对客人的重视程度,这是虚荣心作祟的表现,反映了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饮食观,缺乏节约意识。

2.国家缺乏保护粮食的相关法律法规。浪费粮食一般只会受到道德的“软性约束”,而缺少明确法律条文的“硬性约束”。粮食问题仅仅只靠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道德只是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而缺少法律法规通过强制力来保障实施,。

3.政府疏于对浪费粮食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一方面表现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浪费粮食行为发生后没有完善的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就会放任浪费粮食的行为;另一方面表现在惩戒力度太轻,当发生了浪费粮食现象只是简单的批评教育或罚款,惩戒力度太轻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浪费粮食现象。

【对策措施】

1.加强宣传,树立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不管物质生活多么丰富,我们都要加强自律把勤俭节约美德传承发扬下去。媒体要面向全社会积极宣传珍惜粮食的意义和浪费粮食的危害,以专题片的形式宣传珍惜粮食的正面案例,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规范“吃播”节目。各行各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宣传,为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

2.加强立法,严格贯彻落实节约粮食的相关法律法规。浪费粮食的行为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力约束。相关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研究调研,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开一些听证会听听各方的意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更加细化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贯彻落实到位,才能让法律法规切实发挥作用。

3.强化监管,对食品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对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行严格监管。如在食品的生产领域对浪费现象进行严惩并通过搭建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的方式让食品得到zui大化的利用;在食品的流通领域要加强监管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在食品的消费领域要严格监管,对浪费现象进行罚款等处罚。除了内部监管外,还需要外部监管,媒体和群众可以通过电话、邮箱、意见箱进行举报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相关部门要及时对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处理和公开。

4.创新节约粮食的方式,形成常态化。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定期举办“光盘”行动;饭店、餐饮业张贴节约粮食的标语,培训员工提醒顾客适量点餐,提倡“半份菜”“小份菜”拼盘等,提倡餐后打包,社会各方共同形成合力,多策并举杜绝浪费粮食现象的发生。

【思维导图】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