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行测

首页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备考方法 > 行测

2012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3)

四川人事考试网 | 2012-09-28 10:58

收藏

  1.发明专利在我国受保护的期限是:(    )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答案详解:
  按照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受法律保护时间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法律保护时间都是10年,超过受保护年限的专利便成为失效专利。
  考查点:常识判断> 法律常识
 
  2.验钞机上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光可控制电视机,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发出的都是红外线 B.  它们发出的都是紫外线
  C.  验钞机发出的是红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紫外线 D.  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答案详解:
  所有家用的遥控器所发出的光应该是对人体无害的红外线。而验钞机所发出的是紫外线。紫外线可让荧光物质感光,用来进行防伪。还能杀菌消毒,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考查点:常识判断 > 生活常识
 
  3.在中亚五国中,同中国接壤的是:
  A.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B.  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
  C.  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D.  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4.第*个“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清官”是谁?(    )
  A.  包拯   B.  海瑞   C.  赵秉公D.  狄仁杰

四川人事考试网

  答案详解:
  宋朝年间,有一位叫赵秉公的县令,他勤政廉洁,断案公平,颇有政声,百姓称颂他为“清官”。
  一次赵秉公的一位同窗好友来访,对他说:“你断刑律命案很有一套,对民事家务是否能断?”赵秉公说:“这有何难,不妨一试。”同窗向他介绍说:我乡有一张姓老汉,家有两个儿子,生活过得还算富裕。后来两个儿子都娶妻生子,成为多口之家。时间一长,因家务事儿两个儿子都想分家另过。开始张老汉不同意,可总闹别扭,后来老汉想通了,分就分吧。张家有宅院两处,田地二十亩,你来断断这家怎么分?
赵秉公说:“这还不好分?二一添作五。两个儿子一人一处宅院,一人十亩田地。”
  可是这样分不尽合理。因为大儿子下有三子,已经成人,二儿子下有一子,尚未成人。大儿子人多,二儿子人少,这样分岂不偏向二儿子?
  赵秉公听了后说:“是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是老汉的孙子,那就按儿子分宅院,按孙子人数分地,一人五亩,老大得十五,老二得五亩。”
  这样仍不尽合理。地都分了,宅院也分了,老汉却没地方住了。要知道百字孝为先啊!老汉什么都没有,这不是不孝吗?
  “照此说来,国人一向讲究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团团圆圆,干脆还是不分为好啊!”赵秉公答道。同窗说,刚才我问了三问,你断了三个结果,哪个算断得公正呢?这还没完。一年后,二儿子得病死了,二儿媳守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过活十分艰难,有了再嫁之意。可张老汉不同意,你说该不该嫁?
  “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按‘三从’来说,不应改嫁。”赵秉公又答道。可是,前朝和当朝的公主,寡后尚可改嫁,为什么一农妇而不可呢?这样断公正吗?赵秉公一时回答不上来了,这位同窗说:“都说你是个清官,可见清官也难断家务事啊!”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俗语就是这么来的。人们常用清官难断家务事来比喻家庭纠纷外人很难搞清楚,无从断言谁是谁非。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5.“五大三粗”是指哪三粗?(    )
  A.  感情粗、品位粗、心思粗    B.  财粗、气粗、地位粗 
  C.  腿粗、腰粗、脖子粗    D.  言语粗,品位粗,链子粗
 
  答案详解:
  “五大三粗”是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五大”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三粗”是指腿粗,腰粗,脖子粗。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6.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
  A.  武侠   B.  言情   C.  战争   D.  伦理
 
  答案详解:
  墙头马上,指剧中主人公,男的骑着马,女的在墙头,遥遥相望这个场景。现指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墙头马上》是中国古代经典喜剧漫画本,主要内容是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相关阅读:
    2012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下载

    2012年四川公务员笔试培训课程

    2012年四川公务员笔试培训网络课程

    2012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论坛 

 
  7.为什么是“不肖子孙”而非“不孝子孙”?(    )

四川人事考试网

  A.  意为不像父辈贤良的子孙   B.  “肖”通“孝”即为孝顺  
  C.  原意为姓肖的子孙  D.  古时“肖”有贤良之意
 
  答案详解:
  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辈的贤良子孙。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出处《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8.古代相同岁数的人互称什么?(    )

四川人事考试网

  A.  同年   B.  同龄   C.  同庚   D.  同岁
 
  答案详解:
  “同庚”指年龄相同的人的互称;“同年”指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的互称。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9.古代为什么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
  A.  用小孩长的犬牙来指代孩子B.  原为司马相如小名,后成为孩子代指
  C.  来源于“虎父无犬子”的俗语  D.  因为孩子生出来时像小狗那么小,因此称为“犬子”
 
  答案详解
  “犬子”本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后来竟巍巍然成了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据太史公《史记》的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也就是说“犬子”其实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就像“二毛”,“小胖”之类,难登大雅之堂。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
  zui开始,“犬子”之称,其实并无小名之意,只是司马相如的父母为了小儿好养活,便特意选一个低贱的字词为之命名,以远离鬼魅,但因为司马相如长大后自己改了名字,“犬子”才成了小名。
  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自此而后,因为司马相如的巨大历史以及文化影响,人们谦称自家儿郎,便纷纷用上了“犬子”一词,争相仿效,附庸风雅,竟一时蔚然成风,堂堂皇传至于今日,成为中国人日常用语之不自觉习惯。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10.“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指什么?(    )

四川人事考试网

  A.  月亮   B.  美女   C.  云雨   D.  花木
 
  答案详解:
  “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词的zui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
  “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
  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
  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11.为什么二十岁被叫做“弱冠”之年?(    )

四川人事考试网

  A.  二十岁加冠但身体未发育强壮  B.  二十岁加冠礼时戴的是小帽子
  C.  二十岁加冠但在族中地位不高  D.  二十岁身体很弱加冠有祝福之意
 
  答案详解: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又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12.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是指哪“四大”?(    )

四川人事考试网

  A.  酒、色、财、气    B.  地、水、火、风    C.  金、木、水、火    D.  金、木、水、土
 
  答案详解:
  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色法)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坚性的“地”、湿性的“水”、暖性的“火”、动性的“风”,谓之“四大”。四大可分为内、外两大类:同心识和合而形成众生肉体的为“内四大”;不同心识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为“外四大”。通常从前者的意义引申,称人身为“四大”,如清·李斗《扬州画航录·虹桥录上》:“六十岁来一梦轻,飘然四大御风轻。”后因称看破红尘,身无牵挂的超脱态度为“四大皆空”。如《水浒后传》第三一回:“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
  考查点:常识判断> 人文常识> 文化常识

相关阅读:
    2012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下载

    2012年四川公务员笔试培训课程

    2012年四川公务员笔试培训网络课程

    2012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论坛 

 
  13.“鸣金收兵”的“金”指的是什么?(    )

四川人事考试网

  A.  金子   B.  锣  C.  鼓  D.  号角
 
  答案详解:
  “鸣金收兵”指的是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鸣金,敲锣,古代作战收兵信号。
 
  14.古代的亭子有什么作用?(    )

四川人事考试网

  A.  古代人送别的地方  B.  行人休息的地方    C.  古代驿站接力送信的地方   D.  观光游玩之处
 
  15.1992年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    )
  A.  党的十二大B.  党的十三大C.  南方谈话   D.  视察上海时谈话
 
  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以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即南方谈话。故答案选C。
  考查点:常识判断> 政治常识>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6.第*次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三大B.  党的十四大C.  党的十五大D.  党的十六大
 
  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第*次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故答案选C。
  考查点:常识判断> 政治常识>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7.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
  A.  理论基础   B.  时代背景   C.  历史根据   D.  现实依据
 
  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故答案选B。
  考查点:常识判断> 政治常识>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8.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    )
  A.  战争与革命B.  和平与发展C.  探索与前进D.  团结与奋斗
 
  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故答案选A。
  考查点:常识判断> 政治常识>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A.  科学发展观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  改革开放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故答案选D。
  考查点:常识判断> 政治常识>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    )
  A.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C.  科学发展观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故答案选B。
  考查点:常识判断> 政治常识>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相关阅读:

    2012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下载

    2012年四川公务员笔试培训课程

    2012年四川公务员笔试培训网络课程

    2012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论坛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